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普法:离婚纠纷中认定了家庭暴力,会产生哪些法律后果?

2022-03-28   史家霸唱

原标题:以案普法:离婚纠纷中认定了家庭暴力,会产生哪些法律后果?

几千年的传统沉淀,导致部分男性形成将妻子视同“私有财产”的糟粕理念,许许多多的家暴案中,家暴的男性都从传统思维出发,认为自己拥有伴侣“处置权”,拳打脚踢,言语暴力,都是家事,法律管不着,但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不可否认,具体的家暴案中受害方既有女性,也有男性,但仍然以女性群体居多,这是因为妇女在生理方面天然处于弱势地位,环境的影响,也导致她们可用于抗争的力量相对弱小。

保护弱势群体是立法应有的精神,因此,家暴行为的责任除了刑事、行政方面的体现,还需要在民法层面潜移默化地予以惩戒和打击,进而引导维护家庭和谐促使家庭成员互相友爱的良善价值观。

譬如在离婚方面,根据现行《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的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是法院判离的法定事由之一。离婚纠纷中认定了家庭暴力,会产生哪些法律后果?

案例分享:

宁夏男子王某(男)与马某(女)结婚数年,育有一子一女,王某脾气十分暴躁,对妻子马某缺少关爱,动辄打骂妻子,暴力行为愈演愈烈,马某忍无可忍希望离婚,却被王某威胁。

在又一次遭到丈夫的家暴后,马某选择了报案,警方向王某作出告诫书,马某随后保留证据起诉离婚,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同时,希望解除与王某的婚姻关系,但王某自认为这是家事,司法机关管不着,即使收到保护令的要求也不予理会。

之后王某继续实施家暴的行为,将马某打伤,且不出医药费,马某的娘家人掏1万多元为其治疗,经鉴定,马某构成轻伤一级,警方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将王某带走,经法院审理,王某因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2个月,判决下来后马某与王某的婚姻也很快走到尽头。

法院判决准予二人离婚,但王某对此不服,认为夫妻感情还没有破裂,之后提出了上诉,并对抚养权、婚内财产的分配等问题的判决有意见,根据法院的判决,两人育有的一儿一女,女儿归母亲抚养,儿子跟随父亲生活,财产中银行存款归马某,某农场的一间半平房以及电动三轮车一辆归王某;

此外,夫妻共同债务2万余元归王某承担,马某不需要承担,王某上诉后被二审法院驳回。

以案说法:

因一方家暴而提起离婚诉讼的案例并不少见,王某长期对马某家暴,现行《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调解无效,便应当准予离婚,法院审理离婚诉讼案,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破裂时,实施家庭暴力是离婚的法庭事由之一。

考虑到家暴不仅会导致夫妻感情出现严重危机,更会给遭受暴力对待的一方带去身体和心理伤害,不利于家庭和谐,上述案件中作为丈夫的王某将妻子打到住院,便严重侵犯了妇女人身权利,甚至已经到了犯罪的程度,这种情况下马某不谅解,不接受调解,法院自然判离。

即使王某自认为夫妻感情还没有破裂,坚决不同意离婚,对最终的结果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其二,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一方家暴,法院可根据具体情形,按照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对施暴方少分财产。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的规定,离婚时夫妻双方无法就共同财产处理的问题协议好的时候,应当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具体情况,按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首次明确了离婚分割财产“照顾无过错方权益原则”。

所以如果夫妻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有家暴行为,经法院认定之后,可以酌定对施暴方少分财产,作为对施暴者的惩戒,而且,家暴的认定不限于伤害身体的暴力,也包括会导致受害方精神心理出现恐惧、抑郁等状况的精神暴力,比如受害方提出离婚之后,施暴方的语言信息威胁等。

其三,施暴方一般不宜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曾有过这么一个案例,一对夫妻育有一子,离婚时家暴的丈夫以妻子是家庭妇女,没有收入为由争抚养权,但法院审查发现他们的孩子长期目睹父亲对母亲施暴,受到了严重惊吓,经常放学也不敢回家。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充分考虑了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则,法院最终判决孩子归母亲抚养。

其四,离婚纠纷案中家暴受害方可以主张损害赔偿,《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对此有规定,因一方实施家庭暴力行为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离婚,无过错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而按照《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相关的司法解释,这里所说的损害赔偿,既包括了物质损害赔偿,也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甲和乙是夫妻,乙长期遭到甲施暴伤害,保留证据后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根据在案证据,认定甲构成了家庭暴力,离婚时乙主张甲支付10万元损害赔偿金,获得支持(来自真实判例)。

总的来说《民法典》从多个角度对家暴一方予以惩戒,家暴行为不应该被容忍原谅,哪怕双方是夫妻关系也不能掩盖施暴行为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人格尊严的事实,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离婚时也要产生相应法律后果,保护弱势群体、反对家庭暴力、惩戒施暴者,需要成为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