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红柿妈妈
疫情期间,孩子在家的空余时间也多了。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家长们也不要忘记孩子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务,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变得更加勤快、独立。
孩子:“为什么非要做家务”,这妈妈的回答堪称教科书,值得借鉴
小翠出生于农村,从小就和哥哥妹妹一起帮爸妈承担繁重的家务,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翠从小就知道父母的辛苦,所以从小就很懂事。长大之后,小翠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理想的生活。
她生了儿子球球之后,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又只有一个孩子,家人都很娇惯孩子,所以卖到她儿子平时根本没有替爸妈做家务的概念。
小翠拖地的时候,球球坐在地板上玩游戏机,不仅不知道帮忙,还觉得妈妈烦耽误他玩游戏了。当小翠试着让球球自己叠衣服、洗袜子的时候,球球要么果断拒绝,要么哭闹着让奶奶帮助,就是不配合。家人对球球的纵容,让小翠的家务计划总是落空。
后来有天小翠去表姐家,发现表姐家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学会了扫地、拖地,甚至已经开始学做饭了,不仅生活能力比球球强,学习成绩也比球球好,小翠终于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孩子学着做家务。
在引导球球做家务,小翠的儿子问:“妈妈,为什么我非要做家务,你和奶奶做不就行了吗?”
小翠早就做好了功课,胸有成竹地说:“球球,做家务是家庭每个成员应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某一人的任务哦。你是我们家的小主人,当然也要参与了。况且,做家务本身可是非常好玩又能学到知识的,你随便学会一样技能,就可以PK掉其他同学了!”
球球听说好玩,又跟比过其他同学,自然是愿意学习做家务了。小翠在教儿子做家务的时候,也加入了一些好玩的元素,这样自然家务变成了真正好玩的事情。同时她还不允许家里任何人帮球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球球终于顺利学会了做家务,而且越来越得心应手。
虽然说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们的心头宝贝,但家长们可不要认为孩子只要认真学习、快乐长大就可以,还得要多家务。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做家务的孩子与不做家务的孩子,就业比例为15:1,犯罪率为1:10,会家务的孩子更容易获得美满幸福的婚姻,这个习惯会让他们受益良多。
为什么从小就爱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更优秀?这三个原因很现实
1.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孩子能够完成日常的家务活,是需要一定的学习和积累,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不断思考,用一双勤劳的巧手把地扫干净,把碗刷干净,并不是一件易事,所以经常做家务,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2.锻炼孩子的耐心
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做家务,是因为他们觉得太枯燥,从中找不到乐趣。做家务其实可以帮助孩子找到成就感,当他们耐心地把家里打扫干净、漂亮,并给予鼓励,这样不仅磨练了孩子的耐性,更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3.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很多成年人成家之后也不会做饭,家里也总是乱七八糟的,就是因为从小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大家千万小看这种能力,它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所在,做家务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对孩子却是一种极大的锻炼,让他们能够从小学会照顾自己,将来成家之后更有责任感。
很多孩子在面对家务时经常存在抗拒心理,会下意识地逃避、偷懒。
那么身为家长,应该如何做好引导呢?
1.及时给孩子一些小小的奖励
想让孩子做家务就要充分抓住他们的心理,为孩子制造一些惊喜和奖励,让孩子通过自我劳动获得自己喜欢的东西,提升他们的自我成就感,让孩子喜欢上做家务。
2.家务劳动要适度
让孩子做家务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能力,教先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让他们能够轻松完成这项任务,才能提高他们的成就感,促使他们下一次主动承担家务。
3.让孩子成为家里的小主人
孩子之所以长不大、不懂事,就是因为父母从来没有把他当成家里的一分子,而只是当成温室里的花朵,一味地关怀呵护,因此孩子们只是客人而非主人。
所以家长需要放手让孩子当一回小主人,听从孩子的安排,配合孩子的工作,让他感受有自己当家做主的感觉,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更能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完成家务。
4.把家务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枯燥的家务活儿人人都不喜欢,更不要提孩子了,如果能够换个思路来处理家务,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比如鼓励孩子自己学会洗内衣、洗袜子,可以买一些动物或者花朵造型的香皂,提高孩子的兴趣。
想要孩子学会洗碗,可以买一些小鸭子造型的刷碗巾,让孩子觉得刷碗是一项好玩的游戏,就能轻松地引导孩子主动完成家务。
孩子的成长并不局限于课堂,更多的表现在生活的一些细小的方面,家务就是最能提升孩子能力的一项任务,家长们现在就可以安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