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当孩子犯错时,父母的参差可以这么大!
一个小男孩独自在厨房。突然,从厨房里传来了一阵东西摔碎的声音。爸爸听到声音后,赶忙走了过去。
凭感觉就能猜到,孩子一定是闯祸了。
当爸爸走到儿子身边时,他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儿子真的闯祸了,还是大祸!
刚才听到的一声巨响,正是男孩打碎碗时发出的声音。
而且这个碗很特殊,那是妈妈最宝贝的碗,是妈妈的奶奶送的!
可想而知,这个碗有多独一无二,无可取代,打碎它的后果有多严重。
看到这里,我已经能猜到大部分家长的反应了。
我们的血压一定会蹭的一下飙升到顶点。指责的话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
你到底在干什么?!不是跟你说过吗?一个人不要进厨房,你为什么还要进来?!
你知道这是什么碗吗?这是你太奶奶送给你妈妈的碗,全世界就这一个,买都买不到!
好了,现在被你摔坏了,你说怎么办?回来怎么和你妈交代?
你就是不让我省心,真是气死我了,干什么都干不好,净会给我添麻烦!
当我们把这一大串指责、诋毁的话倾泻到孩子身上后,他会害怕地缩在一边,一动也不敢动。
他知道自己犯了大错,而且无法弥补。他感到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而且爸爸妈妈可能不会再爱他了,永远都不会了。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会不会觉得很压抑?虽然孩子的确有错在先,但这样骂他一顿,好像并不能让我们感觉好一些。
反而是一股内疚感久久地萦绕在心头,甚至还有点可怜和同情孩子。
现在请你按下暂停键,把自己从这种糟糕的感觉种释放出来。
因为我等不及想告诉你,上面这位爸爸真实的、了不起的做法。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超级稳定的情绪,成功赶走了孩子头顶的乌云。他甚至还让孩子从这次意外中学到了担当、诚实、冷静,和爱。
赶紧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
首先,爸爸第一时间关心的是孩子是否受伤。
他反复和孩子确认,“你没有受伤吧?”
这让儿子感受到了爸爸的爱,紧张的小心脏也稍微放松了一点。
第二步,爸爸询问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是用指责的口气,而是用了难过和关心的口吻。这让孩子可以坦白地说出事情的经过,而不必选择撒谎。
孩子回答,他想拿香蕉,结果香蕉滑了下去,砸到了碗。
爸爸听到后难过地表示,这是太奶奶送给妈妈的碗。但看到孩子内疚地快要哭出来时,他又安慰儿子:
“没关系,这就是一个意外,对吗?”
孩子听到爸爸这么说,情绪稳定了下来。
第三步,爸爸向孩子演示了如何处理满地的狼藉:用扫帚把垃圾扫干净。
因为这一步有危险,所以爸爸嘱咐儿子站在原地不要动。
儿子乖乖地坐了下来,不吵也不闹。看着爸爸独自打扫地上的碎片,儿子忍不住对爸爸说,他感到非常抱歉。
爸爸听到后,暖心地安慰孩子,“我知道,宝贝。这只是一个意外,别太担心。”
听到这里,我都感觉被治愈了。
爸爸的包容让孩子知道,虽然他不小心闯了点小祸,但爸爸还是很爱他的,他并不会因此变成一个糟糕的、无法被原谅的人。
收拾干净地面后,爸爸来到了第四步,解决问题。
他问儿子,“我们该怎么告诉妈妈呢?”
儿子沉默了,感觉地出他很害怕,也很苦恼。
害怕是因为他知道了这个碗对妈妈的重要意义,苦恼则是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弥补一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做。
可贵的是,爸爸很有耐心,没有抢着说出答案。他希望儿子能自己想出弥补的方法。
终于,在沉默后的某一个瞬间,男孩的表情突然亮了,满眼都是喜悦和兴奋。
他激动地告诉爸爸:我们应该去买一个新的!
爸爸听到后,第一时间肯定了儿子,告诉他这是一个好主意。
但紧接着,爸爸又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这个碗很古老了,在现在的商店可能很难买到一样的。
不过,他显然不想浇灭孩子的希望。于是爸爸转而又用兴奋的表情告诉儿子:我们可以去找一个看起来很像的碗!
儿子听到后兴奋不已。
就这样,父子俩一起开车来到了商店,在卖碗的货架上仔细搜寻。
这一次,儿子表现得很卖力。当爸爸还在左顾右盼时,他已经兴奋地锁定了目标,大喊着“那个看起来很像!那个看起来很像!”
这一刻,我真的觉得,男孩之所以努力寻找碗,不是怕妈妈生气惩罚他,而是希望能弥补自己的过程,让妈妈少难过一点。
当你以为这就是结束时,爸爸又向我们展现了一波高情商!
暂且把这当成是第五步,给孩子演示一个更好的做法。
爸爸提议,再给妈妈买一个马克杯作为礼物。因为妈妈很喜欢马克杯。
儿子不停地说“耶”表达赞同,看得出来,父子俩都很爱妈妈,真是幸福的一家人。
买好东西后,父子俩回到了家,真正考验孩子勇气的时刻来到了。
这是第六步,承认错误,取得原谅。
爸爸先对儿子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骗妈妈会让他觉得内疚。
儿子表示认同。
接着爸爸问儿子,“我们要告诉她真相吗?”
儿子毫不犹豫地点头。
看到儿子这么诚实,爸爸继续给儿子打气,他说,“让我们告诉妈妈真相吧。不管后果会怎样,这就是一个意外,对吗?”
听到爸爸这样说,儿子放松了一点。于是,他勇敢地起身,在爸爸的陪同下,去找妈妈道歉了。
虽然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我相信,妈妈看到如此诚实、勇敢的儿子,还有父子俩对自己的愧疚和用心,妈妈一定会释怀的。
一次寻常的意外,因为爸爸的冷静、宽容和智慧,变成了儿子生命里弥足珍贵的一堂课,真的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原来好的教育不是隐忍,而是引导。
不是告诉孩子“你错了”,而是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和变好。
最后再给大家总结一下爸爸的6个步骤,相信你会用的上的。
1、关心孩子是否受伤
2、询问发生了什么
3、给孩子演示如何收拾残局(如果不危险,可以和孩子一起做)
4、引导孩子自己想出善后的办法
5、陪孩子执行上面的办法,并做优化
6、鼓励孩子承认错误,取得原谅
这位爸爸的教育方式惊艳到你了吗?或者你有更好的处理办法,欢迎留言分享。
我是小样妈,复旦硕士,早期教育指导师,儿童阅读指导师,脑功能培训师,家庭教育指导师。
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探讨孩子的早教、养育、学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