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时翀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四马投唐金满贯
当我们形容出身高贵的公子小姐,常常会用“金枝玉叶”;当有人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了好的事物,我们会称赞他\她能“点石成金”;当我们走进一处装饰华丽、光彩耀眼的建筑时,会不由得感慨它的“金碧辉煌”;当你的朋友目光敏锐,能够洞察一切,你会夸奖他\她真是“火眼金睛”;当我们感慨光阴流逝,点滴的时间如此宝贵时,会想起“一寸光阴一寸金”。不论是封建时期的皇权象征,还是一直以来民间的钟爱,中国人对于黄金文化都有着浓浓的情感。
凤凰发髻,宋代
黄金作为化学元素“金”,元素符号Au的单质形式,是一种柔软,金黄色,抗腐蚀的贵金属。它的材质“性格”衍生出各类精湛的传世工艺,而这些工艺所打磨出的经典作品,承载了千年华夏的文化与美学内涵。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14日,香港“梦蝶轩”珍稀金饰藏品呈现于巴黎L'ÉCOLE 珠宝艺术中心所举办的《黄金的艺术:三千年华夏珍藏展》,展览中一百多件来自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1700年的黄金藏品,从商朝经过汉唐、吐蕃、辽宋,一直到元、明、清,全面性地勾勒出了虽沉淀于滚滚历史长河之中,如今却依旧煜煜生辉的中国黄金文化。
铜鎏金带钩,战国
叠鹿形金饰,2世纪-3世纪
事实上,本次展览源自之前在L'ÉCOLE 珠宝学院香港分院成功举办的“梦蝶轩”黄金饰品收藏展览。展览开始后,珠宝艺术学院科学主任、宝石学家奥利维耶·赛古拉(Olivier Segura)和巴黎索邦大学中国艺术史博士瓦朗蒂娜·布科莱(Valentina Bruccoleri)便产生了一个想法,应该向更多的参观者展现这些藏品,尤其传递其中深远的中国文化。因此两人随之在巴黎策划了本场《黄金的艺术:三千年华夏珍藏展》。
虎形金饰,战国
之所以提到展览的“全面性”,是因为它的策展思路非常明晰与全面,从而能让巴黎的观众更为深刻地了解中国的黄金文化。展览的策展逻辑中有三个组成维度。第一个维度,展览试图让人们了解黄金材料的重要性,包括了解它的来源和特性。第二个维度主要介绍黄金的工艺以及用途。第三个维度着重体现承载于黄金材质上的中国符号,比如花、人、凤凰、龙等。这三个维度巧妙地建立了材质、工艺、文化三者之间持续千年的对话,让观者沉浸其中,“聆听”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绕梁余音。
镂空对鸟纹金饰,吐蕃 7世纪-9世纪
为了让观众可以了解黄金这种材料,展览特别展示了来自美国加州鹰巢矿的金晶体。本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宝石学家奥利维耶·赛古拉通过视频,借助这件“特殊展品”向大家从化学和地质学的角度讲述了黄金的起源。同时,不论是像锤揲、錾刻、铸造、珠化、金丝等工艺,还是项链、手镯、耳环、钗簪、胸针和带牌等物品种类,展览试图向观众展现中国古代匠人的巧夺天工。比如明代的“四马投唐金满冠”则体现了中国古代黄金最悠久的加工工艺 — 锤揲与錾刻。锤即锤打,揲是将金属锤打成薄片状。当黄金被锤揲成形后,加刻纹饰,即为錾刻。两种技法组合在一起,便可巧立造型,就如这件展品描绘出,隋朝末年,徐茂公(徐世绩)、秦叔宝、罗成和程咬金四个人投降唐王李世民的故事。大形和起伏使用锤揲技法,而细节采用錾刻,最终形成的图像叙事惟妙惟肖。
金带板,唐代至辽代
从符号层面,策展人希望能够让巴黎的观众去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符号的所指。比如展品中的宋代凤凰发髻,以凤凰形象为装饰,用金银丝工艺精细制作而成。在古代中国,发饰有着特别的意义。头发属于身体,同时最靠近神明,因此,有着强烈象征意味的贵重饰物常常佩戴于此。而凤凰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最重要的象征属性,传达着很多层面的意义,包括德行、高雅、女性特质,甚至直接代表着皇后。因此,策展人选择的藏品既折射了中国古代人对于物品与身体之间关系的理解,也体现了文化符号的深刻内涵。
银鎏金佛像发簪,唐朝
在材质、工艺、文化三者的对话中,有两个“话题”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美学特征与文化交流。展览中的每一件展品都透露出中国一段时期的美学特征。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金器呈现出仿生象物,活泼灵动的特点。在展品虎形金饰中,虎头向右前方,嘴镂空张开,尾向上卷起至后背,且后肢翻转上扬。虎首、颈部、躯干及其侧腿部和虎尾錾刻有细线纹。造型栩栩如生,细节精致入微。
植物图腾挂坠,宋代
镂空凤凰花卉纹金饰,宋代至明代
由于汉代以前,黄金在中国很少见到,主要用于装饰青铜等其他材料或制作小物件。然而,对于中国北方的草原民族来说,它在社会中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中部与游牧民族之间的频繁交流导致金饰的生产和使用急剧增加,金饰成为名副其实的权力象征,代表着佩戴金饰者的地位。因此,中国古代黄金饰物的起源、发展、繁荣的历史进程中,不同地域、文化、民族的交流碰撞是其源源不断的推动力。中西方不同工艺和装饰风格的相互融合,使中国的黄金制品呈现动态传承的整体风貌。而策展人挑选了像来自7世纪-9世纪吐蕃的镂空对鸟纹金饰这类带有“异域风情”的饰物,通过与其它展品的视觉呼应,体现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密切往来。
镀金银宝石发饰,清代
不论展览策划逻辑中,材料、工艺与文化之间的对话关系搭建,还是由此衍生出的关于美学特征和文化交流的显现,对于西方观众了解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工艺文化,以及更为宏观的传统文化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展品所体现出的精湛工艺能够反映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思想智慧与创造能力。从展品的符号学意义上,能看出中国文化中的伦理观、价值观、道德观与世界观。展品丰富多彩的造型能够映射中国不同时期的审美取向,而这些不同的审美观汇成了丰富而深远的美学底蕴。从展品所呈现出不同民族风格的碰撞交流中,可以看见中国文化的博大与包容,也展现了其能够繁荣发展的重要特征:既一脉相承,又多元共融。
文 Article / 时翀 Shi Chong
图 Pictures / 巴黎 L'ÉCOLE 珠宝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