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之作:唤起“钢铁之都”的制造初心

原标题:金属之作:唤起“钢铁之都”的制造初心

原创 甄健恒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8月在卢森堡埃施当代艺术馆开幕的展览“金属之作——设计与制造”,可以说是一本金属原料与加工技术的实体教科书:从手工技术(铸造、锤击、切割)到先进技术(机械加工、超塑成型) 再到数字技术工艺(增材制造)以及新的创造性工艺(电铸、充气),都能在展出的40件诞生于21世纪的设计作品中看到踪迹。展览很好地通过这些设计品,展现出技术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发展与变迁。

汤姆·迪克森(Tom Dixon),Hydro 椅

展览的名称也诉说着一段历史:曾被喻为“钢铁之都”(Iron Metropolis)的卢森堡城市埃施(Esch-sur-Alzette)以及该国南部的采矿盆地,在长达一个世纪时间里都是工业中心,在卢森堡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72年,卢森堡关闭矿业,两年后又遭遇石油和钢铁原料危机,再加上欧洲大规模去工业化,导致卢森堡城市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变。展览资料中显示,卢森堡小学课程还曾教授高炉操作教学。直至城内最后一座高炉1997年退役时,该区域的工业景观中虽然仍随处可见当年的工厂建筑,但其功能以及工艺却已经被遗忘。2000年初,卢森堡发起的再利用计划成为了复兴埃施的转折点。政府先在这座前工业基地建了一座大学,拉开了该区域的城市更新运动的序幕。在中欧工业区“博物馆化”的大背景下,该地点上的两座高炉亦被保留了下来,并成为了埃施的文化艺术热门地。

马克斯·兰姆(Max Lamb),“拼图椅”(Jigsaw)

金属一直流淌在这座城市的血液里,如今被策展人乔治·齐格朗(Georges Zigrand)和夏洛特·马赛(Charlotte Masse)重新发现,打造了这个以“金属”为主题的设计展,也是对城市工业历史的一次致敬:“当我们借当代设计师的金属设计作品来诉说这种材料的特点和生产方式时,不仅能让公众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工艺和实践成果,亦是让今日设计重新与其工业历史背景产生连接。”他们解释道。参展的英国设计师马克斯·兰姆(Max Lamb),以金属材质的设计而出名。他在传统和当代之间游刃有余,不仅熟练掌握“锻造”(Forging)和“切割”(Cutting)手法,也经常使用高科技“电铸”(Electroforming)技术。“传统”体现于他的作品“Ali吧台椅”,在制作时他放弃了使用心轴、液压机或其他机械成型器,仅以普通的“力”来弯曲实心的铝条,形塑出椅子的结构;在打造“铜质金属扶手椅”(Metalware Armchair Copper)的过程中,他只使用激光切割了黄铜和铜管,并在组装后漆上锡焊漆完工。

马克斯·兰姆(Max Lamb),“铜质金属扶手椅”(Metalware Armchair Copper)

但当谈及视觉冲击力 , 纳米晶铜椅(Nanocrystalline Copper Chair)就比传统工艺铸造的作品更胜一筹。这件作品使用了金属电沉积工艺,让纳米晶铜为其“上色”。首先,设计师用粘土造型的蜡雕刻出椅子形状,然后将导电银喷雾涂在表面。晾干后的椅子原型就会被浸入硫酸铜溶液罐中,在这过程中,纳米晶铜颗粒便会在结构上缓慢生长,直到形成0.8毫米的铜层。一旦电铸成型,结构原有的蜡芯就会熔化掉,留下一个轻便、坚固、中空的铜椅。虽然这样“实验性”的做法并不能量产,但兰姆丝毫不在意,他认为制造的过程更能体现他的设计创想和美学观。

像兰姆这样仅对单一材料进行试验是金属设计领域常见的工作方法,设计师能够熟练掌握一种材料的物理和科学特性,并采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转化。不过,金属材质设计品在投入量产时,需经过工业设计师之手使之标准化。因此,拥有逆向思维的设计师们反而更追崇手工艺,致力于改变金属制造及应用的传统观念,设计师们在产品功能上玩起了花样。

西格·克努森(Sigve Knutson)的“ 制锤铝云 ”(Hammered Aluminium Cloud)

西格·克努森(Sigve Knutson)的“制锤铝云”(Hammered Aluminium Cloud)就是这样的作品。这云状金属物,通过锤击打造出“膨胀”的视觉感。它究竟有什么功能?是个挂饰,还是茶几?制作痕迹在作品表面上清晰可见,所以也许吸引观者为之“买单”是设计师的工匠精神。

同样制造出“膨胀感”但采取不同于西格“充气”(Inflating)制作方式的设计师,还有来自波兰的奥斯卡·泽尔塔(Oskar Zieta)。他最有名的设计是2009年推出的Plopp矮凳。将薄如锡纸的贴片焊接成形,再注入液体——使用了一种名为“FiDU”气压成型技术,从而让原本平面的金属如气球般轻盈膨胀。成品看起来轻巧且结实耐用,还能以低成本轻松大规模生产。这一“充气”技术不仅成了泽尔塔的“招牌风格”,还促使他成立了自己的品牌。

展览现场

FiDU技术本来就广泛运用于汽车制造,从这一领域中获取制造灵感的还有著名设计师汤姆·迪克森(Tom Dixon)的 Hydro椅。椅子制造时需要先通过高温吹塑,再用激光切割塑形,使用到的超塑成型(Superforming)的工艺,一般在汽车工业中用于制造高难度的复杂形状。设计师用该技术赋予了椅子气球般的造型,也增加了结实性,该技术赋予轻盈闪亮的金属以柔软的当代质感。其可堆叠的特性也让它成为了各种空间,特别是室外空间,最受欢迎的设计师椅子。

展览所呈现的40件设计品看似不多,但涵盖的金属技术却非常多元。甚至让人感觉到,金属的可能性堪比塑料。在人们对设计原料的可持续性如此关注的今日,即耐用又可回收再造的金属,唤起了这座城市昔日的制造初心。这场生动的设计展,更是为金属披上一层诗意的外衣,为它硬朗的身体增添了几分柔软。

文 Article / 甄健恒 Yen Kien Hang

图 Pictures / 埃施当代艺术馆 Konschthal E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