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论民营经济

2023-07-21   商务印书馆

原标题:厉以宁论民营经济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下称《意见》)19日全文公布。民营经济迎来重磅政策“礼包”上新。

《意见》开门见山指出,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这一定位折射出民营经济的关键作用。

1.《厉以宁论民营经济》

厉以宁 著

厉以宁最早论述民营经济的重要文献

本书是厉以宁先生担任全国政协非公有制经济专题组组长、从事民营经济调研以来在各地所作的有关民营经济的报告、讲话和访谈整理而成的著作。全书共三篇十章内容。第一篇“关于非公经济36条”,阐释了厉以宁先生对“非公经济36条”出台后民营经济依然面临的种种问题的看法。第二篇是“民营企业的转型问题”,着重从体制转型、发展战略转型、管理模式转型的角度,说明下一阶段民营企业的努力方向。第三篇“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仔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民营企业在新兴工业化中的作用、民营企业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以及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来探讨民营经济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最后,本书附带四个附录。都是厉以宁先生在2000年以后所做的关于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报告或者讲话。

2.《中国道路与民营企业发展》

厉以宁 主编

《中国道路与民营企业发展(中国道路丛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篇章展开。理论篇分别讨论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体制创新与民营企业发展、产权视角下的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与共同富裕的逻辑统一等问题。实践篇则根据多位作者的实际工作和调研情况,分别分析了电力行业、新能源行业、商业银行、人力资本领域等的民营企业的状况和发展问题。还有些作者针对大同市、武夷山市、汕头市等城市中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从具体遇到的实践问题探讨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情况。每篇文章都各有自己的立足点和新意。最终,各篇文章都确立了基本的理论方向,即民营企业发展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趋重要。

民营企业需要逐渐摆脱传统发展方式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强烈冲击以前,不少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出口增长的势头都感到满意,只有较少的人察觉到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问题并且越来越具有出口依赖性质。2009年这一年中国经济从增长率下滑到年终的回升,以及中国的出口从大幅度减少到年终的趋稳,使人们普遍认识到,这种出口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否则中国经济难以真正走上稳定持续增长的道路。这也可以说是2009年这一年我们从中国经济的波动中学到的最宝贵的知识之一。

为什么中国经济会成为出口依赖型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到,中国经济在这以前已经成为高速度增长依赖型的经济。中国经济增长必须有高速度,这是受就业压力越积越大的逼迫所致。换句话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所引起的人员分流,以及农村多余劳动力一直不断地流向城市,再加上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使得就业形势始终是严峻的,于是经济增长必须高速度。2008年的经济波动表明,当该年11月起经济增长率下降到6%-7%时,失业人数就骤然上升了,似乎中国经济增长率只有达到9%-10%,甚至超过10%时,就业问题才稍稍缓解。为了社会稳定,看来高速增长是唯一可供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被迫地绑在高速增长这辆战车上,非高速不可。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无非要依赖投资、消费、出口。其中,对投资的依赖是一贯的。20世纪50年代起,投资就在经济增长中起主要作用。至于消费,这些年来,直到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剩下的就是出口,近些年来,正是出口在中国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大,从而使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也越来越突出。能增加出口,并不是坏事,即使在今后,我们仍然应该重视出口贸易,继续开拓国际市场。但较大程度地依赖出口,却不一定是好事,因为这容易导致我们受制于人、受制于其他国家的政策变动、受制于国际形势的动荡不定。何况,在过去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出口产品中有相当多的产品全凭劳动力成本低廉,而企业赢利空间则是有限的。除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而外,还有一些出口产品是高耗能型的,它们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是中国的能源,污染则留在中国,因此对中国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尽管这些产品的出口维持了一部分工人的就业并为国家挣得了外汇,但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二、民营企业最迫切解决的几个问题

1.为什么民营企业最迫切要求解决的是产权保护一视同仁?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为了要求产权保护一视同仁,是同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关的。他们认为,如果自己创办一个企业,产权保护是直接受惠的。如果参与了国家投资为主的国有资本企业中,对民间投资者的产权保护,至多只能间接受益、打折扣的受益。即使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不参与国企改革,不向国企投资,他们同样迫切需求保护自己的产权。国企欠民企的,是商业纠纷;民企欠国企的,则是侵占国有财产——这种观念绝对错误。千万不能认为,民企只顾个人利益。因此,在如今国家需要民企时,对民企的政策就松一些,将来等国家经济发达时,民企就应受限制。这种观点非常错误。应认识到,民营企业同样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面前,国企和民企是平等的,产权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2.民营企业迫切要求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市场交易规则的公开化、透明化

在市场竞争中,一切按法律、法规、市场规则进行,这是给予民营企业和国企的同样的权利。民营企业不要求国家给与更多的照顾,只要规则平等它们就满意了。然而政府,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总想把项目留给地方国企,形成地方国企的垄断,至于民企则受排挤。这种机会不平等现象,或“玻璃门”现象,各地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