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该不该被杀?看看崇祯、袁崇焕、朝中大臣各自的立场

2023-11-16   历史有看点

原标题:毛文龙该不该被杀?看看崇祯、袁崇焕、朝中大臣各自的立场

毛文龙该不该被杀的问题?引起了后世的激烈争论。但实际上,在毛文龙被杀的问题上,无论是崇祯皇帝、朝中大臣,还是袁崇焕,他们都不太关心毛文龙做得对还是不对。而是他们有着各自的立场,都想借毛文龙这件事,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咱们先来看看崇祯是什么立场?

崇祯的立场是忠君。

崇祯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国家即将灭亡。如果他考虑到这一点,他当时的立场可能会发生转变。虽然后金在和明朝作战的过程中,对明朝有较大的打击,但是要说后金能把明朝灭亡,估计那时候谁也不相信,崇祯皇帝更不会相信。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考虑的就是对君王的忠诚问题,毕竟这个问题,是崇祯皇帝心心念念的。他在少年及青年时期,就看过魏忠贤专权对皇权产生了多么大的危害。所以崇祯皇帝最害怕的,就是再出现一个魏忠贤,从而对朝廷产生再一次的危害。当袁崇焕没有向他报告,就杀掉毛文龙的时候,崇祯皇帝觉得,这正是袁崇焕正在走向“魏忠贤化”的表现,所以才对袁崇焕杀毛文龙这件事情反应那么大,非要杀掉袁崇焕不可。

也就是说,崇祯皇帝考虑的,不是毛文龙该不该杀的问题?而是杀掉毛文龙,意味着袁崇焕会影响到他皇权稳定的问题。

如果只是崇祯皇帝一个人有这样的意识,那么袁崇焕还不至于被杀掉。实际上,这样的意识,也是崇祯皇帝身边所有那些大臣们的意识。那些大臣们也在不断对崇祯皇帝说,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就是想做第二个魏忠贤的表现。他们让崇祯皇帝必须提防这样的袁崇焕,不能够让他继续在边关掌握兵权。否则的话,会给大明江山造成极大的隐患。

然而,大臣们虽然不断这么说,但实际上这并不是大臣们真正的心里想法。大臣们真正的心里想法是,一旦袁崇焕在边关打了胜仗,那么他的权力就会做大。当他的权力做大以后,他就会挤压朝中那些大臣们的权力空间。如果这些大臣们和他袁崇焕的关系好一点还好,如果他们和袁崇焕的关系不好,那么,他们不仅仅是权力被挤压的问题,严重的是可能就此倒台。所以,他们才会指责袁崇焕,认为袁崇焕不该杀毛文龙。

总之,大臣们考虑问题的着力点,不是毛文龙该不该杀的问题,而是借毛文龙被杀这件事,来打击袁崇焕的问题。

那么,袁崇焕杀毛文龙,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说起来,袁崇焕杀毛文龙,出发点还是忠君。为什么这么说呢?

袁崇焕曾经向崇祯皇帝保证过,会用五年的时间平定辽东。显然,袁崇焕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以说,他还是忠君的。

袁崇焕认为,之前的明军在和后金作战的时候,之所以败多胜少,很大一个原因,是战场上缺乏统一指挥的问题,由于大家各行一套,因此在战场上,根本就没办法协调配合作战。无法协调配合作战,战争就打不赢。这是袁崇焕看出来,之前明军存在的巨大问题。所以,当他去边关督军的时候,他认为首先就需要解决统一指挥这个问题。

袁崇焕认为,崇祯皇帝是支持他统一指挥权的。因为崇祯皇帝给了他一把尚方宝剑。尚方宝剑是干什么的?只要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尚方宝剑代表皇权。有着先斩后奏的权力。因此袁崇焕用这把宝剑处理大将,他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毛文龙就是一个不听从指挥调度的典型,袁崇焕必须要抓一个典型只要干净利落杀掉毛文龙,战场上谁也不敢抗命了。

当年孙武在训练吴王妃子的时候,那些妃子不听话,孙武就杀掉了吴王最宠爱的妃子,这就是树立将领权威的表现。

所以,就算袁崇焕杀毛文龙,其实本质上也不是考虑毛文龙该不该杀的问题,而是想借毛文龙这件事,来树立自己权威的问题。一旦这个权威树立起来了,袁崇焕就有指挥权了,要在战场上顺利打败后金,也就容易了。

总之,毛文龙被杀,无论是崇祯皇帝、朝中大臣,还是袁崇焕,大家考虑问题的着眼点,都不是毛文龙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想利用毛文龙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这也体现了明朝君臣不齐心,同时也注定了,不管毛文龙是不是被杀,明朝都是一个灭亡的结局。

(参考资料:《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