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2019-11-29     花菱小姐姐

任何时候,阻止或者代替代替孩子去做他们可以做的事,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家长千万不要替他去做,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否则,就会使孩子失去亲身实践的良好机会。同时,这种方式是对他们勇气和能力的不信任,容易让孩子产生危机感和依赖感。

安全感是建立在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去处理问题的基础上的,如果孩子没有自信心,那也就没有安全感可言了。

有一个孩子,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孩子的母亲觉得孩子从小就缺少父爱,因此加倍溺爱他,当孩子4岁时,母亲还是整天来给他喂饭,帮他穿衣。孩子在整个幼年时期,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亲手完成的。当孩子再长大一些时,他竟然连基本的吃饭穿衣都不会,而与他同龄的小伙伴们在这方面早就可以做得非常出色了。有人劝说这个孩子的母亲,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完成这些事情,可是母亲却说:“孩子就是我的一切,我愿意为他作出一切牺牲。”

哪位母亲不愿为孩子牺牲一切呢?可惜这位母亲并不懂得这样的“牺牲”完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种“牺牲”与其说是一种爱,不如说是一种可怜。她认为自己无疑是一个合格的好母亲,将自己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孩子。可惜她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恰恰害了孩子,让孩子处处感到自己是没有用的人,感到自卑和失落,让孩子对父母形成极大的依赖性。过分的溺爱,常常引发家庭的悲剧。当母亲有一天不能再这样照顾他时,孩子就会像无根的小草一样迅速枯萎。

如果父母总是替孩子做他们自己可以完成的事,就相当于在告诉孩子,自己比孩子更灵活、更有能力和经验,从而显示出父母的伟大,孩子的渺小。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也许仪表堂堂,身强力壮,但却都是缺乏勇气与能力、畏缩胆小的人。没有良好的独立能力,如何去拥有美好的未来呢?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非常理性。当孩子到了该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就坚决不要替孩子做这件事。我们可以在旁边指导示范,看着孩子自己穿上衣服。我们也不要催促孩子,而是亲切的对他说:“你一定能够穿上它的,别着急,你要知道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虽然过程困难,但相信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学会自己穿衣服了。

当孩子感到不安或者无助时,就会本能地到父母那里寻求慰藉,他们明白父母会给自己带来温暖和支持。所以孩子为了可以确保获得这种舒心的感觉,就常常把情感的支点靠在父母的身上。他们在付出自己情感独立权的同时,也就必须要接受别人对自己情绪的支配。

在这方面心理有障碍的人,通常情绪上是高度依赖别人的人。他们没有独立意识,不能为自己创造心理上的满足,他们只有在思想行为上都去依靠别人,常常按照父母或者别的权威者的样子来思考和行动。他们的独立意识其实都是参照别人的反映,因此,当他们依赖的对象一旦坍塌消失,他们顿时就会陷入绝望而危险的境地。

一个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才是真正具有独立精神的人,他们从来不借助其他的依赖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意向并且作出决定,指引他们履行自己的行为和纪律的往往是自我实现的方向。有成就的人树立志向不是去迎合别人,而是来满足他们自己。

必须要提醒的是,依赖心理更具隐蔽性,一旦发现了孩子有依赖心理,纠正起来往往很费心思,这就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们往往明白让孩子学会独立很重要,但因为担心失去孩子,又常常使孩子生活在自己给他预先安排的状态里。所以父母一定要时刻反省。

不少父母会觉得这种做法似乎有些残忍。其实从孩子幼年的时候就开始训练他的独立精神是非常必要的。那些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不能让孩子全部接受,反而常常会造成孩子的能力低下。孩子进入了少年阶段,常常跟父母发生冲突,很多情况就是对父母处处关怀他们的一种反抗。孩子们不希望让他人觉得自己是个毫无用处的人,他们需要在别人面前证明自己的能力,既然如此,父母为什么不给孩子这样的机会?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喜欢的可以关注我,每日一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CBPuW4BMH2_cNUgwp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