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低,风景美,文化多,西藏这个湖成了入藏旅行的第一选择

2022-10-12     九山行

原标题:海拔低,风景美,文化多,西藏这个湖成了入藏旅行的第一选择

去西藏旅行,有哪些地方是值得一去的?相信很多初到西藏的朋友都有这个困惑。关于目的地的问题,我们不过多讨论,我们这次只聊一下西藏的5A级景区。目前,西藏拥有5个5A级景区,这里包括了一个宫殿,两个寺院,一个峡谷,一个湖泊。

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宫殿(布达拉宫)和寺院(大昭寺和扎什伦布寺)成为5A级景区,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大峡谷呢,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作为中国第一大峡谷也可以理解。那湖泊呢?要知道在西藏12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不缺少的就是大山大湖。中国排名第五、第八大的湖泊都在西藏。那这个湖泊为什么能够评为5A级景区呢?或者说这个湖泊究竟有什么魅力呢?

首先要说的是,这个5A级景区的湖泊叫做巴松措,在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巴松错位于林芝工布江达县巴河上游的峡谷中,长度约18公里,湖面面积27平方公里。这么一个并非著名的地方,怎么就成了5A景区呢?我认为至少有三点优势,那就是“海拔足够低,风景足够美,文化足够多”。

在海拔问题上,其实是个相对的论。3500米的海拔高度,对于内地,乃至于林芝一地,这里已经相当于一个天上湖泊了。但是相比整个青藏高原这里并不算高,甚至可以说是个海拔很低的湖泊。足够低的海拔让一些基础设施的修建能够顺利地完成;足够低的海拔让温差变量控制到最低;足够低的海拔让植被可以充分地生长;足够低的海拔也让含氧量有了一个更让人亲切的数值。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开心,但是90%以上的可以在海拔3500的地方愉快,况且巴松措还有着“国家森林公园”的稀缺资源。

说到景色,巴松措的湖光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综合各种景色,这里又独树一帜。这里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场、文化古迹于一体,相比其他地方,单单一个森林就足以吊打一片。如果第一次进藏就从林芝开始,那就是从最诱人的一面来认识西藏,美丽,但却是误导。走进藏区绝大部分地方,眼前绝对不是繁花的山谷和长着茂密森林的山坡。寸草不生的峡谷和裸露的群山,才是西藏高原最真实的面目。在西藏,能够有如此风光的地方,除了林芝恐怕只有亚东有如此的景色了。

不同的季节,巴松措周围的景色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春天百花齐放,雪山高耸,夏季草木葱郁,翠意盎然,秋天的红叶蓝天,冬季的银装素裹。无论何时看巴松措,这里都是美轮美奂的!更何况,在巴松错的周围耸立着7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泛舟湖上,很多人会被雪山的俊美陡峭所吸引,完全忘却湖水的碧波荡漾。

此外,巴松措还有很多人文的景观。譬如说独处湖心的小岛,好似碧玉上的一颗明珠。除了宜人的景色,湖心岛更有着“空心岛”的传说,就是岛和湖底并不相连,而是漂浮在水上。随船而至的结巴村更是诱人,在这里可以体验有自己的服饰、独特的建筑、不同的节日、甚至不同语言的工布藏族的淳朴生活,还能沐浴在雪山之下,泡一壶茶,抱一本书,在太阳下打个盹,轻松地度过一个下午,直到眼前的雪山被夕阳点燃。

关于文化层面,其实藏区是最丰富的。严苛的环境让生活在这里的人对自然充满了敬畏。无论是苯教还是藏传佛教,包括那些没有被划入苯教的当地人的信仰崇拜,几乎涵盖了高原上所有的事物。而且作为一个擅长用故事记录历史的地区,即使史料中未有涉及,也会被当地人口口相传。

巴松措是宁玛派的圣湖,湖心岛上面的措宗贡巴寺的修建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岛,你能看到格萨尔王战马留下的蹄印、挥剑于石头上留下的剑痕、还能看到传说中哈达到此即沉底的水葬台,以及在树上能够看在藏文字母或者生效的树木。就连那个“桃抱松”的奇观都被认为是莲花生大师降临时的吉兆。

不知道巴松措是不是工布藏族的圣湖,但是,环绕巴松措的神山却可以肯定是工布藏族的神山。杰钦朗拉嘎布峰,一座被誉为“燃烧的火焰”的山峰,就是工布藏族的神山。这座山峰不仅名字好听,而且拥有相对2500米陡壁的俊俏外形。不管从什么角度观看,都好似一把匕首直插云霄,单单一个“帅”就让它足以傲视群雄。每年工布藏族都会选择转山来表达自己对于信仰的虔诚。藏传佛教的圣湖,工布藏族的神山,如果你喜欢,这里的故事和神话足够你回味良久。

其实,国家对于5A级景区的评定是有一套相当严格的标准的。除了风景文化这些元素外,还要考虑交通、购物、配套设施、旅游安全、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在藏区很少能够听说湖面泛舟的地方,毕竟这里的大山大湖是藏族信仰的寄托。而巴松措可以,除此,我能够找到的有船的地方就只剩下班公措了。

发自内心地说,巴松措单纯从景色出发,并不一定位于藏区的前列。但是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巴松措绝对是游览的最佳之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9dd9e5c72d498d8f9c656fc58fb73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