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们比别人穷?”孩子的攀比心太强?或许是您忽视了这些

2020-08-27   育儿小娜

原标题:“为啥我们比别人穷?”孩子的攀比心太强?或许是您忽视了这些

最近多数宝妈们都在追电视剧《少年派》,其中当林妙妙知道爸爸的职业后,与父母争吵的一段真是让人记忆犹新:

林妙妙:“林大为,你为什么要丢人现眼!你知道现在干的活有多瘆人,挣死人的钱,你知道同学怎么看我吗?哪行都可以干,唯独这行不行,林大为你立刻给我辞职!”

为什么妙妙爸爸的职业这么丢人?孩子的攀比心为何会这么强?这些原因您了解吗?

一、孩子为何会嫌弃父母“丢人”?

1. 攀比心

将心比心,普通家庭的家长自己也只是资质平平,工作一般,收入一般,但却有着一颗莫名其妙的攀比之心,就是希望孩子能完善自己所有的短板,孩子能实现所有自己不可能实现的遥不可及的梦。盲目要求孩子成为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殊不知,这种不切实际的“贴标签”只会给孩子带来重重压力,无法前行。

2. 自卑心

家长最了解孩子平日的表现,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包括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可很多 家长并没有照顾到孩子的自尊心,完全不顾孩子感受,在同学老师面前当面揭短的话,孩子就会被这种行为打击,认为在同学老师朋友面前丢了面子,产生自卑感。

3. 选择比较法

家长通常只是关注自己在意的部分,总是让孩子和别人比分数啊,成绩啊,排名第几啊……将这事情挂在嘴边,总是“你怎么就不能考100分呢?你看XXX”,“你就不能像XXX一样懂事听话,别让我操心呢?”。可从没考虑过孩子的优秀也许体现在尊敬师长上,爱护小动物上,团结同学上。但反过来,家长推己及人,如果孩子也只是关注家长的不足,“你看XXX爸爸都开玛莎拉蒂了,你怎么还开现代啊!”,“XXX妈妈都换几个Prada包包了,你现在还背着几年前买的百丽”。那么你会不会崩溃呢?

家长们请注意,当你用空中楼阁式的目标要求孩子时,孩子只会承载不起,摇摇欲坠;当你碾压孩子柔弱的自尊心时,也正是亲子关系出现裂痕之时;当你只抱着虚荣心进行比较时,孩子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对你进行回应。

“子不嫌母丑”,为何有些孩子却嫌父母丢人?或许是您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教养观。

二、攀比心有利有弊,父母不懂教育才是大问题

1. 童年阴影

孩子年幼时,家长总是怕孩子受委屈,怕被人瞧不起,总之各种怕。于是就寄予厚望在孩子身上,要孩子比这比那,将来长大了一定要有出息,这样就不会被别人欺负,才能赚更多钱,才能凡事自己说了算。这些期盼使孩子压抑,逐渐产生阴影,更会成为一段不愉快的童年记忆。

2. 攀比原则和方向错误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问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是的,这位作家指出大多数家长犯的错误,多读书就是为了和别人比好成绩。其实,成绩不是不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孩子要明白读书学习的真正意义,不是为分数而努力,是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3. 父母不懂教育

教育的方法有千万种,但教育原则却不外乎适龄、适当和适量。

适龄,孩子在什么年龄就做什么事情,请不要把拿到世界冠军的要求加注在一个嗷嗷待哺、蹒跚学步的孩子身上,或者把成为一个神级钢琴家的渴求放在一个只喜欢架子鼓的孩子身上。自己的愿望就要自己去实现,对孩子也是一样,他的梦想也只有他自己才能实现。

适当,选择适当的方法,如鼓励法,启发法,加强法、榜样示范法等,其中攀比也是一种方法,只是请正确使用,不要盲目使用、有选择的使用。

适量,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边际效应”应用于教育当中,效果也是显著的。在教育管理中,如果我们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教育的效果会越来越好,可是当我们的教育管理投入到一定量是,教育的效果就开始递减,此时如果继续强化教育,那么教育的效果可能就会呈现负增长了。孩子在学习上不断投入专注是会获得很大成效,但一旦过量就会造成孩子厌学,逃避,甚至最终选择放弃。

当然,任何方式方法有其两面性,家长适时恰当的攀比有时也会带来较好的效果。当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同时也愿意和他人进行比较时,这种攀比就会促使孩子进步,增加自信心。比如孩子很愿意和其他同学比读书,谁读得多,谁的记忆力好等等,这就是良性攀比,值得推广和鼓励。

三、如何善用孩子的攀比心,让其心理更健康?

1. 转移攀比项目

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比较项目,如比时间,看谁先把房间打扫完;比数量,看谁这一周读书最多;比爱心,我们来比一比这个月谁为奶奶的服务次数多。如此种种,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将攀比心用在具有产生正能量的方向上,可以做到既愉悦他人,又满足自我的双赢效果。

2. 学会感恩

教导孩子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生育、养育之恩;感谢父母一路护我周全,让我能健康快乐成长之恩;感谢老师朋友,老师教给我好多知识,朋友们陪伴我一起经历磨难、共同成长。

3. 不要心灵绑架

家长们不要认为自己觉得美好的事物,孩子一定也觉得美好。好比家长认为的旅游就是晒出国旅行照,各种摆pose、各种秀风景美食,实际上在孩子心里可能觉得有趣的好玩的就是旅游,也许是回乡下老家赶猪斗狗,也许就是在小区附近的广场上和小朋友一起荡秋千、坐跷跷板。

所以不要试图用你的想法、你认为的正确去要求孩子必须赞同,必须配合。只有沟通,最基本也是最快捷的方法让你们到达对方的心灵彼岸。

孩子的优秀离不开家长的正确教育,同样,孩子不正确的攀比也同样来自于家长的错误认识。请科学严谨地使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不要过激更不要保守,希望大家都成为最优秀的父母,孩子最贴心的朋友!如果您对攀比之心还有什么建议,欢迎在下方留言与莓果妈妈一起探讨!

我是莓果妈妈育儿师,也是一位家有萌宝的宝妈,每天都会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儿知识,帮助大家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哦!本文由莓果妈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