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一农村老太太病逝,150多人来吊唁,灵堂遗照上,她身穿和服

2023-12-14   历史两张脸

原标题:陕西一农村老太太病逝,150多人来吊唁,灵堂遗照上,她身穿和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战争是统治者们为权欲发起的,但受苦受难的,永远是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们,无论古时,亦或是近代,在战乱时期,生活在最底层的平民百姓们,始终没有反抗的能力!

即使是在抗日年代,被入侵的一方是我们的国家,但日本的普通百姓,也是政界的牺牲品,不知有多少无辜之人被迫远离家乡,究其一生也无法与亲人再团圆!

在中日交战期间,日方为了给侵占我国领土找一个能拿到台面上的理由,制定了一个移民计划。

这些移民的日本人,多是无辜的百姓,背井离乡与家人分离,并非是他们的本意,但因没有话语权,所以只能听从统治者的决定。

待到抗日胜利后,这些迁到中国生活的日本居民,并没有如愿的全部返回自己的祖国,其中有不少人被遗忘在了我们的国家。

在移民名单上的日本人中,有个名叫王玉兰的女人,一生都生活在中国,她在这里嫁人生子,度过了几十年,年老时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母语。

不过,在中国生活的几十年来,她没有透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直到1979年,国家要重新建立身份系统时,王玉兰这才聊起了自己的过往。

那么在中国生活的这些年,她都经历了什么?王玉兰又为什么没有回到自己的故乡日本?

王玉兰的日本名字是水崎秀子,她原是日本一户渔家的女儿,她的姑姑是移民计划中的一员。

因为家中经济拮据,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秀子在13岁时,被父亲送到了生活在中国的姑姑家中,从那时起,她便将名字改为王玉兰。

在中国的生活虽不算富裕,但却安稳,王玉兰也度过了一段快乐悠闲的时光,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她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本应该与姑姑一同被遣送回国的王玉兰,于慌乱中走散,没有登上回国的那艘轮船,无奈只能滞留中国。

在这之后,为了能生存下去,王玉兰只有自食其力,而因为担心遭到中国人的排挤,王玉兰始终没有表明自己是日本人的真实身份。

在东北生活了2年后,王玉兰与当地的村民如同一家人一般亲昵,其中有个大姐见她漂亮又能干,还给其介绍了一门亲事。

就这样,王玉兰在东北结了婚,而结婚的对象还是国党的一位营长,婚后的王玉兰被丈夫捧在手心里疼爱,物质生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不过,这一段甜得像蜜一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王玉兰的丈夫在某次执行任务时,失去了音信,没有了丈夫的庇护,她又过上了孤苦无依的日子。

虽然之后经人介绍,王玉兰又结识了第二任丈夫,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男人在老家是有妻室的,知道真相后的王玉兰倍感失望,毫不犹豫的选择离了婚。

年纪轻轻便经历了2段不幸的婚姻,这导致王玉兰对爱情不再抱有期望,但一个人过日子总是辛苦的,更何况她还是一个没有家人依靠的孤女。

在此情况下,当地村子里的妇女主任便商量着要给王玉兰再找一户人家。

王玉兰虽然被爱情伤透了心,但心中通透,知道不管怎样,日子始终是要过下去的,于是便答应了这门亲事。

所幸,她的第三任丈夫宋治福对她极好,尽管收入微薄,王玉兰却感到十分的幸福。

这样幸福的日子持续到1976年,那一年宋治福因病去世,王玉兰又成为了孤家寡人,但这一次她并没有一蹶不振,或许是因为经历的多了,王玉兰看得很开。

不过,尽管可以自己独自生活,王玉兰的子女,却想着母亲晚年可以有人陪伴,于是便张罗着为其找老伴。

为了不让子女担心,也是为了自己的晚年有所保障,王玉兰第四次嫁人,与一个名叫李明堂的老实人结了婚。

王玉兰再婚后,日子过得平淡却也安逸,女儿出嫁,丈夫身体康健,少有烦心事,但心中唯有一件事,让其十分挂念,那就是重回故土。

其实在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后,留在中国的遗孤是可以申请回日的,但王玉兰在申请时,却遭到了日方的拒绝,而理由竟是“水崎秀子”早已回国。

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当年有人冒名顶替了王玉兰“水崎秀子”的这个身份,而这个冒名顶替之人,就这样顶着“水崎秀子”的名字在日本生活多年,还得了日本国籍。

直到2005年,这个冒名之人的身份才被查了出来,而王玉来也才如愿地回到了日本。

不过,回到日本后,王玉兰发现自己的亲人大多已不在人世,而自己在中国几十年,早已习惯了异国的生活,甚至连自己的母语也记不得太多。

因此,在日本停留没有多久,王玉兰便随丈夫回到了中国陕西生活。

回到中国后,虽然自己日本人的身份已经不是秘密了,但周围的乡亲并没有因此而对其抱有偏见,相反,她的人缘极好,甚至还被村人推荐去做人大代表。

王玉兰的晚年过得很是幸福,身边有丈夫子女的疼爱,也有乡亲的陪伴,而当地的政府也会时不时地送来慰问品,对其生活上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直到2018年,她因病去世。

王玉兰去世时,村里与日本的亲友多达150人前来吊唁,灵堂的遗照上,她身穿和服,慈祥地笑着。

王玉兰的一生几经波折,痛失挚爱又被迫与家人分离,但幸运的是,她留在中国后,一直得国人照顾,不仅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情,最终也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战争为百姓带来的只有苦难,抗日年代不知有多少人因此流离失所,甚至家破人亡。

如果没有战争,王玉兰也不会被迫离乡,直至父母离世也无法再见一面。

尽管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那段屈辱惨痛的历史,是不应该被遗忘的,希望未来战争不会重演,百姓们也可以安居乐业,不用再为战乱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