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提问,留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当时的战场状况。
01第17集团军既是南线穿插部队,又是南线后卫部队。
从第17集团军的兵力组成部署看,德军将它部署在南线也是根据进攻地域的地理环境来综合考虑的,由于苏联南线靠近高加索一带多是丘陵和山区,并不有利于德军的装甲部队快速机动,所以第17集团军配备了一些空降和野战山地师,目的就是弥补第1装甲集团军的不足,说白了就是为第1装甲集团军打配合的。
与南线进攻主力第6集团军不同,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打响以后,第6集团军一直把占领乌克兰和顿涅茨平原作为首选,客观上讲这也为1942年展开斯大林格勒战役打下了基础。而第11集团军在曼施坦因接手以后基本上就把占领克里木半岛作为重点,唯有第17集团军一直在伴随第1装甲集团军作战,这种打法有点像中线第4集团军一样,它一直在围绕明斯克到莫斯科的交通干线作机动,而第9和第2集团军却在保护侧翼。
所以人们会发现,当南线德军取得基辅包围战的胜利后,第1装甲集团军一直在往高加索方向努力,而德军于1942年6月28日展开的“蓝色方案行动”,更是把占领高加索作为重点,其主要作战力量就是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不同的是,第17集团军从一定程度上还比装甲部队跑得更快,因为德军从两支部队中以山地部队为基础抽调了一支15000人的资源旅,直指苏军石油补给中心巴库油田。
从这个层面讲,第17集团军既是一支打穿插的部队,又是一支打后卫的部队。虽然1942年冬季因斯大林格勒战役影响,德军不得不放弃占领高加索的企图,但德军的资源旅仍然部分占领了苏军的一些边缘油井,只不过这些被苏军填满水泥的油井让德军费了很长时间才清理出来,但并没发挥作用就被迫撤退了。
02没有同时撤出第17集团军,曼施坦因心存幻想。
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朱可夫的筹划下打响了围歼保卢斯第6集团军的“天王星行动”,直到这时,德军才发现上了苏军的当,朱可夫让崔可夫在城中打巷战,暗中却在斯大林格勒后方草原集结了6个集团军的预备队。20日曼施坦因被紧急授权组建顿河集团军群南下救援保卢斯。
实际上,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仅仅是换了个名字,兵还是那些兵,就是多了曼施坦因的第11集团军司令部,指挥官还是原先B集团军群的老部下。不同的是,德军将第1装甲集团军的第57装甲军抽调给了曼施坦因,统帅部希望曼施坦因的聪明才智来打赢苏军的反攻。
但是,曼施坦因毕竟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他到南线战场后发现,情况并没他想像的那样,主要是装甲部队严重不足,而战线又拖得太长。在筹划半个多月以后,两支装甲部队还没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在阿道夫的催促中匆匆发动了冬季风暴行动,可收效甚微。
很多人对冬季风暴的失利感到不解,因为曼施坦因打到一半就撤出战场了,而多数人认为行动失利是因为保卢斯在包围圈中不执行曼施坦因的突围命令造成的。而从战场环境来看,当时曼施坦因最担心的并非保卢斯的30万兵力被歼,而是远在高加索的两个集团军没有回来,如果苏军切断A、B两个集团军群之间的通道,那后果远比丢掉一个第6集团军严重得多。
而这里面又出现一个疑惑,既然曼施坦因已经清楚了德军在南线的危急形势,为什么只让第17集团军撤出一半呢?一方面与曼施坦因还没有接手A集团军群的指挥权有关,另一方面1943年曼施坦因准备打第三次哈尔科夫反击战时,高加索战役并没结束,即使第17集团军想跑也跑不掉,双方纠缠在了一起,况且当时苏军的重点在顿涅茨盆地和哈尔科夫争夺上面,并没把第17集团军当回事。
从这个层面讲,1943年曼施坦因打赢第三次哈尔科夫反击战时,第17集团军也有部分参战部队,但这时候德军统帅部仍然寄希望打通克里米亚到中东的通道,企图把土耳其拉进来,只不过隆美尔兵败阿拉曼,让这个企图变得非常缈茫罢了。
03同时撤回第17集团军,对南线德军来说于事无补。
从苏德战争史得知,歼灭德军第17集团军的是苏军高加索方面军,以及南乌克兰第4方面军,而曼施坦因接管南方集团军群以后,直到展开库尔斯克坦克大决战,德军需要的仍然是装甲部队,而这时第17集团军已经是一支支离破碎的部队,从罗斯托夫到高加索再到克里米亚,到处都有第17集团军的部队,却又发挥不了它应该有的作用。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讨论曼施坦因如果提前从高加索撤出第17集团军,会带来哪些后果呢?一方面,德军统帅部不会让第17集团军提前撤出,战场形势也不允许曼施坦因下这样的决心。因为苏军在高加索还有一支能征善打的部队,撤出第17集团军等于将高加索的苏军精锐吸引到了罗斯托夫方向,那样对德军展开堡垒行动是非常不利的。
另一方面,1944年第17集团军撤回克里米亚,实际上已经完成它的作战使命。很多人认为,第11集团军进攻塞瓦斯托波尔用了一年多,而第17集团军丢掉这个要塞还不到一个星期。实际上,这是两场截然不同的战斗,前者苏军做了充分准备,德军不擅长攻城作战;后者德军已经失去打赢信心,退守到克里米亚的德军不是打扑克就是在在海滩上喝酒晒太阳,等着苏军来打。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让曼施坦因到南线救急也是德军临时的补救措施。如果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南线德军尚有一定主动权的话,那么库尔斯克战役以后,德军基本丧失了进攻优势,而第17集团军的兵力部署都是为进攻作准备的,当部分德军撤到克里木半岛以后,曼施坦因就是想用这部分兵力也是杯水车薪,对战局起不到任何作用。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欧洲战场,为何罗斯福不让丘吉尔说了算?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二战战场设计,为何进攻苏联风险极大,进攻西欧麻烦更多?
二战英德之战,为何拿下英伦三岛并非易事?攻得下守不住
二战莫斯科战役,为何朱可夫的积极防御策略有效?打赢信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