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耽美文学感兴趣怎么办?试试这样去做

2023-11-17     陪宝宝写日记

原标题:孩子对耽美文学感兴趣怎么办?试试这样去做

对未成年的孩子而言,耽美文学是一个新鲜刺激的领域。男男之爱与传统的男婚女嫁有着本质性的差别,加上社会对男同的非主流认定,会让他们感觉这样很“酷”。

早期,耽美文学只在小众圈子里传播,随着出圈作品越来越多,受众市场不可避免地下沉,现在已经来到了未成年的孩子们身边。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耽美文学相关浏览记录,或是购买了耽美文学相关的书籍,难免感到忐忑,仿佛天都塌了。但他们的激烈反应往往在孩子那里得到了反效果,孩子们宁愿叛逆到底,也不愿意听从他们的指挥,远离这些“毒草”。

其实,很多时候是家长的过度反应惹了祸,原本情况是没有那么糟糕的。

虽然“耽美”是一个舶来词汇,但它不少近义词在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比如说断袖。与传统刻画男女之爱的言情不同,耽美更容易营造出一种禁忌之恋的氛围,正好踩中了青春期少年少女们的痛点

这个年纪的孩子刚刚走入青春期,对世界和自己的身体变化充满了好奇,遇到被禁止的新奇事物,好奇心只会成倍增长。这时,切记不要去刺激他们,不要让他们感到“这是被禁止的”,因为这会引起他们的叛逆心理,反而让他们对耽美文学更加心心念念。

作为家长,应当意识到耽美文学虽然有不少优秀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对于未成年孩子来说弊大于利。他们三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此时接触了大量耽美文学作品,很可能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性取向和对自己的性别认知。

但隔绝孩子对外摄取信息的渠道并非良策,效果跟横眉怒目打骂一通是差不多的。大家应该记得自己小时候的阅读渠道有多广,何况现在是信息爆炸的年代,你堵得住这边,堵不住那边。

想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先了解孩子的情况,再着手沟通处理。不妨照这3个步骤去做:

旁敲侧击

如果你自己也是亚文化爱好者,大可以利用爱好这个切入点制造机会,跟孩子来一场平等的促膝长谈,用相对温和的手段去感受一下孩子对这个方向的兴致。切记,这个时候必须先放下偏见和焦虑,孩子比你想象的还要敏感,必须先给予安全感,才能从他嘴里套出话来。

并不是所有对耽美感兴趣的孩子都会走上同性恋或双性恋的道路。很多时候,耽美文学对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孩子来说,就是一扇通往新奇刺激知识的大门。如果没有长辈急匆匆前来阻挠,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会是这扇门前的过客,觉得无聊就去其他地方找刺激。

如果孩子只是纯粹的好奇,把耽美文学作品当作普通杂书来看,那就没必要进一步介入。但如果孩子已经跑偏,对自己的性别认知出现比较严重的偏差,那就有必要进行下一步了。

帮孩子认识到文学作品和现实的差距

不少人会把作品和现实混淆,希腊神话中就记载了皮格马利翁爱上牙雕少女像的故事。文学作品能承载的信息量远超雕像,作者们经过千锤百炼的描述能力更是引人入胜,三观还没完全成型、阅历少得可怜的未成年孩子会陷进入很正常。

耽美作品虽然取材于现实,但它描绘出的世界和人物往往经过美化,跟现实中的同性恋者个体、整个群体是有差异的。

如果孩子迷恋耽美文学描绘出的主角、重要配角的风采,不妨在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从侧面了解同性恋圈子是什么样的风气。耽美文学以女性作者居多,美化程度堪比加了10级滤镜,如果孩子在意识到同性恋圈子的乌烟瘴气程度之后依然充满向往,那才是真的棘手。

以理解的姿态当好引导者

耽美文学圈子有个不太好的现象,就是爱好者之间交流时,有可能出现在性向、择偶这方面的怂恿(俗称掰弯)。有时候,比较没主见的成年人都有可能受到影响,未成年人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应当引导他们,让他们等到拥有成熟的心智和三观再去做选择,而不是现在匆匆忙忙就定调。人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不要在自己还没有能力支付代价的时候去做一些风险太大的选择。

这个沟通的过程不能去指责他们,而应该表示理解他们的想法,避免勾起叛逆心理。

前几年,耽美文学作品出圈的越来越多,受众已经下沉到了小学范围。一位朋友的女儿被铺天盖地的动画、影视剧吸引,在没有意识到这些衍生作品的原著小说是耽美文学作品的时候,就已经推开了这扇大门。

小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强,他们对一样东西感兴趣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去寻找与它相关的类似产物。这位朋友平日对她管得比较宽,直到某次帮忙拿快递回家,无意间瞟了一眼快递单上的书名,当即被吓了一跳。此书名声颇大,在成功出圈的耽美文学作品里也算成绩出挑的,家长也有所耳闻。突然发现孩子对这方面感兴趣,他不禁心里一突。

知道这事棘手,他没有立刻去找孩子对质,而是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私下跟妻子说明了状况。他这么谨慎是有原因的,前段时间,他们亲戚家也有个孩子出现了类似状况,那家的家长发现的时候仿佛天都塌了,在家里当即一通大闹,给那个孩子来了个三堂会审,把孩子气得离家出走,一个多星期后才找回来。因此,他选择先冷静下来,想想该怎么解决眼下的困境。

这对夫妻经过沟通,决定由平时经常跟女儿谈心的母亲主导这次交流。他们是八十年代末出生的,见识过街机游戏、古惑仔电影等“毒草”被上一代家长围追堵截的情景,不愿把孩子越推越远。

孩子起初有点紧张,但母亲一直保持着平和的态度,给足了安全感,她也随之慢慢卸下心防。原来,她在看完网上连载的这部小说之后,注意到了作者声明“一部分内容只放在实体书当中”,出于好奇,就订了一本,想看看多出来的内容。她对耽美文学作品仅仅出于好奇而去了解,感兴趣,但还没有到作品和现实不分的地步。

父母经过沟通之后,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他们设法让孩子从侧面了解同性恋圈子,给孩子补充了一下生理学知识,用事实破解了文学作品特有的滤镜。没过多久,孩子对这方面就失去了兴趣,研究别的新奇事物去了。

碰上这种有可能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情况,最好不要大吵大闹,更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这方面对自己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多大。

青少年正处于叛逆心理最重的青春期,父母这时候恰好也进入了爱唠叨的更年期。只有放假过度的担心,以平常心去应对,才更容易走进孩子心里,更好完成引导与交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4e095abc20f926f8447fb5f7cc3c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