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150%利润,外资占国内90%市场,国产低价品替代却不被认可

2022-07-09     吴格恩聊历史

原标题:在中国150%利润,外资占国内90%市场,国产低价品替代却不被认可

大家都知道,现如今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等市场都缺乏芯片等核心技术,属于被芯片“为难”的市场。然而,被芯片难倒的,何止是只有这两个市场?助听器就是一个!目前,中国有一万多家助听器相关企业。可是,有数据显示纵然有这么多的国产助听器企业,也没有敌得过西方区区6家企业!

我国助听器市场被西方垄断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大医院的附近都有卖助听器的门店,然而大家知道吗?这些门店居然基本上卖的都是上述这分别来自丹麦、瑞士、德国和美国的6家助听器巨头企业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西方这几家助听器企业居然垄断了我们2022超90%的市场份额。

跟助听器作用差不多,同样让听力受损人群“重获新生”的人工耳蜗,其市场也一样处于被西方垄断的状态之中。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疑惑,我们中国这么强大,国人又如此聪慧,怎么连助听器这种看似并不起眼的小玩意,竟然也无法突破而被西方垄断呢?

实际上,助听器虽然看起来很小,好像技术含量也不高,其实则不然,它是非常科学的一款产品,它的芯片是一种研发成本很高的科技产品。

国内助听器市场需求相当庞大

大家普遍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出现听力下降、耳朵不好使等状况,殊不知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的生活习惯等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很多年轻人经常戴耳机打电话、听歌或者听广播,还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在嘈杂的环境下K歌,这些习惯都导致现在的年轻人听力越来越差。可以说,如今有听力障碍的人不再只限于老年人,真的是越来越年轻化了。

2017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曾做过一次统计,当时全球听力受损的人在3.6亿左右,而当时我国残疾性听力障碍人士约为7200万。

这还只是2017年的数据,时隔5年,如今这个数据只会更加让人震撼吧!

之前有媒体数据显示,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使得助听器在全球每年的销售额可以高达1019亿元人民币。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这大几千万患有听力障碍人士的耳朵正在由西方巨头公司操控着。

一款国际平均价格只要2万的助听器来到中国市场,瞬间就会把“身价”提高到5万。高端点儿的助听器,在中国的售价可以高达八九万。也正是因为如此高的价格,才导致我国助听器的佩戴率相当低吧!还不足5%!

助听器行业资深研究者周维曾介绍说,一款在日、韩等地仅卖到2000美元的产品,一进入中国后“身价”就会飙升,曾经有过提价超过150%再售的先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国际助听器巨头企业如此高看我国百姓的实力,如此针对中国市场?为什么这小东西一到中国就变得如此值钱,成了奢侈品?我们中国人的钱就那么好赚吗?

一是因为西方巨头公司“概念牌”打得好,他们屡次进行的“迭代升级”,实际上就是为了加价,而且每次加价至少10%。

二是因为助听器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西方人手里。西方这些厂家都起步早,至今都已发展了大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他们一直在不断优化这些核心技术,实力非凡。

发展起步晚且技不如人的情况下,国产助听器曾经尝试走“低端”路线,试图靠价格上的低廉吸引消费者,毕竟不足5%的助听器佩戴率侧面说明了我国买不起天价进口助听器的消费者非常多。据悉,一款中低端国产助听器的售价在100到700元之间不等。

然而,不可能一直在中低端市场“徘徊”,国内相关人士早已意识到了这些问题。近几年来,经过不断的突破创新,我国一些助听器的核心部件开始走国产化道路,国内也开始生产受话器和高灵敏度的麦克风等。至于助听器芯片研发方面,我国也有不少企业在专注研究了,小米公司就是其中一个!

目前看来,虽然西方巨头仍然“统治”着我国的高端助听器市场,但国内的企业也不甘示弱,一直在积极开发和研究,致力于造福国人,给国人带来高性价比的产品,并且已经逐步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了进步。如此看来,继续这般发展下去,改写助听器西方垄断市场格局的那一天指日可待啊!

(本文由财经先声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cc87a4e56f4eb4a6a92e74e2436d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