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新:研发卓越课程,卓越师生生命——绣乡传奇课程,从一条桥到一座城​

2022-10-12   守望新教育

原标题:黄健新:研发卓越课程,卓越师生生命——绣乡传奇课程,从一条桥到一座城​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从一条桥到一座城

——《绣乡传奇》课程

作者|黄健新

海门区三星小学校长

来源|海门新教育

海门,民族实业家张謇先生的诞生地,近代中国轻纺工业的摇篮。历经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变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座带着时代烙印的市场,伴随着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脚步,从海门乡间慢慢走来,它的成长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历史。

课程的卓越决定着生命的卓越

一线教师如何研发卓越课程?

今天,人们在惊叹它的繁荣的同时,更多的在追寻着它背后发生的故事,探究它穿越历史瞬间后的真实容颜。从“一条桥”到享誉世界全球的国际家纺城,三星人民用三十年走过的历程,向世人证明: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永远孕育着无限生机,中国农民同样有着巨大的创造力,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这个时代前行的推动者。

为了重温这段难忘的历程,三星小学研发并开设了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绣乡传奇》,课程中把叠石桥三十年来所发生的故事,浓缩在这有限的空间里,用一个个真实的镜头,用一个个温暖的文字,串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对未来的展望。学生通过这些零星的记忆碎片,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启迪更多的思索,激励自己为家乡未来的繁荣与发展打开另一扇思想的大门。

一、拓宽课程学习资源,丰盈校本课程内涵

01、学习绣乡精神,确立课程目标

学校紧紧围绕地域文化、“秀”文化,进一步挖掘绣乡的各类资源,注重隐性文化濡染价值,关注吃苦耐劳的质朴秉性、臻善臻美的生活理想、善思敢搏的创业精神对于师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建设特色文化课程,使其成为校本特色课程的重要支撑。“绣乡传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其一,通过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走进绣乡,走进企业,走进生活,在亲近名人、亲历生活的过程中,了解叠石桥的发展变迁,体验创业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感受今日绣乡的繁荣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素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确立立志报国志向,共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

02、深挖绣乡资源,搭建课程框架

课程的实施应跨越学科边界,凸显课程的综合性和融合性,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我们搭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绣品特色课程框架,按“人文”“艺术”“实践”三个维度,研发并实施了六个子课程,课程覆盖一至六年级,低段的《童话绣乡》《绣乡故事》课程,中段的《巧手布贴画》《多彩的布艺小制作》课程,高段的《玩转叠石桥》《绣乡传奇》课程。“绣乡传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子课程六,课程围绕“绣乡变迁”“绣乡名人”,设计了“从一条桥到一座城”至“纺织城”的辉煌今朝,从“纺织先驱——张謇”到“自强不息——身边人”共16篇章的研学课程,通过开展调查、参观、访问、销售、制作等各种实践活动,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从“接受——记忆”向“探究——发现”转变,进入一种完全的自主学习样态,主动观察、思考、质疑、搜集、整理、分析、探究,提高学习能力,增长学习本领。

03、打造课程基地,构建实践场域

学校充分考虑课程的实施要求,除了教室、相关功能室,还开发、建设配套的课程基地——“一中心”“两馆”“三企”“四园”“五坊”。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心”,学生可以阅读、了解更多关于绣乡变迁的故事,获得审美的体验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在“家纺博物馆”“品绣文化馆”,学生能近距离接触绣乡、绣品,感受绣品的美轮美奂,体验绣乡的多姿多彩。在明超、心愿、美罗三大家纺企业,学生可以参观、调查、采访、实践等,是学生的“校外拓展营”。在秀品园、绣乡园,学生能在读一读、赏一赏的亲历和体验中受到绣乡精神的熏陶,获得成长的力量;在“秀美园”“秀能园”,学生可以尽情展示课程的活动成果,是学生秀出自我的舞台。“彩梦·布艺坊、素影·印染坊、创意·设计坊、匠心·制作坊、云霓·美绣坊”五坊的课程学习基地,也为本课程的开展构建了很好的实践场域。

打通课程实施路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01、打通实施路径,培养多元才能

打通学科、社团、每月一事等课程实施路径,采用校级有统筹,年级有自主,班级有个性的管理模式,做到分散和集中、统整和单列、长线和短线相结合,确保课程实施的时间和人员。“绣乡传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们组织实施常态教学活动,学生在读一读、说一说、访一访、做一做中体验勤勉等精神,培养创造能力;我们还以“绣品文化节”“阅读节”“期末庆典”等美妙优雅的仪式、节日、庆典组织展示,把每一个节日打造成融主题诵读、才艺展示、创意设计为一体的美丽节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跑道,培养多元才能,展示个性魅力。

02、打造实施载体,拓展研练资源

为提高“绣乡传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发和实施水平,我们着力打造相应的“校本课程工作室”,通过培养师资、打造名品等项目来进一步推进课程的实施。我们通过共学共研、合作分享,让高年级的老师深度卷入课程研发和实施中,提高全体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学校组织团队和辅导老师重点打造博客和微博网络研学平台。博客平台从方案计划、实施动态、课程成果等方面展示课程内容。管理团队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注重各类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对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把一些方案计划、教案、案例、作品、活动掠影以及取得的成果及时上传到博客,极大地丰富了各个版块的内容。我们还发布了绣品课程的电子教程软件,进一步撬动学习方式的变革。

03、获得课程护照,巩固研检成效

课程的最终发展目标就是人的发展,是基于学校发展愿景“秀出更美的自我,秀出更美的学校,秀出更美的世界”的全人的培育,我们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方案,倡导价值多元、主体多端、内容多维、手段多样的课程评价方式,从基础性、过程性、展示性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机制,通过教师评、学生评两相结合的方式丰富评价内容,采用“积分制”“课程护照”等评价形式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实施成果,获得3个、5个、8个课程章的学生分别获得“课程达人”铜质、银质、金质奖章,获得金质奖章的学生获得学校最高荣誉“星光少年”参评资格。学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对绣乡传奇课程的导向和质量进行监控,从而巩固课程实施成效。

梳理课程阶段成果,推动学校品质提升

01、为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喝彩

随着卓越课程建设的不断开展,三星小学的学生收获了成长,他们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温暖生命,以生命激活生命。在“校园时代” 全国青少年书画展示活动作品评选中,《最美不过夕阳红》等二十多幅布艺作品获特等奖,《田园风光》等一百多幅获一二等奖,很多同学的布贴画作品、布艺习作、童谣、征文在《小主人报》、《海门教育周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在新教育文化展示活动及叠石桥家纺文化节上多次进行布贴画作品、布艺小制作作品、时装秀展示活动,受到领导来宾的一致好评。

02、为教师的每一点成长称赞

新教育强调用榜样激励榜样,我们以学校为起点,通过课程的实施,激励老师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光与热。多位教师撰写的卓越课程相关文章发表在省市级期刊,或获奖,在新教育生命叙事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好成绩,并在全区做叙事分享。课程研发团队中的多位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优课评比中获奖。选送的课程案例、课程方案,在海门区、南通市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我们还将班级开展的优秀课程案例整理成册,收录进课程资源库。多位教师获得海门区学科带头人、南通市德育骨干教师、海门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海门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海门区师德标兵等专业荣誉称号。

03、为学校的每一次成功欢呼

借助新教育实验的平台,学校多次接待新教育代表团的观摩,多次承办海门区小学专场教研活动和共同体教研活动,全方面展示我校的课程实践经验和成果。我们的“绣品特色课程之多彩布艺”获评全国新教育实验卓越课程,“巧手布贴画课程”获卓越课程提名奖,“绣品特色课程”获评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课程基地项目,“学习强国”《江苏科技报》对“绣品特色课程”进行专题报道。

“绣乡传奇”等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之路是愉悦的,也是辛苦的。在“我行!我秀!”的文化主张下,星小人将踔厉奋发,通过更多卓越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继续述说“我行我秀”动人的课程故事,继续努力修炼最美的品质,展示最美的姿态,享受最美的生活,成就最美的人生。

倪强:海门新教育行动叙事——深耕新教育实验,有效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深耕新教育,向教育更深处漫溯

仇丽君:时代表情与色彩的完美展现——南通市海门区新教育小学

徐燕:晓荷尖尖,精彩连连——江风晓荷班的班本课程

朱永新和新教育人的阅读观——阅读推广实践创新,我们一直在行动

叶水涛:推动“双减”落地的有力抓手,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 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