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端午假期最后一天,惊天大瓜凭空而降,俄罗斯雇佣兵“瓦格纳”反叛了!这支私人军事武装,在俄罗斯进攻乌克兰最关键的时刻,在巴赫姆特陷入生死拉锯战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发生了巨大的作用,俨然成为了俄罗斯的国家英雄。结果,巴赫姆特战事硝烟未远,居然“瓦格纳”反叛了,真是大跌眼镜。
未来的局势会怎样,还得观望个三两天才能变得稍微清楚一点,这里就不妄下结论了。
影迷群里的大公希望能写写文章,来说说俄罗斯的事。因为局势不行就写,也挺难得。正好,川美眉的这篇文章可以做一个殷鉴。一个文弱的逃兵,因为换了一身制服,突然就变了一个身份,甚至进一步变成了杀人狂魔。这一切,简直就是“瓦格纳”的精神写照,且来看看吧。
本文作者:川美眉
《冒牌上尉》是罗伯特·斯文克执导的战争剧情片,由麦克斯·库巴彻、米兰·佩斯彻尔、弗雷德里克·劳等主演,2017年9月7日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映。
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名十九岁的普通国防兵威利·赫罗德在二战最后两周内成为所谓的“埃姆斯兰德刽子手”的故事。
开场就是男主赫罗德(麦克斯·库巴彻饰)狼狈仓皇的逃窜,后面跟着追兵,他的命真大,子弹擦着他的耳际呼啸着作响,却没有击中他。他没命地奔跑,眼看着一伙人从车上跳下就要追上他了,他急中生智躲进了路边一个窄小的掩体样的小洞,他听见上面的人骂道“小猪猡跑哪去了,快追!”
少顷,嘈杂声远去了,他爬出洞穴,惊魂未甫,继续往前方有树林的地方跑去。他完全没有想到,从此,他的人生迎来了重大转折。
他看到前方有一辆军车,他警惕地四处看了看没人,他走进那辆车,引擎似乎还是热的,后座上有一只箱子,他又冷又饿,打开箱子,里面有吃的,还有一套簇新的上尉军服,他先套上了大衣,再穿上上尉军装,他照了照车前镜,哇噻,镜子里英俊的军官是自己吗?他伸出舌头沾了点口水,擦去腮帮上的污浊,嗯好帅!他刚填充了饥肠辘辘的胃,又有了御寒衣,顿时恢复了精气神,英武了许多。
他来不及多想,左前方来人了,他煞有介事地立正,看着来人。那人自报家门“列兵弗莱塔格(米兰·佩斯彻尔饰)向上尉报告,我走散了,请长官收留我”。他见年轻的上尉冷着脸,又说“哦,车子被困了吗?那么让我来帮上尉先生摆脱困境”。他发动了车子,赫罗德坐到了车后座上,那一瞬间,他在整理情绪,他必须释放出长官的傲慢与冷肃。他说了五个字“找一家客栈”。随手在后座上把自己的列兵服包包扔了。
他们在某农庄的餐厅里看见一伙也是逃兵的德国人搂着姑娘们在跳舞,为首的基宾斯基(弗罗德利克·劳饰)挑着眉毛斜视着赫罗德,那眼神似乎在说“你是上尉军官那我是上尉的上尉”。其实,他一眼已经看穿了赫罗德是假冒的,他不说穿,他选择助纣为虐,他和同伙加入了赫罗德。之后,他更是充当了赫罗德上尉特别先遣队的马前卒。
他们一路招摇撞骗蹭吃蹭喝,有人来报告,抓到一个逃兵,上尉先生怎么处理?赫罗德举起手枪“砰砰”两枪那人仰面倒地,同伙们有些吃惊,也默认了一个事实:他们是赫罗德特别行动队的,一切行动听赫罗德上尉的,因为他声称直接向元首负责,受希特勒的秘密指令。
非常时期,散兵游勇六人行动队开到了关押逃兵的二号营地,在这里赫罗德先路遇了容克上尉,他若有所思地问赫罗德;“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赫罗德反应很快“克里特岛”?这是1941年爆发的一场战役的地方。容克上尉摇摇头,我可是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其实呢,他就是先前追捕过赫罗德的宪兵。
此时,赫罗德胸腔里呼啸着千军万马,他必须做实上尉军官的元首特谴官的身份,不然小命不保。他继续夸大其词并不无傲慢地说,我不想做任何承诺,我们必须按照党的指令,对战时抢劫者“肃清秩序”!这似乎为他的特遣队定了基本调子。与他平级的容克上尉听懂了,不再追究在哪里见过,把他介绍给营地的冲锋队长,骄横野蛮的舒特。
此人与赫罗德见解相同,一向认为逃兵是害虫,应该直接枪毙。但迫于职权范围太小,无法随心所欲地处决犯人,他不仅没质疑赫罗德的身份,反而主动通过与盖世太保的协调确立了赫罗德对整个惩戒营全权负责的权力。于是这个对权力有着无限欲望的赫罗德开始在二号营地大开杀戒,他指挥手下挖坑,将逃兵们集合起来集体枪杀。
先后有百十号人当场被射杀,他傲慢地叫唤随从“弗莱塔格,下去看看,为那些还没有解脱的兄弟减轻痛苦”,就是在人堆里找寻还没死透的逃兵补上一枪。真是残忍至极,看得人毛骨悚然。这些镜头虽然不是战场上刺刀见红的搏杀场面,但却是德国人真刀真枪的血刃自己的同胞呀。
逃兵们衣衫褴褛,有的垂垂老矣,有的血气少年,他们没有死在战场,却死在这个冒牌的刽子手的枪下。这个营地名为“埃姆斯兰德”,于是赫罗德被冠名为埃姆斯兰德刽子手”。看看权力的黑洞一旦无所制约,人性被撕开了多大的血盆大口,他后来公然私设临时法庭,对自己六人小组之一的基宾斯基实施枪毙死刑,原因是他抢了他看上的女人。基宾斯基跟着赫罗德无辜殴打杀戮逃兵,其手段残忍暴虐,连弗莱塔格都不忍直视。此人该死,但轮不到他赫罗德来动手,你又不是法庭执法官。
可恶的是当赫罗德被捕以后在法庭上竟然有人为他开脱,称这少年是个天才,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超强能力,帝国的事业需要他。听听赫罗德狗嘴里喷出的象牙“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能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在这战争的最后时刻,抵制日益膨胀的失败主义,并让我们德国继续战斗下去”。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以国家的名义,多么高大上,可见帝国的意志已经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非常可怕的也是可悲的 。
那位容克上尉,他口口声声“我对人脸可是过目不忘”,暗示他已经认出了赫罗德,但是他要借助赫罗德的特殊身份整治营地逃兵过剩的问题。照他说法这些寄生虫,耗费战地物资令人厌恶,早就想置他们于死地。至于人的生命,他视如草芥,帝国的利益永远至上。这些灭绝人性的帮凶,暴虐、凶残、冷血,一个个都是杀人恶魔,太令人发指了。
电影采用黑白胶片来呈现赫罗德及其同伙的杀戮游戏,给观众以冷至骨髓的嗖嗖凉意,一排排鲜活的生命就在他的大手一挥间,灰飞烟灭,太惨无人道了,令人窒息。他的最忠实的随从弗莱塔格开始还在劝阻长官,但是赫罗德命令他给大坑里还没死透的伤者补上一枪后,他也沦为了同流合污的同类了。
这充分体现了群体面对权力时的盲从与利己行为,如此也孕育了平庸之恶的土壤,又一次验证了德国著名政治学家汉娜“平庸之恶”的理论。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这句话很多人都说过。电影里一大群坏人,他们群体作恶,让人看了深恶痛绝至极。也印证了东野圭吾的经典之语: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在满屏都是罪恶多端杀戮成性的画面中,不乏一股清流逆向而来:赫罗德将四个逃兵捆绑起来,让两名曾经在他的庆功酒会上做演员的逃兵去射杀,一个逃兵为了自保开枪杀了一人,而另一位先对着空地开了一枪,然后饮弹自尽。
两位截然不同的选择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让观众同时看到了人性的丑陋与光辉。
有人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泯灭善良的本性,让人肃然起敬。可见再黑暗的洞穴也不能遮掩人性的光亮。我听见了背景音乐的高亢与激越的颤音,那是人性的光华在闪烁,我泪光盈盈。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长相英俊,看上去有些文质彬彬的德国少年,在后来的日子里竟然成了杀人恶魔。
影片结尾字幕显示:1945年5月23日,前豁免兵威利·赫罗德在威廉港被英国皇家海军抓获。在审讯过程中他的供词总是自相矛盾。最终他所犯下的那些违反战争法规的罪行得以证实,并将他推到了审判台。
1946年11月14日,赫罗德与他的六名帮凶一起被处决,终年21岁。一个罪恶的灵魂终于走到了他的穷途末路。
电影的彩蛋部分发人深醒,赫罗德和他的特别先遣队,开着那辆二战车,穿越时空在现代德国的大街上,随意调戏妇女抢劫路人财物,这其间,除了一名中年妇女奋起反抗外,其他的人都默默忍受着。
这荒诞的一幕告诉我们:人性之恶倘若有它的土壤做底色,当集体陷入无意识的狂欢或是沉默,就可能会导致人性之恶不断生根发芽直至全面开花结果,到那时类似的悲剧恐怕会再次上演。
不由地想起,之前国内因疫情封控紧张时期,某些保安们滥用守门拉铁栅栏的手中权力,殴打翻墙出逃去买食物的居民,这些恶举,与纳粹时期滥杀无辜的刽子手们是否有相通之处,细思极恐。
投稿、合作、加入读者群
我们在百家号、头条号、企鹅号、搜狐、知乎、简书亦有入驻,敬请关注。
我们的作者来自山川河海,因对电影共同的热爱而聚在一起,在业余时间坚持原创写作,坚持每天更新。希望你喜欢我们的文字,喜欢我们分享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