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灵霞两个艺名“小老五”、“鲜灵霞”的由来

2019-09-30     王培俊5188

一、搬家

这种能“蹭戏”的不久,郑母把家搬到了劝业场附近。对此,小淑云起初很不高兴。后来,她发现劝业场的六楼有个天乐戏院。从此,小淑云如法炮制,又与“天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这里,时间一长,她与戏院的管事和演员都混熟了。这样,她不仅能够看戏、偷偷地学戏,而且还能到后台充当个“小杂役”,为大家沏茶、扫地、烧水。由于她勤快机灵,因而深得大家的喜欢。

二、赐名

当时,天乐戏院有四个年龄相近的小演员,都比小淑云大几岁。她们都是台上当丫环、跑龙套的,和小叔云相处得很融洽,当然也短不了把她们所掌握的技艺传授给小淑云,使小淑云得到了许多舞台知识。四个姐妹中有时因病、因事而临时误场,为了救场,管事便让小淑云化了妆上台充数。

想不到,小淑云第一次上台,便受到观众的欢迎。师父见她是个评剧苗子,便干脆给她取了一个艺名,叫“小老五”。小老五是小淑云第一个艺名,这年她只有8岁。

三、险象

这个时候,由于“小老五”的二姐有了月工资,郑家母女生活有好转。但也是在此时,“小老五”的姨夫因抽大烟使得家里的经济每况愈下。他于是花言巧语,将郑家母女搬到他家居住,目的是想在她们母女身上榨些油水。

不久,竟企图将“小老五”卖到妓院。郑母听后,以死相拼,大闹一场,带着两个女儿搬出了她姨夫的家,来到南市大舞台戏院对面的一条胡同里。这才使“小老五”脱离了险境。

四、厌学

在姨父家居住的那段时间里,郑母曾把“小老五”送到一家私塾里去念书。这对“小老五”来说真像坐牢一般。她的眼睛看着书,心早就到了戏院,便常常逃学,并且结识了曾在聚华戏院演出的评剧演员璧莲花、周紫霞、陈凤娥、王月仙等人。

这时“小老五”已经能背诵许多戏的台词,并学会了许多唱段,经过几年的熏陶,已经十二三岁的“小老五”对于评剧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升华。

五、得名

有一天,聚华戏院演出《老妈开嗙》,一位配角演员因病不能上场,“小老五”便以票友的身份补了这个“缺”。“小老五”的配角演得很成功,受到观众的好评。

在一片赞扬声中,一位姓穆的账房先生说:“小老五,我给你改改名字好不好?就叫鲜灵霞吧!鲜是鲜亮、新鲜;灵是灵芝草,很珍贵呀!霞是霞光万道嘛!闺女,你看怎么样?”“小老五”满口答应。

六、拜师

此后,鲜灵霞曾先后拜刘宝山和刘兆祥为师,尤其是刘兆祥先生,在鲜灵霞的艺术生涯中产生过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十几岁那年,鲜灵霞便被聚华戏院姓朱的老板看中,正式请她登台演戏,从此,鲜灵霞便正式开始了评剧艺术生涯。

作为票友下海的鲜灵霞,聚华戏院是她的发祥地。这时,她虽然从师父那里学会了几出戏,但没有在观众中造成很大影响,这是因为她尚没有在演出中担任过主角。

评剧有个传统剧目叫《井台会》,是《白兔记》中的一折。这出戏常常作为帽儿戏演出,鲜灵霞从师父那里学会了这出戏,扮演剧中的主要人物李三娘。

七、走红

当时正是冬季,两天之前,聚华戏院门前就帖出了海报:评剧《井台会》,鲜灵霞主演。到了演出那天,鲜灵霞果然不负众望,她以精彩的演唱,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之声。

《井台会》一炮打响,不仅提高了鲜灵霞的知名度,同时,也为她以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从此,鲜灵霞便开始红了起来。

八、情动

又是几年过去了,鲜灵霞已变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几年的时间,鲜灵霞的名气是和年龄、艺术同时增长的。青春妙龄,正是爱情萌芽时期。

在此之前,鲜灵霞早已认识戏班里的一个青年演员翁雁楼,翁雁楼原是学京剧的,后改评剧小生。他对鲜灵霞的艺术成长有过很大帮助。鲜灵霞与翁雁楼逐渐有了好感,郑母也有意让鲜灵霞和翁雁楼配做夫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xXVhm0BMH2_cNUgw6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