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杀手
反坦克步枪,射击装甲目标的专用枪械。旧称战防枪。用于装备步兵,打击300米以内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也可用于射击800~1000米以内的土木工事和火力点。其外形似步枪,仅能单发射击。口径12.7~20毫米,以大口径者居多。发射高初速钢(或硬质合金)弹心穿甲弹或穿甲燃烧弹,全枪长1200~2000毫米,枪重10~60千克,弹头初速一般为800~1200米/秒,穿甲深度多在35毫米以内。由于弹头质量大、初速高、后坐力大,常采用高效率的枪口制退器,并在枪托上安装保护射手的缓冲垫等。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反坦克中被广泛使用。
1930年中叶,苏联在日益严峻的军事威胁下发布了第13号政府法令,竞标了许多轻型反坦克武器。在1936~1938年内,各大设计局和个人设计师提供的15种从12.7~25mm的口径不等的反坦克武器进入预选,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后,38年11月9日,红军炮兵总局腹部了更加详细的第二轮竞标条件,提出了以使用轻武器射程科学工作研究小组开发的14.5×114mm子弹。
在任何环境下能分配给步兵连的半自动或速射反坦克步枪研究项目。著名的PTRS-41反坦克步枪就是第二轮竞标宣布后开始设计的。最终,来自轻武器射程科学研究小组的工程师N.V卢卡维什尼柯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这就是14.5mm卢卡维什尼柯PTRR-39反坦克步枪。
这种步枪代号为PTRR-39,有1.7米这么长。其中枪管1180mm,重量大约是24kg 在当日的测试中,在500米外使用普通弹在击穿了20度摆放的20mm装甲,在100米击更是穿了30mm装甲(初速1010m/s)。后来由于这款步枪的生产比较麻烦。还因为39年德军故意向苏联人透露他们的坦克装甲厚度仅仅50mm。而苏联则信以为真,苏联原本准备的武器都"威力过剩"了.
这种步枪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射速。采用了导气式自动方式,枪口安装了柱状多室制退器,枪托有橡胶缓冲垫。最初,PTRR是设计成架在轮架上使用或摩托车上使用,后来增加了双角架。不过相比于前者,在双脚架下模式射击有点困难。39年的10月7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正式通过了为工农红军生产14.5mm卢卡维什尼柯PTRR-39反坦克步枪的计划,并于1939年末式产了50支,计划于1940年生产15000支。
一切听起来是那么顺利。但是,随着接触更多的德国坦克,苏联人发现他们过于高估德国坦克装甲厚度。最初他们设想的厚度是60mm,但是通过实际接触,他们发现德国坦克的装甲厚度并非他们想象那样坚挺。于是在这一时期,苏联军队开始下马各种大威力反坦克武器,包括zis-23 85mm火炮、zis-24 107mm火炮和它的改版zis-24M107mm火炮。它们原本是为了对抗德国正面厚度不低于100mm的重型坦克。
随后,关于14.7mm反坦克步枪子弹是否浪费资源的激烈讨论影响了PTRR-39的生产,同时苏联军队以大力生产压制火炮(迫击炮,榴弹炮等)为中心,留给PTRR-39的产能很少。导致在宣布采购计划的8个月后,PTRT-39只生产了十分可怜的数十支。此外,在此进行的多次测试中,PTRR-39又暴露了对沙尘污垢和发烧药残渣相当敏感的缺点,战场可靠性不佳。
在巴巴罗萨计划的第二天,红军还有不少人强烈呼求建议采购PTRR-39反坦克步枪,并且在同年的7月8日,最高军事委员会第二次发布了采购PTRR-39的指令。但是,这项采购计划被彻底取消了。究其原因,是因为PTRR-39在大规模生产的劣势(其复杂的结构需要大规模的生产准备)。最后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支PTRR-39参加了莫斯科西线的战斗,并且全部损毁,无实物流传。
天下军事资讯、军史战史、战争趣闻、军事周边,打造中国热血豪迈的军事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