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延期开学,教育部却另出通知:大中小学新增一必修课

2020-03-30   二胎全职妈妈亲子

​七年级老师发现全班45个学生只有6个吃了早餐标配的鸡蛋,很是纳闷!一番询问后,很多学生不是不吃鸡蛋,而是不想剥壳或者不会剥壳。 

剥鸡蛋这样一个简单的劳动,本该三四岁幼儿园孩子都会的生活技能,没想到却难住眼前7年级的青少年朋友。无独有偶,杭州某中学也曝出了三成七年级学生不会系鞋带一事。

“4—2—1”特殊家庭模式培养出不不“王子”、“公主”,在日常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中,孩子根本就没有动动手自力更生一回,家长事无巨细地为孩子操持一切,有时候恨不得代替孩子写作业。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中学生不会剥鸡蛋”、“大学生把大包小包衣物寄回家”等新闻时,也就不再大惊小怪,当他们长大成“宝妈”、“巨婴”,有手有脚不外出谋生而是每天窝在家里吃饭、睡觉、打游戏当“啃老族”后,我们不得不反思是不是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近日,教育部在官网上转发了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通知时明确指出: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将会在大中小学教学课程中新增劳动教育课程。虽然劳动课早就设进课堂,但一直不被重视,不少人视为浪费学习时间的“耍耍课”。这通知不仅把重视劳动提到日程上,还把升降为大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而且在劳动课上的成绩表现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评优评先甚至是升学录取等。具体操作大致如下:

1.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同时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

2.职业院校除实习、实训外,还要专门针对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

3.普通高等学院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是培养新一代人才刻不容缓重要教育方式,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媒体曾经披露了全球小学生每日做家务数据: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0.2小时。在很多中国家庭里,孩子参与的家务基本为零。尤其老人照顾的孩子,更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里舍得支使孩子做家务。还有一些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却忽略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这样本末倒置的教育方式,终究会养出一个“高分低能儿”。

就目前而言,把劳动教育设为升学关键性因素并不现实,也不是劳动教育的初衷和目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向已是大势所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放远目光,培养孩子独立,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劳动技能、社会生存能力,让孩子掌握坚强面对未来风雨的能力,拥有解决遇见问题的实力。而并不是抱怨劳动课程占用学习时间,把劳动教育的时间拿去刷题。

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和付出,不是帮助孩子而是害孩子,是在给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高限立卡,让孩子失去了锻炼机会和成长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