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月,《古惑仔之人在江湖》香港首映,出品人王晶和导演刘伟强一起去看午夜场。
刚开场半小时,王晶就打电话问票房,对方说多少多少钱,王晶就大叫一声:什么???大声到整个电影院都看过来,刘伟强当时差点“吓破胆”,赶紧问怎么了,好还是不好?
王晶说,很好,全香港爆了。
《古惑仔》第一集于1996年1月25日开画,到4月才下线。这是当时报纸全版广告
当时正值圣诞后、农历年前的“死档期”,《人在江湖》又是小成本制作,郑伊健和陈小春分别是歌手和伴舞出身,拍戏还是新人,王晶预想不会太赚钱。
没想到,《人在江湖》光是午夜场就收了130万港元,最后票房超过2100万。在九七前低迷的香港影市,堪称奇迹。
反响意料之外地好,刘伟强与编剧文隽趁热打铁,在三年内出了四部续集,据说每片拍摄周期仅有20天左右,第二部《古惑仔之猛龙过江》更是只拍了11天,拍前连完整剧本都没有,全靠文隽“飞纸仔”(边写剧本边拍)来开工。
不管怎样,“古惑仔宇宙”自此建立,成为无数影迷至今津津乐道的香港黑帮电影经典之作。
可以说,“古惑仔宇宙”就是香港90年代的“漫威宇宙”。
它既继承了香港武侠片的江湖气,又吸纳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新式思想。至今提起《古惑仔》,“靓仔南”、“山鸡”、“包皮”、“大佬B”、“靓坤”等花名外号依然琅琅上口。
其实这些花名起得十分考究,涉及粤语文化,涉及江湖文化。要真正懂它,不易。
回看1996年的香港江湖,一片腥风血雨。
黑社会与香港娱乐圈在那一年狭路相逢,香港电影与社团之间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
可以说,正是在那个乌云盖顶的社会气氛之下,才催生了《古惑仔》及其后一系列的黑社会题材电影。电影内外,互相映照。
去年《古惑仔》老班底聚首,拍了一部《黄金兄弟》。
“陈浩南”变“狮王”,“山鸡”变“大山”,“大天二”转做“Bill”,“包皮”变“老鼠”……人还是那些人,外号一变,生猛气息与江湖味就少了一大截。
《黄金兄弟》(2018)
少年子弟江湖老,当年那股狠劲早已被岁月磨平了棱角,这帮“黄金兄弟”就像韶华已逝的香港电影产业。
英勇不复当年,却爱话当年勇;拍几个走秀一般的慢动作镜头,就以为自己还是当年的“大佬”,殊不知早已是鱼尾纹能夹死苍蝇的“大叔”了。
像极了港片江湖的气数。
香港黑社会与港娱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电影里演着他们的故事,现实里,他们也渗透到电影圈的方方面面。
《古惑仔》系列里,有一个配角很有意思:牧师。
这个牧师的啰嗦程度,跟《大话西游》里的唐僧有得一拼,到处劝人向善,开口闭口都是圣经梗。
在第一次出场的电梯里,牧师便语重心长地劝山鸡:“放下屠刀,立地信...耶稣。”
戏内,一众古惑仔都不信这个游走于黑帮社团之间、啰嗦的牧师是有真功夫的,直至他英勇地飞踢了“靓坤”一脚,才知道这个牧师的“大佬”真是耶稣,从此备受尊重。
扮演牧师的林尚义在戏外真的有个“朵”(粤语里称“诨号”为“朵”)叫“重炮手”,曾代表香港参加东亚运动会卫冕金牌。正职是香港著名足球评述员,后辈得人人尊称他一声“阿叔”。
阿叔当年很威水的。从足球评述员的位置退下不久,于2009年去世
戏外,其实牧师这个角色是有原型的,而且大有来头。他便是人称“江湖拆弹专家”的陈慎芝。
牧师原型陈慎芝
陈慎芝,外号“茅趸华”,据说是因为小时候玩公仔纸喜欢“出茅招”(出阴招)而得名。
他出身香港慈云山邨,小学三年级便辍学,出来行走江湖。60年代与一帮附近的童党结成了“慈云山十三太保”,专门做些抢劫贩毒的勾当。
慈云山有个“水库球场”,是他们平时打架“劈友”(砍人)的场所,在那里“砍死人都没人知道的”。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开头,少年陈浩南在球场被靓坤(吴镇宇)“爆樽”(用玻璃瓶爆头)的场面便是来源于此。
在打过几场出位的架之后,“慈云山十三太保”的名声和势力逐渐壮大,手下小弟逾千人,后被真正的香港三合会“14K”招至麾下,成了名正言顺的古惑仔。
那个年代的古惑仔,没有几个是不碰“刘关张”(白粉、红丸、鸦片)的。况且,陈慎芝又是“诊所”(卖小包白粉)的管理人,自己自然也吸上几口。
上瘾数年之后,陈慎芝通过“福音戒毒”成功脱离苦海,个中曲折按下不表。后来更是洗心革面,从事戒毒相关的社会工作,并于1987年荣获“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陈慎芝科普黑社会暗语
从人人喊打的古惑仔到香港杰青,陈慎芝的人生可谓是充满了戏剧性。1995年电影《慈云山十三太保》、2017年电影《毒。诫》都是改编自陈慎芝的真实经历。
至今,陈慎芝依然游走于黑白两道,充当“和事佬”,到处劝架,被媒体奉为“拆弹专家”。
陈慎芝自谦:江湖中人好面子,众人不过是以“我俾面华哥”,找个台阶下。
电影《毒。诫》(2017),刘青云饰演的陈华,原型就是陈慎芝
去年陈慎芝七十大寿,在港大摆筵席。不仅各社团大佬悉数到场,更有方力申等娱乐圈人现身,可见陈慎芝是黑白通吃。
筵席中,有一座上客,你一定觉得很面熟,他就是陈惠敏。
陈惠敏拍过一百多部电影,大部分都是演黑帮反派。《古惑仔3之只手遮天》里的“骆驼”、《五亿探长雷洛传》的“老虎蟹”、《追龙》的“鼎爷”都是他。
《古惑仔3之只手遮天》里的东星骆驼。左边的“笑面虎”Tiger和右边的“乌鸦”都要俾面三分
陈惠敏自小习武,先后练过谭家三展拳和西洋拳。武功高强的他做过狱警、民警、自由搏击教练,后来加入“14K”,位居“双花大红棍”(金牌打仔)。
最“威水”的时候,整个尖沙咀都是他的地盘。
陈惠敏与李小龙的亲切会面
然而,这还不是最传奇的。
1983年,年届39岁的陈惠敏参加“世界精英搏击大赛”,仅花35秒便击倒日籍拳手森崎豪,夺得冠军。一时风光无两。
39岁陈惠敏的致命一拳
《古惑仔》系列中还有个熟面孔:李兆基“基哥”。这个角色没有原型,因为他就是本色演出。
李兆基在真实生活中就是社团中人,而且是陈慎芝的小弟,“慈云山十三太保”的成员之一。他外号“高飞”,是“高大死飞仔”(飞仔即混混)的简称。
他同样曾经吸毒,戒毒成功并脱离黑道后,在陈慎芝的帮助下转投娱乐圈,成了“黑帮人物”专业户,被影迷称为“香港四大恶人”之一。
除了《古惑仔》系列,《食神》里的濑尿牛丸档老板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这恐怕是基哥最骚的一个角色
此外,饰演“大佬B”的演员吴志雄,同样曾经是黑道中人。
他是社团“和合图”的成员,80年代在香港铜锣湾负责经营或管理夜总会、酒吧、赌档和马槛等娱乐场所,是陈浩南角色的原型,真正的“铜锣湾揸fit人”(铜锣湾话事人)。
从监狱“出册”后,他也金盆洗手,开始闯荡娱乐圈。《古惑仔》系列的“大佬B”、《监狱风云》系列的“盲蛇”都是他的代表作。
《古惑仔1》中的大佬B,到了《古惑仔3》成了“笑面虎”
除了以上本色演出的几位,香港黑帮电影里还有不少角色,是取材自真实人物的。
1991年,由麦当雄编剧兼出品的《跛豪》在香港掀起枭雄片热潮。到了2017年,甄子丹在《追龙》里再次演绎“跛豪”这个角色。
角色原型,就是被称为香港毒贩“四大家族”之一的吴锡豪。
吕良伟版跛豪
吴锡豪是广东汕头人,60年代偷渡到香港,开字花档起家,后来改为贩毒。因腿脚有残疾,人送外号“跛豪”。
这个大毒枭不仅贩卖毒品(包括生鸦片及吗啡砖)超过30吨,价值3亿元以上,足迹遍及东南亚;还勾结警队高层,杀人越货,无恶不作。
据说,当初麦当雄拍《跛豪》时并没有得到吴锡豪的首肯,吴锡豪看过影片后,直批拍得太假,吕良伟演得不像他。为此,麦当雄专门向吴锡豪奉上50万红包谢罪。
跛豪本人
此外,2014年电影《窃听风云3》中,方中信饰演的角色陆永富,也是影射一位社团人物——“上海仔”郭永鸿。
据说,郭永鸿的父亲是裁缝,人送外号“上海佬”,郭永鸿也因此被叫“上海仔”。
他在90年代初靠贩卖盗版VCD捞得第一桶金,全港档口逾千。后加入黑帮社团“和胜和”,并在1998年~2000年间担任“坐馆”(即龙头大佬,489),蘑菇头、戴墨镜是他的特征。
左为上海仔,右为《窃听风云3》中方中信饰演的角色
而让“上海仔”一夜成名的,是卷入了2012年的特首选战。
当时据《东周刊》爆料,梁振英的竞选办公室成员到流浮山小桃园出席饭局,同时出席的除了新界、元朗的乡绅,还有江湖人物“上海仔”。
新闻一出,引发了民众对“黑金政治”的担忧,梁振英的支持率更是受到大挫,急降10个百分点(梁最后依然成功当选)。
香港娱乐圈与黑社会,真的是共存共生,互相渗透。
其中的关系,不止千丝万缕。
50年代,香港人口激增,三教九流齐聚这个弹丸之地,许多底层市民为了“揾食”,涉足非法勾当。于是,黑社会组织也迅速滋生壮大。
5、60年代的香港社会非常黑暗,毫无法制可言。黑帮社团将香港各街道地区像分蛋糕一样切割,划分领地,方便收“陀地”(保护费)。而收得的钱,无疑是要分给黑警一份的。
陈惠敏回忆当年情景,也说:“警就是匪,匪就是警。大家都是合在一起揾钱的。”
刘德华1991年主演的《五亿探长雷洛传》,就是影射的著名黑警吕乐。
他曾是香港警务处刑事侦缉处前总探长,在任期间建立了一套与黑社会相关的贪污机制。后来提前退休,移居台湾,据说本人资产高达5亿港元,并被香港政府通缉,追讨财产。
由此,当时官匪勾结,贪污无度,沆瀣一气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
1973年,香港成立廉政公署,大力打击黑警,清除了一批与黑社会有联系的官员与警察。重拳治理之下,黑社会组织活动有所收敛。
但到了80年代,黑社会活动又重新活跃,触底反弹。
据统计,80 年代香港黑社会组织成员达30万人, 占香港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势力最大的是“新义安”,有会员47000多名。某些大型社团甚至走向国际化,参与国际贩毒、走私军火等犯罪活动。
新义安元老鬼添,出席陈慎芝七十大寿宴会
香港电影产业将取材目光投向黑社会,也是始于80年代。
1984年,麦当雄导演并监制的《省港旗兵》可谓是这个类型片的始祖。影片讲述了一群来自广州的匪帮在香港抢劫的故事,票房收一千多万港元,麦当雄还凭此片夺得金马奖最佳导演。
据说,片中的很多大场面,包括闹市街头撞车、乱枪扫射、淋油烧车,统统都是实景拍摄。
《省港旗兵》里的淋油烧车
编剧陈欣健还爆料,《省港旗兵》里,除了主角林威是演员之外,其他人都是真实的“大圈仔”(广州混混):
“佢地拍拍下就会停工去做世界,有个后来死咗啦!”
(他们拍着拍着就会停工去犯案,有一个后来还死了!)
这班演员是真实的古惑仔
麦当雄的《省港旗兵》系列与《跛豪》一片,可谓是开风气之先。
接下来才有了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林岭东的《龙虎风云》、《监狱风云》;以及刘伟强的“古惑仔江湖”。
吴宇森的《喋血双雄》,成为暴力美学经典
而当年,只要想拍黑帮片,必定少不了与黑道中人打交道。
上文提到的陈慎芝,就给不少黑帮片担任过顾问。“当时很多剧组都要拜他的山头,通过他打通江湖关系,以致专门请他来做电影的参谋,辅助设计口语对白,糊口习惯。”
有人开玩笑说,没有陈慎芝,九成的香港黑帮片都拍不出来。他的小弟李兆基,同样也是“古惑仔”系列的顾问。
《古惑仔1》中,牧师飞踢靓坤
做演员、做顾问,还算“湿湿碎”(小事)。更重要的是,香港电影产业的拍摄资金,大部分都是来自黑社会。
8、90年代,香港电影产业几乎是向氏家族主导的。
而向前,正是黑帮组织“新义安”的龙头大佬。其子向华强是中国星集团的创始人,本人也曾出演过《赌神》系列中的“龙五”一角。
中国星合作过的明星包括刘德华、李连杰、梅艳芳、舒淇、张柏芝、周星驰、甄子丹等,合作过的导演有王晶、刘镇伟、徐克、杜琪峰等。
基本相当于香港演艺圈的大半壁江山。
据说,周星驰屡次申请移民加拿大,均遭拒,皆因出演过向华强公司旗下电影(《赌侠》、《唐伯虎点秋香》),被加拿大政府认定是三合会成员。
关于香港黑帮对香港电影产业的控制,相信大家都听过不少流言。
诸如刘德华被人用枪指着头,强迫拍戏;张柏芝被下“江湖追杀令”;曾志伟被围殴;刘嘉玲遭绑架,被迫拍裸照等等。
个中实情,难以求证,加上香港媒体又喜捕风捉影,作为吃瓜群众,还是不要太当真为好。
2002年,《东周刊》刊登刘嘉玲裸照,遭到千名演艺人一致讨伐。后来《东周刊》停刊。
其中一件较为可信的事件是,1992年1月8日,周星驰拍的贺岁片《家有囍事》被黑帮盯上,持械劫走毛片,怀疑是用作勒索片商。不过,幸好底片没有被劫走,电影如期上映。
此次事件引起香港演艺界高度关注。
1月15日,业界发起了“香港电影界反黑帮暴力大游行”,有超过600名业内人士参与,其中包括成龙、曾志伟、周润发、张曼玉等知名影星。
1992年的抗议影界暴力游行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香港法治制度的完善,已经没有“古惑仔”这支歌仔唱了。
香港黑帮片的没落,背后也伴随着整个香港黑社会的萎缩与消逝。
尽管今时今日,香港依然还有不少社团堂口在运营,但大部分已名存实亡。
陈慎芝感慨,现在的黑社会其实是开公司,不太讲道义,也不打打杀杀,赚钱是第一位,甚至还乖乖交税。
陈惠敏也吐槽,现在的黑社会,有组织无规矩。以前的那一套,无论是入会的繁文缛节,还是大佬与小弟之间的清规戒律,早已过时了。
话语之间,都是对当年英勇与风光的满满怀念。
当你发现,这些曾经呼风唤雨的大佬们,如今在宴会上总爱高歌几首金曲,聊天时爱使用“老年表情包”,你就知道,他们真的老了。
现在的社团兄弟,是这样打招呼的
这些曾经的“古惑仔”,混得好的,如陈惠敏。到内地搞红酒生意,西装革履坐在沙发上,摇晃着红酒杯,一口一句“爱国”,捞得风生水起。
混得差的,如李兆基。投资房产损失一百万,到内地投资足浴店又损失60万。先后两次中风,更患上肝癌,晚景凄凉。
此前,有香港媒体在九龙茶餐厅拍到瘦得脱了相的基哥,生活困难,吃饭都要依靠街坊帮忙买单,避见圈中人,靠着寥寥几个朋友的支援过活。
他的一席话更是令人唏嘘不已:
“娱乐圈的人都当我古惑仔,现在很多找我吃饭,给我钱的,都是古惑仔,娱乐圈是互相利用。娱乐圈我帮过很多人,那些人才不理你。”
有句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此言不差。
这绝非是要美化香港黑社会,而是,在如今这个“钱”字当头的商业社会,还有多少人记得“道义”二字呢?
97年回归前夕,香港娱乐圈一片空前繁荣,大把世界;20年后,港娱圈早已是另一番凋零光景,东方好莱坞之名已然不存。黑社会与港片江湖,也一并衰落了。
此一时彼一时也。
作者 会厌
本文首发于奇遇电影:cinematik
欢迎关注奇遇电影,解锁更多影视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