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季: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勤奋上超过中国

2020-12-29     枕猫

原标题:昂山素季: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勤奋上超过中国

2019年,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分论坛上,时任缅甸国务资政的昂山素季女士在她的致辞中讲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勤奋上超过中国。”
她同时表示,希望缅甸人民也能通过勤劳与坚韧去建设一个美好、发达的国家。

一石激起千层浪,昂山素季女士的这番话,不仅仅是对中华文化的肯定,更是对新中国几十年来发展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人民为建设祖国所做出的努力的肯定。

昂山素季

勤劳致富、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中国能拥有今天的发展成就,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也是中国无数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中国劳动人民的血汗。

昂山素季的发言中,有着对中国的赞扬和对缅甸未来发展前景的期许,勤劳、坚韧,这正是她所期待的缅甸。

政治人物在公共场合的发言背后,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真情流露,更多的是对国家利益、经济发展、政治环境和国际格局的深层考量。

一句简单的赞扬背后,可能是国家利益的牵绊。通过昂山素季女士的发言,我们能够获得哪些重要信息?我们又应该用一种怎样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评价?我想与她的一句赞扬相比,这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关注和思考的。

昂山素季

勤——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时代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含蓄内敛,不喜张扬的民族,一向讲究虚怀若谷,不过昂山素季这个勤劳的标签,那还真是名副其实。中国人的勤劳,是经过了千年岁月考验,能经受住历史检验的。

前段时间,“嫦娥五号”成功从月球采集月壤,不过网友们还来不及高兴,就得知一个令人“沮丧”的事情——月壤,竟然不能种菜。有网友甚至开玩笑说:“月球,爸爸对你很失望。”

中国人对于种菜有着旁人难以理解的执念,我们在中国种菜、在沙漠种菜、在南极种菜甚至想在月球种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如果说,要找一件最能体现中国人勤劳精神的事情,那一定是种菜。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种植的国家。在远古社会,中华民族的祖先面对着广袤的大地,面对着饥饿的威胁,他们发现,简单的采集渔猎并不能让他们不再挨饿,靠山吃山,只能靠山山倒,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做出了一个巨大的决定——开荒。

我们形容远古的农业耕作方式会用“刀耕火种”,尽管当时的农业技术落后,但是我们也能从这个词中看出早期农业的创业之难,可他们坚持了下来,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大幕。

中国农业

种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听起来很美好,但是换算一下时间,几乎是从早上6点,一直在田里劳动到下午7点。白居易曾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卖炭翁》、《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农家的人们扛着炎热的太阳,汗水滴在土地上,尽管天气炎热,但是这无法阻止人们抢收粮食的迫切心情。

农耕文明时代,人们讲究以“耕读传家”,种地之外的头等大事就是读书,甚至在某些人家,读书的重要性超过了种地。人们在读书上的勤劳,也是有目共睹的。小时候我们经常听“悬梁刺股”“闻鸡起舞”的故事,勤劳,是当时劳动人民对儿女最朴素的期待。

时代的发展将中国从农耕社会推向了工业文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多少工人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奉献青春。“北大荒”在中国人民的辛勤耕种之下,慢慢变成了“北大仓”。

改革开放之后,许多人下海经商,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就像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里描述的那样,许许多多的陈江河和骆玉珠靠着他们的辛勤劳动,一毛一毛地赚,才成就了今天的企业家。

《鸡毛飞上天》剧照

当时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支持国家建设和发展,在老一辈人的口中,当时的深圳几乎是“一天一层楼”。这是不可想象的速度。也是从这个时候起,中国速度,中国人的勤劳,逐渐蜚声海外。

疫情初期,我们用十天时间建好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没有一个工人在“磨洋工”,没有一个人拈轻怕重,他们身上,有着中国人最朴素的品质。

在外国人的视角之下,中国人的形象往往是这样的:

开店的,节假日几乎不休息,别人开店,他开店,别人休息,他还开店;

劳动的,拼尽全身力气,全身心投入工作,他们好像永远不知疲倦,永远在劳动;

学习的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我们真的不觉得累吗?并不是。我们和外国人一样,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想要享受生活,但是总有一些事情,比自己享受更重要,那是生存、是家庭、是国家、是信仰。人类之所以劳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中国人也是一样。

劳动的农民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国先民对生的渴望超越了一切,他们不愿意屈服于现实,所以他们从“刀耕火种”做起,一步一步改变着环境。

我们今天的人无法想象曾经的人是怎样生活的。我们无法想象曾经有过那么多饿死的人们;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无法想象当时的国人在外国侵略者的屠刀之下是多么的恐惧和无助,我们知道,之后发展强大,才能不成为他人砧板上的鱼肉。

正是因为这种对生存的渴望,对发展的希望,所以我们从未停止努力的步伐。

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没有什么事情,是无法克服的,“一勤天下无难事”,只要辛勤劳动,只要肯奋斗,没有什么事是我们做不成的。中国人的勤劳,是有韧性的勤劳,是刻在骨子里的民族精神。

勤劳的人们

借鉴中国发展经验

我们前面有提到,昂山素季女士是缅甸著名的政治家,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大国梦,特别是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她期望着有一天缅甸能够真正发展起来,但是想法美好,真正做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

就目前国际发展格局来看,世界经济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巨大的剪刀差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充满艰辛。这个时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就像是一匹黑马,从传统的发达国家的垄断之下横空出世。它无疑是带来了一种希望的,给了像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国家前进的目标。

昂山素季

在其他国家看来,中国的发展道路有着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也有很多让其他国家啧啧称奇的地方。刚成立的新中国是如何使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短时间之内有了自己的工业体系?是什么使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追上了其他国家走了几百年的路?

是什么使中国创造了那么多的世界奇迹?昂山素季给出的答案,除了政策、体制之外,是勤劳。

中国人一直用他们的勤劳在改变着这个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可以不眠不休的努力学习工作。

缅甸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从矿产、到丰富的旅游资源,他们就像是守候着一座巨大的宝藏,但是很多宝簪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这使得缅甸的经济并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昂山素季所希望的就是能够将缅甸的资源获得更好的利用。

“一带一路”将世界上许多国家联系在一起,这给各个国家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遇,如何利用好“一带一路”的机遇,是许多国家思考的问题。而中国也愿意和其他国家共享发展机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结语

“一带一路”不仅给沿线国家提供了一个经贸往来的机会,同样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也更加广泛,而勤劳作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赞誉与批评都会越来越多。面对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评论,我们应当如何看待不同人群、不同国家、地区对中国的评价?

我想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回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要沉溺在他人的赞誉之中忘记自己本来的目标,也不要因为他人的诋毁就丧失信心;不必过多的在乎他人的评论,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永远不要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永远怀揣一颗谦虚的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从其他国家身上学习发展的经验。治大国如烹小鲜,每一步,每一种调料都要不断实验,都要小心拿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h2LrXYBX2TYn2u-5cM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