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个真正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2019-07-19   龙江文秘之路

若说仓央嘉措是谁,六世达赖是谁,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其实,这是一个人,仓央嘉措就是六世达赖,六世达赖就叫仓央嘉措。

认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应该从三首流传很广的诗说起。

其一《信徒》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找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越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能与你相见。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其二《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那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其三《在看得见你的地方》

在看得见你的地方,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

在看不见你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

第一首诗,是几年前北京的一个朋友,在春节时发来的短信。第二首诗,是从电影《非诚勿扰2》里知道的。第三首诗,是从网上看到的。

由此,我知道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这个名字,知道了他不仅是一个活佛大师,而且是一个伟大诗人。

显而易见,这三首诗都是情诗,单从艺术成就上讲,文字美,立意高、意境深、具有鲜明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风格,都是让人从心底喜欢的那类诗。但从作者身份上看,又是让人从心底充满了困惑的,尤其是第一首诗,字里行间充满了叛逆,甚至是发出了公开挑战。西藏-达赖-佛,在我们心里从来都是这样划线的,西藏-达赖-情,我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划线,这样的划线,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无论如何,佛教和爱情之间,都难以建立起联系,尤其是仓央嘉措那个保守封闭的时代,在西藏那个政教合一的社会。

从此,我对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网上收集了许多他的诗篇,包括为数不多的介绍资料,几乎所有的网上诗集中,都有这三首流传很广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情诗。

网上是这么介绍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门巴族人,公元1683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旦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位上师,一生行迹奇特,卓然不群。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虽是布达拉宫的活佛,但内心狂放不羁,对爱情充满渴望,一旦动情,义无反顾。1706年,由于政治斗争,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被押送北京,行至青海湖畔,被拉藏汗谋害,时年24岁。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活佛身份。他的传奇、他的故事让无数人为之着迷,他的诗歌犹如青藏高原的明珠,照亮了无数人的心房。

历史果真跟我们开了一回玩笑。我查了很多历史资料,证据表明,这三首所谓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情诗,跟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说有那么一点关系,那就是张冠李戴了,由此让我们知道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这个名字。

第一首《信徒》,最早出现在一张《央金玛》的唱片中,这是一张由朱哲琴和何训光合作的唱片,这一首诗,我发现了至少有三个版本。第二首《见与不见》,则出现在《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中,作者是广东肇庆人谈笑靖,其笔名为扎西拉姆·多多,写于2007年。第三首《在看得见你的地方》,最早出现在诗人刚杰·索木东的博客上,起初署名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后来不知何故名字又被去掉,我们无法得知真正的作者是何人。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确是西藏历史最有争议的人物,包括他的死因和最终结局,都有多种说法。那么,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看了许多研究资料,我认为,接近历史真相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应该是这样的: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一个大爱神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出生于一个内忧外患的年代,执政于一个宗教权威最低的时期,他希望在自己的执政期完成提高宗教地位的目的,但他更爱好和平,向往和平,渴望和平,因而,在他面临宗教内部斗争、西藏教权与清朝皇权发生冲突的危急时刻,尤其在他自身面临生死考验的紧要关头,他最终选择了牺牲自己换取和平的方式,从他几种死因和结局上分析,无论哪种死因和最终结局,他都是把大爱留给了西藏民众,把和平留给了西藏民众。历史是胜利者定的,从现在留下的史料上看,基本上都是负面的评价,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记载。但我们别忘了刘少奇一句著名的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我想,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永远活在西藏民众心中的,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了诸多著名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伪诗存在的奇怪现象,是因为人们愿意把美好的东西加在一个崇拜者身上。当然,这里也不排除有人为了抄作自己的需要,借助一个影响力大的人物抄热,最后站出来告诉人们作品是我的。据传,《见与不见》的作者,准备与电影《非诚勿扰2》和湖南卫视打版权的官司。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一个叛逆活佛。这一点,历史上确有明确的记载,我想这一点应是基本可信的,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传记上看,他明确反对宗教的一些清规戒律,他希望自己做一个与众不同的达赖喇嘛,他向往美好,他向往自由,他向往爱情,这是毋庸质疑的。但历史资料往往是人为加水的,一些历史信息也往往是被有意放大或缩小了的,特别是民间流传的东西,很多都是不可信的,若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浪漫多情,我可以信,若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风流成性,我不信。因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毕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他有他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底线,太过分的行为,应该是不存在的。我看两个版本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情诗,同样一个作品,一个版本译出来的,都是儿女情长,爱意绵绵。另一个版本译出来的,却有宗教思想包涵在其中,让你说不清到底是爱情诗,还是宗教诗。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奇怪的现象,要说清楚非常复杂,简单地说,就是不同的译者,带有不同的主观判断,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一个悲剧人物。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悲剧人物,是因为他生于乱世,执政于乱世,是因为他空怀理想和抱负,是因为他牺牲于政治斗争,是因为他不被人说得清的生死结局,这样一个悲剧人物,从而铸就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传奇色彩,必然会引起后人的同情怜悯和敬仰,必定会在西藏历史上写下让人刻骨铭心的一页。仅从这一点上,就让我对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充满了关注,也充满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