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省亲之后,想着大观园无人居住可能会荒废,于是就下了一个旨意,让家里的姊妹们搬进去住,这样既不会浪费了大观园的景致,也不至于使佳人落魄。
贾政接到消息后,便择了个吉日,让宝黛钗等人郑重地搬了进去,这一干贵族公子小姐,于是有了自己的小天地,红楼梦也迎来了最美好的大观园时代。
可是,有人读到这里,就起了疑问,同样都是贾府公子,为什么贾宝玉能住进大观园,贾环就不能住进去呢?你要说宝玉是嫡出贾环是庶出,可迎春探春都是庶出的身份呢,为什么都能住进去?
于是,有人就觉得贾元春终究还是只疼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对隔了一层肚皮的同父异母弟贾环自然没什么亲情可言,所以不让他住大观园。
这当然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无稽之谈,元春虽然跟贾环同父异母,但她贵为贵妃娘娘,还不至于在这样的事情上故意瞧不起贾环,甚至有意把他落下。
有人又该说了,难道不是吗?贾兰都能跟着母亲李纨住在大观园,整个荣国府里的公子小姐,不就还有贾环没有住进去吗?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儿。
除了贾环,还有一个贾琮呢,而且,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贾兰年纪大些,估计也不会跟母亲住进大观园,因为元春没这么安排。
李纨作为寡居的大嫂子,之所以搬进大观园,是因为这些小姑子的日常都是她负责的,她要搬进大观园,年幼的贾兰自然也得跟着搬进去。
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即便是一家子骨肉,长大了也要隔床隔房,不可能像我们今天这样亲兄弟姐妹都在一起长大。
但年幼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就像宝玉对黛玉说的,曾经都是一桌吃一床睡的,所以,贾兰跟母亲李纨搬进大观园没有问题,也并不是元春多疼自己的小侄子。
贾环自然是比贾兰要大了几岁的,而且又跟着赵姨娘长大,所以无论是从年龄,还是从当时的现实情况,他不可能搬进大观园。
而且,元春最开始,根本就没有考虑让男性搬进大观园,原文有这么一句话“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何不命他们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
也就是说,元春最初的打算,是只让家里的几个姊妹搬进大观园,这里是不包括贾宝玉的。原因我们前面说了,古代男女授受不亲,这是最基本的礼,元春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元春在考虑让姊妹们搬进园子后,他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弟弟宝玉。如果钗黛、三春等人都搬了进去,那宝玉岂不是很冷清很孤单吗?
毕竟,宝玉又跟贾环情况不同,贾环是在赵姨娘身边长大的,而宝玉是在姊妹丛中长大的,他是从小就跟三春、黛玉一起玩大的。
况且,贾府上下也都知道,贾宝玉是贾母、王夫人的命根子,是荣国府的金凤凰和宝贝蛋,如果只是让姊妹们住进大观园,不让宝玉进去,又不知道会生出什么事来,贾母和王夫人估计也会担心愁虑。
原文是这么说的,(元春)却又想到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只怕他冷清了,一时不大畅快,未免贾母、王夫人愁虑,须得也命他进园居住方妙。
一句“不比别的兄弟”里,就包含了贾环、贾琮等人,因为贾宝玉情况太特殊了,不只是他是元春亲弟弟这么简单,元春其实更多考虑的不是宝玉的个人感受,而是怕祖母和母亲担心。
基于这样的考虑,元春下的这道手谕就比较有意思,它是这么说的,命宝钗等人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
也就是说,宝玉是沾了姊妹们的光,才得以住进大观园,如果他不是在姊妹丛中长大,而是像哥哥贾珠那样勤奋好学,懂事知礼,估计元春也不会让他住进大观园。
也有人说,还好贾环没有住进大观园,如果他住进去,不知道得生出多少事故呢。其实不然,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贾环在赵姨娘身边长大,自然被教的歪心邪意,一肚子坏水。
可如果,他真的住进了大观园,也像宝玉一样有了自己的一处院落,能够跟宝黛钗等人经常一起吟诗作赋,在日复一日的熏陶和影响之下,说不定一样会成为满腹才情知书识礼的翩翩公子。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