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高度重视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处理矛盾机制,形成多元化解工作大格局。
专项活动促进预防化解。组织开展“人民调解为人民 助推治理现代化”专项活动,全市共排查化解纠纷21945件。其中聚焦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化解矛盾纠纷10件,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化解矛盾纠纷2676件,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化解矛盾纠纷18606件,聚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化解矛盾纠纷653件,较好维护了基层社会安全稳定。
搭建平台促进行业化解。充分发挥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目前,全市共建设“百姓评理说事点”1486个,比2022年增加了536个。共组建专业服务团队1365个,配备信息员1474人,开展法治宣传1655场,收集社情民意5638条,化解矛盾纠纷5080件,提供法律援助194件,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整合力量促进民间化解。坚持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调解队伍发展方向,推动乡镇、村(社区)、行业性专业性等调解组织配齐配强专职调解员,积极吸收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爱调解工作的网格管理员、楼栋长、法律明白人等,积极吸纳“两代表一委员”、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者等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优化人民调解队伍结构。深入挖掘区域文化渊源,突出培育地方文化元素,将“枫桥经验”与亳州地域文化、法治文化等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优秀人民调解员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品牌调解工作室创建,成立个人调解工作室30个。
综合调处促进联动化解。聚焦解纷机制健全完善、解纷资源优化整合、解纷流程集成再造等方面,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依托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工作格局。深化构建新时代“1+4+N”大调解工作格局,以人民调解工作为基础,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民联调为纽带,以专业性行业性调解为补充,进一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