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许多信阳购房者“谈房价色变”的一年,信阳房价从4500一跃到6500,尽管很多买过的人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但庆幸的是依然很多买过房的人开心不已,就像羊山新区某开发商的外围广告语一样“早买这里的人们都笑了”。房子,早已不再仅仅具有居住属性。无论国家如何宣传“房住不炒”,无论政策如何引导,我们都很难做到平常心对待。因为它是财富的象征、是稳健的投资方式。
没房的人,用尽全力想买第一套房子,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家,才能找到女朋友、结婚生子。
那有房之后,不就该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了吗?
屁咧!
有房之后,就开始想着如何有第二套、第三套房子。收入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日子却越过越辛苦。
“买一件贵点的东西就是在作恶”
我认识的一个男性朋友,他在信阳已经有两套房,按道理足够了,然而,他却穷的连一包过期的调味料都舍不得扔。
他说,这些年,因为身上背负了太多的房贷和个人债务,他们一家紧衣缩食,觉得稍微买一件贵点的东西就是在作恶,在浪费。
这几年一家几乎不敢逛商场,因为琳琅满目的商品都好贵,他习惯去批发市场淘淘便宜货。他不敢买西装,因为随便一套都需要好几百,简直造孽啊。
女儿想假期参加暑期夏令营,狠心拒绝了她;家里那台车子已经很久了,想买一辆新车,却一直腾不出来预算。
他们穷吗?跟太多人比起来真的不穷,随便卖掉一套房子,所有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但他坚决不这样做,因为他认为房子肯定还会涨的,现在卖就是亏钱。
这样的案例并不仅仅存在于信阳。
一个北京户口的出租车司机,凭借着拆迁赔偿,在三环有一套价值800万的90平米的三居房,跟老婆孩子以及父母共5个人居住。妻子做财务工作,薪水八千,而自己的工作因为网约车的冲击日益窘迫。虽然没有房贷,但他们的收入也仅仅只能维持生计。而这一切,因为老人一场突来的大病彻底崩塌......
深圳一个42岁的程序工程师,年薪40万,在亲友资助下购置了两套房子,价值1200万,妻子无业,刚生了二胎。深圳的高新科技企业迭代非常快,像他这种已过不惑之年的工程师逐渐丧失了竞争力,终于,他被公司“体面”地劝退了。两套房贷、亲友债务、和孩子高昂的教育经费、二胎的降临,以及严厉的限购政策,让这个千万富翁瞬间破产……
房子真的是个好东西,但它也逼迫着很多家庭,必须像发条一样的维持着生计,任何变故和意外,都让他们无法承受。
能拥有固定资产的确是会对以后生活好。但是目前阶段,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没必要过度负担自己负担不起的东西。
买房是为了以后的日子更好过,问题是现在的日子都过不好,怎么谈以后呢?
过度买房,自己生活的像穷鬼一样。究竟是你买了房子,还是房子买了你呢?
珍惜今天,活在当下,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所以,不妨先放下目前负担不起的东西,多关注自己身边的人。
所谓成功,就是让身边的人感到快乐。
同样活在信阳的你,是在拼命买多套房产还是在从容生活?物质丰富和心态平衡,你选择哪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