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中庞青云的原型,慈禧把他当作心腹,或为曾国荃所杀

2024-07-18   历史战争

《投名状》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其中李连杰饰演的庞青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两位结拜兄弟间的悲剧也是很多人心中的意难平。

电影《投名状》中的故事并非完全杜撰,晚清四大奇案中的“刺马案”,正是其原型。

刺马案发生于清朝末年。同治九年,两江总督马新贻在校场阅兵,一位刺客突然冲了出来,将毫无防备的马新贻刺杀。这起案子十分轰动,不仅慈禧太后亲自命曾国藩前去审讯刺客,民间一时间也是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死的人可是一位封疆大吏,马新贻当时的地位与曾国藩几乎平起平坐,这样一位重臣,于光天化日之下被人刺杀,自然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坊间有多种传闻,有的还被编成戏剧和评书,广为传播。更甚者就在案子还没有结案的时候,民间戏台就已经了“刺马案”,并公开上演。

这起案子本身也十分扑朔迷离。首先是刺杀马新贻的刺客张汶祥,他见马新贻死后,既没有逃跑也没有自杀,而是将刀扔到地上,仰天大笑,大声喊道:“他该死!”

其次是案子的审讯过程。慈禧太后亲命正在天津处理教案的曾国藩来审理这起案件,并在曾国藩出发前将他召见,还对他说道:“马新贻办事很好。”

按理说刺客已经逮捕,案子极易审理,可是这起案子却足足拖了一年多才结案。最终,官方公布了“真相”。

张汶祥是私通海盗的叛贼,在贼人的授意下,他将马新贻刺杀。案子一被定性,张汶祥很快就被处决,他的心脏被剜了出来祭奠马新贻,朝廷给予马新贻厚葬。总之,马新贻是一位好官,张汶祥是一个贼人,如今好官惨死,贼人受惩,案子告终。

可是,民间却不信官方的这套说法,很多小说、戏剧、评说等都提供了另外的一个版本。

原来,马新贻并不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功臣,他的战功全部都是虚报的。马新贻本是一位败军之将,剿匪时官兵全军覆没,作为主将的马新贻贪生怕死,被俘后立刻投降了匪徒,并与匪首成为结拜兄弟。然后,马新贻与匪首一起演了一出戏,谎称自己收复了失地,朝廷因此重用了马新贻。

马新贻平步青云后,他的结拜兄弟带着手下来找到马新贻,希望投靠他。可是马新贻不仅霸占了结拜兄弟的妻子,还将兄弟杀害。张汶祥死里逃生,自此立下了报仇的誓言。

同治九年,马新贻从校场上阅完兵后接见百姓,旁边的护卫也十分松懈,张汶祥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到来,他缓缓向马新贻走来,接近时突然从身上掏出匕首,一把刺进马新贻的心脏。大仇得报的张汶祥心愿已了,于是放弃抵抗。

马新贻残杀兄弟,欺骗朝廷,贪生怕死,不讲道义,可谓小人当道,张汶祥为兄报仇,杀掉了国贼,可谓侠肝义胆。这样的故事当然精彩,百姓们也乐于相信。

然而,这可能依旧不是真相。晚清时期从官方流出来的一部分消息,让人们得知了“刺马案”背后的故事。

马新贻的身份实际上是十分特殊的,他战功较少,至少不能与曾国藩相比。可是马新贻却在官场上平步青云,深受慈禧太后的信任。

客观地讲,民间关于马新贻欺骗朝廷而被封为封疆大吏的故事缺乏真实性。以马新贻的资历和战功,慈禧太后不可能这样重用他,除非他还有更重要的用处。而这个用处,正是制衡曾国藩。

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人,为了平定太平天国,慈禧太后被迫放权给了曾国藩。曾国藩不负众望,攻破了南京,平定了太平天国。可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军攻破南京后,烧杀抢掠,将其中太平天国无数的财富占为己有。朝廷让曾国荃把战利品上缴,但曾国荃上缴的数量却远远匹配不上太平天国的财富。

任谁都知道,这是湘军自己瓜分了。慈禧太后对此很不满,但更令她惧怕的,是湘军占据了东南地区。湘军人数众多,战斗力很强,如今又占据着富庶的南京地区,一旦曾国藩和曾国荃兄弟俩有异心,清朝将危矣。

所以,慈禧太后需要一个人制衡曾国藩。而这个人,正是马新贻。马新贻当时正坐镇南京,慈禧太后封他为两江总督,并让他调查湘军私吞南京钱财一事。

湘军进城后烧杀抢掠,百姓们都亲眼所见,想要调查出真相,轻而易举。马新贻很快就掌握了证据,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他死了。

尽管官方没有说马新贻就是死于曾国藩或者曾国荃之手,然而,一位封疆大吏,在掌握了对湘军不利的证据后,突然死于刺杀,这一切都太过巧合。张汶祥为何早不刺杀晚不刺杀,偏偏这个时候动手?

所以,湘军势力与马新贻的死脱不了干系,至少曾国荃的嫌疑是最大的。慈禧太后让曾国藩亲自审理这起案子,并对曾国藩说“马新贻办事很好”,恐怕也是提醒曾国藩,别以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案子的处理结果也是一场交易。官方宣称张汶祥是与海贼勾结,马新贻是一位不幸的好官,曾国藩和湘军势力则跟这起案子没有任何关系。慈禧太后没有撕破这层窗户纸,但是从这件事情以后,朝廷与湘军的间隙越来越大。很快,慈禧太后就将湘军裁掉,曾国藩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反应,这其中的原因也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