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和赵孟頫,谁是真正的“亚圣”,他们超越王羲之了吗(上)
2019年1月16日,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过一场书法展,此展名曰:“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特展”,在这行字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赫然写着“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八个大字,颜真卿在日本书迷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可见一斑。
颜真卿《颜勤礼碑》
我们都知道,王羲之是“书圣”,而在他之下,“亚圣”的称号一直被两位书法家占有,分别是颜真卿和赵孟頫。在众多领域,“至圣”的称号往往没有什么悬念,但“亚圣”的归属者往往受到社会价值观和统治者喜好的影响,儒家“亚圣”就经历了从颜回到孟子的转变。
颜真卿《多宝塔碑》
书法史也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亚圣”并非官方称号,而是后人自发赋予的。先来说颜真卿,颜氏在北宋中期以前地位并不高,甚至收获的差评还不少,而学过他的柳公权才是中晚唐“第一人”,《旧唐书·柳公权传》记载:“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而到了《旧唐书·颜真卿传》,对他的书法只有三个字的描述“尤工书”。
颜真卿《送裴将军诗帖》
《旧唐书》成书于后晋时期(936-947年),此时距离唐朝灭亡不远,因此对颜真卿的评价较为符合当时风气。再来说颜真卿收获到恶评,南唐后主李煜曾说:“真卿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扠手并脚田舍汉耳。”
颜真卿《送裴将军诗帖》
时间来到北宋中期,颜真卿的地位提高了。欧阳修等人编撰的《新唐书》对其书法不吝赞美:“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到了欧阳修门生苏轼时期,颜真卿地位达到了新高度:“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颜真卿《王琳墓志》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是宋初程颐、程颢二兄弟的“理学”兴起,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和“尚礼义不尚权谋”的思想。颜真卿气节感人、舍生取义,正符合这一价值观,再加上其本人自身书法功力深厚,顺理成章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完美书法家。
赵孟頫《高上大洞玉经》
南宋理学家朱熹告诫弟子们“学书须端”,他举了这么一个例子:自己和好友刘共父一起学习书法,自己临摹得是曹操书法,而刘学得是颜真卿书法,朱熹取笑颜真卿的字不够雅正,刘共父反驳说“我所学者唐之忠臣,公所学者汉之篡贼耳”。
赵孟頫《泥金孝经卷》
由此可见,人们推崇颜真卿书法,道义基础是他为“忠”这一伦理的楷模。元代鲜于枢的一句跋文“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因此成了天下第二。
赵孟頫《临王羲之书册》
另一位“亚圣”赵孟頫,就吃了儒家忠孝仁义价值观的亏。他作为宋代皇族的正宗后人,却在元代为官,后人干脆以“改节事元”称呼这件事。但是,赵孟頫作为羲之后的书法集大成者,随着元廷统治者对他的重视,其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以及江南文人群体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过去“崇王”的风尚,逐渐转变为了“崇赵”。
赵孟頫《临圣教序》
未完待续,下篇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