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红楼梦》
试问天下女子,谁不想和心爱之人厮守相爱,白头偕老?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这样一位晚清民国贵胄小姐,一生念念心系一人,无奈却一辈子也没得到他的青睐,一辈子不结婚不工作,不谈恋爱,活到90岁,最终孤独终老,在养老院草草结束了这命运多舛的一生。她,是晚清最美格格——王敏彤。
童年——无忧无虑
王敏彤的本名叫完颜童记,她的出身可谓是鹓动鸾飞:父亲是晚清军机大臣崇厚的孙子,母亲是乾隆皇帝五世直系孙女。王敏彤作为家中的长女,温婉驯顺,一举一动都散发着大家闺秀的风范,再加之其五官端正,美丽动人,是长辈们的掌上明珠,城中男子的爱慕对象。
晚清时局动荡。在王府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之后,王敏彤随着母亲和外祖母在天津,北京两地居住。在北京东四三条27号祖屋居住时,与著名京剧女演员孟小冬是仅有一墙之隔的邻居。
当时正处于妙龄之年的孟,王很快成了闺中好友,时至今日,从孟小冬留下的与王敏彤的合照中依旧可以看出二人当时的感情有多么要好,连梅兰芳大师都会戏称王敏彤一句:“小大格格”
这时候的王敏彤,是众多贵族中的一个。她享受着高贵的出生,无忧无虑的童年,但这同时也是她身上背负的枷锁——当时局动荡之时,她这样美丽的大户女子,会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婚姻——命蹇时乖
王敏彤17岁在天津居住时,其母曾为她安排过一桩婚事:与门当户对的爱新觉罗家的某公子订婚。当时的女子成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敏彤并没有反对。若此婚事能成,王敏彤之后的命运可能就像大部分的贵族太太一样,风光而又平淡地过完这一生。
可是没等王敏彤过门,这爱新觉罗家的公子便与一个戏子纠缠不清,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令王家下不了台面,最后只能解除婚约,王敏彤一家回到了北京的祖宅生活。
这次的订婚风波过去了几年后,溥仪的弟弟溥杰与原配唐怡莹离婚。同时日本人打起了溥杰的主意,想让他娶一个日本皇族女子为妻,表面上是遵循他们打造的《满洲国帝位继承法》,实际上是进一步想控制清朝的皇室。
溥仪为了抵抗军方的做法,在京津的满蒙贵胄中挑选合适的女子,指给溥杰。王敏彤就这样被选中,且双方的长辈都对这门亲事十分满意,二格格韫和还亲自来到北京拜访。于是王敏彤与母亲一起赶到长春,筹备这门亲事。
可没想到这件事很快被日本军方知晓,还派出将军出面施压干预。最后王敏彤和母亲只能失意回京,溥杰最后娶了日方的皇族女子嵯峨浩为妻。嵯峨浩也是一位心善之人,在她临终前还说到:“我对不起王姑娘”。
经过这两段造化弄人的失败婚姻后,王敏彤心灰意冷。这两次失败,在当时的背景下对于一个为出阁的姑娘来说,未免受人议论,令人唏嘘,甚至遭人取笑。
同时,岁月不饶人,这时的王敏彤,已经过了大好青春期了。后来王敏彤一直心系溥仪,而溥仪心中并无王敏彤。文革过后,即使再多的人有意与王敏彤结婚,王敏彤也不愿出嫁,宁愿孤独一生。
真是应了曹雪芹先生书中的那一句诗:可怜金玉质,深陷泥淖中!
痴情——眼穿肠断
说来也是造化弄人。即使经历了溥杰那一次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婚姻”,王家依旧对爱新觉罗家族心怀敬意,顶礼膜拜。
在溥仪特赦回京后,王敏彤与母亲还特地做了一桌好菜,想了法子请了溥仪到家里做客。可口的菜肴,又加之王敏彤的热情劝酒,溥仪喝的很是高兴,兴致上来了,说话也不那么拘束了。溥仪本就不是什么古板之人,微醺之中与王敏彤说笑了好久,之后又喝地大醉。
恰恰是溥仪这顿饭上的无心说笑,倒使得王敏彤爱上了溥仪,还以为溥仪也喜欢上了她。但溥仪不想找一个无正式工作的旧社会满族女人。在那之后,不管王敏彤再怎么托人请溥仪吃饭,溥仪都拒绝了之,不再上门。
但王敏彤已单相思入了膏肓,坚持找人给她和溥仪做媒。可溥仪对这个年过五旬却依旧相貌出众的女子并不动心。1962年,溥仪与护士李淑贤成婚,王敏彤知道后,在家大哭了一场。
1965年,溥仪因病住院,王敏彤多次去看望,有一次溥仪大光其火,直言不想见到王敏彤,让她离开。就算如此,王敏彤依旧深爱溥仪,甚至开了一张诊断书,证明自己仍是处女。
这在现在看来实在可笑,但是对那个时候的王敏彤来说,她还未受过新思想的启蒙,认为这是证明自己爱溥仪的最好的证据,这样的一片痴心,令人叹息,却又无可奈何。世人皆知李淑贤爱溥仪,却不曾知在这之后还有另一位女子对溥仪的钟情也如此深沉。
晚年——惨淡凄凉
晚年的王敏彤在外人眼里,已是一个一生未嫁,性子内向古怪的老妇人了。她没有工作,靠街道给的一个月三百元维持生活。曾经衣食无忧的贵族如今家中又脏又冷,破败不堪。她有一个乾隆时期的瓷瓶,只要卖了就能大大改善自己的生活,可她就是不肯,后来竟把这个瓷瓶送给了一位亲戚。
好在那位亲戚心肠不错,说动了王敏彤搬进了养老院,还出钱照料她。可谁也没想到,王敏彤住进养老院还不到一个月,因为一个饺子没咽下去,一噎而死。
可怜王敏彤一生,生于晚清,辗转于民国,后又经历了文G等动荡,最后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爱情这种东西,有人能使其成为前进的动力,但也有人深陷这谭深不见底的苦水中。王敏彤便是后者。晚年的王敏彤,踏不出这谭苦水,也拒绝接受新的社会,只是呆呆地坐在家中院子里,任凭这时代滚滚前进。
也许王敏彤咽气的那一刹那,也是她终于放下了这辈子的不舍与执拗,离开了这个让她心灰意冷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