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说话晚,智力商数低,家长如何做到不放弃?

2019-09-17   爸爸不讲理

了了妈:宝宝1岁11个月,只会说爸爸妈妈,去体检发现智力发展指数74(处在边缘水平),该怎么办?

宝宝接近2岁,测试智力商数74。个人认为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必太纠结。因为目前这些婴幼儿智力测试,实际上还缺少一个科学而规范的评价体系。

比如说在测试过程中孩子不配合,或者孩子对测试医生害怕或者对陌生环境比较排斥,这些受干扰的因素比较多,因此测试结果往往偏差很大。

影响孩子智力水平的因素

影响孩子智力水平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父母遗传、孕期营养、出生后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宝宝的饮食、体质指数,睡眠质量,以及孩子运动发展等这些都有关系。

1、基因遗传:

基因遗传占人类智商的20%,通常父母智商高,孩子通常智商也比较高。智商遗传自父母的概率,爸爸妈妈各占一半。极少数有基因变异的情况,智商明显高出一大块或者比父母智商低,这些都是极少数。


2、孕期营养

怀孕期间补充较充足的营养,有助于胎儿大脑细胞的增殖。在怀孕4个月的时候胎儿的感觉系统开始分化发育,补充较多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对出生后宝宝的感觉统合有一定帮助。还有孕期适量的胎教,可促进孩子神经元彼此之间的连接。

3、宝宝饮食

宝宝出生后的饮食,包括母乳喂养和辅食的添加。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在“母乳喂养”章节当中就提到:坚持母乳喂养的宝宝,其智力发育水平要比代母乳喂养的宝宝要高出3~7分。另外在添加辅食时尽量做到食物种类的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的孩子,维生素摄入更加均衡。


4、家庭环境

孩子出生后的家庭环境也是一个关键因素。脑科学家洪兰就说:父母经常陪孩子游戏,经常亲子互动,当孩子哭时拥抱孩子,温柔地和孩子说话,经常做亲子抚触,可以促进宝宝大脑生长,帮助孩子大脑当中负责管理情绪的神经元得到活化。

5、体质指数和睡眠

另外,宝宝的体质指数和睡眠质量也会影响孩子的智力水平。平时暴饮暴食体型肥胖的孩子,那么大脑中血清素会下降同样影响孩子的智力。新的基因发现表明:聪明的孩子通常偏高瘦。还有经常晚上睡觉太晚,长期睡眠质量不好的孩子,由于海马体释放的SWR脑波较少,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也会影响孩子的智力表达。


孩子说话晚或者不爱说话,并不表示智商低。对儿童“自闭症”过早下定义,往往与父母缺少耐心有关。

有一些孩子出生后的确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也就是“说话晚”。这可能与感觉器官发育延迟有关,也与孩子出生后所获得的感观刺激不够有关。

比如说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在地上爬,嫌脏。那么这样的孩子前庭觉刺激不够,平衡感就比较差,并且还会影响语言发育和以后的学习能力。因为大脑的感觉系统是一个信息反馈和发出指令的复杂过程,比如说听觉不好那么说话就不好。同样的,如果孩子触觉不好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差,这样同样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个连锁反应。


另外家长平时和孩子说话较少,对孩子说话缺少耐心,对孩子刚开始学说话时的错误过早地给予纠正,以及父母因为上班对孩子的陪伴过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我从前的一个邻居,他们家孩子也是两岁多不爱说话。只会说简单的爸爸妈妈,还有奶奶。孩子6个月断奶,夫妻俩上班,然后孩子交给奶奶照顾。奶奶是从老家过来的,带着严重的地方方言。她听不懂我们说话,我们也听不懂她的,所以奶奶很少与我们大家交流。同在一个小区楼下,经常看见她用小推车推着孩子遛达。

转眼孩子要上幼儿园了,邻居有点着急。抱到医院去看,说是“中度自闭症”。孩子不爱说话,不与人对视,走路时总是头偏向一边,不与小朋友接触,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和哭闹不止。邻居从医院出来,抱着孩子泪流不止。


接下来的工作是接受医生的建议,开始做各种训练。邻居将工作也辞掉了,后悔断奶太早,给孩子陪伴的时间太少。接受持续训练有一年多快两年,白天晚上地陪着,孩子开始慢慢变得开朗,能够接受与小朋友相处,也开始慢慢地与人交流。孩子在5岁多时,上了幼儿园。再后来,那位邻居就搬走了,孩子的情况就不得而知。倒是听人说起,她的孩子现在已经上一年级了,学习成绩还很不错呢。我们常常感叹:母亲之于孩子,母亲太重要了。挽救一个孩子很困难,母亲毁掉一个孩子却很容易!幸亏这位邻居始终没有放弃。

总之:孩子两岁只会说爸爸妈妈,说话晚或者不爱说话,通常是与父母给予的关爱和陪伴过少有关。至于智力商数测试低,家长不要太认真。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