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郏县之七:走进曹沟,寻访红色教育基地和特色建筑文化

2023-10-04     朱文鑫

原标题:图说郏县之七:走进曹沟,寻访红色教育基地和特色建筑文化

金色的秋天,与文旅部门的朋友一起走进位于郏县城北的八路军豫西抗日根据地。雷主任告诉我,八路军豫西抗日纪念馆于2015年建成,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省级爱国教育基地、省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是中共河南党委第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禹郏县民主政府、禹郏县委合署办公处。走进核心区,有院落3个、房屋33间,窑洞21孔,炮楼3座,地下通道2条,暗堡1处,另有抗日宣传队、医护所、枪械所等分散左右,各种窑洞有109孔。因战时需要,窑洞之间大多有暗洞相连,迂回曲折,机关无数。房舍大多为清末建筑,保存尚好。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在此屯兵牧马;千年之后,王树声、戴季英、皮定均、徐子荣、张才千、刘昌毅等革命先驱曾据守这里,抗击日寇,谱写了壮烈的八路军豫西抗日斗争史。

这里三面环山、环境幽静,是郏县安良镇塔林坡村的曹沟自然村,相传因曹操曾在此屯田牧马而得名。1945年,中共河南区第六专区党、政、军机关及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驻扎在这里巩固政权、抗击日寇。英勇的曹沟人民在这里跟随八路军浴血奋战、保卫家乡,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八路军豫西抗日纪念馆现有馆藏文字类资料300余件、文物380余件、图片等资料1000余件,分为豫西沦陷、挺进豫西、抗击日寇、红色曹沟、走向胜利、风云人物、情系豫西、铭记历史8个部分布展。

纪念馆大门两侧是两座取意长城烽火台的门楼,主展馆为灰白色建筑,古朴庄重、雄浑大气。馆内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和声光电等方式,生动展示了八路军和豫西人民在豫西英勇抗日的光辉历程。

豫西抗日根据地历经大小战斗260余次,建立了6个地委、专署和26个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及郑州特委等政权。“根据地的发展沉重打击了敌、伪、顽势力,阻止了日军西进,沟通了华北、华中和陕北抗日根据地之间的战略联系,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走出纪念馆,天空忽然下起了下雨,天地有灵,英雄的事迹可歌可泣。冒雨沿石板路向北行进,就来到了曹沟旧址。正逢国庆假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携老带幼,静静地瞻仰这一座座窑洞、石屋,时光一下子回到了抗日的烽火年代。曹沟旧址核心区有3个院落、33间房屋、21孔窑洞、3座炮楼、两条地下通道和一处暗堡。1945年5月,日寇占领郏县,曹沟群众自发组织红枪会抗击日军。在与日寇的战斗中。

凝望这眼前的一座两层窑洞,窑洞前的瓦房门口,挂着一块刻有“中共河南区第六专署、第六军分区旧址”的木匾。窑洞用石块圈顶,洞与洞之间有暗道相连,迂回曲折、岔口众多,仅容一人猫腰通行。房舍为清末建筑,历经战火洗礼,墙上的弹孔诉说着百年沧桑。

雷主任说,郏县县委非常重视红色文化,1999年成立曹沟旧址保护利用领导小组,多方筹集资金为曹沟整修道路、打深水井、修缮旧址。如今,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开展爱国教育、实地感受、体验当年抗日根据地沉浸式体验,起到了学习实践和精神洗礼作用。

是的,这里的窑洞建筑、“地道”战防御,也是豫西集纳了陕北、山西、河北建筑与防御的一种独特文化,曹沟的宝贵财富,也为文旅产业创建了一种研学新模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6697ccac426140dad73501e37d066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