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爱欲对人来说“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人非草木,一生无法摆脱七情六欲,但无论何种欲望都需加以控制,正如人的行为至少要受到伦理道德约束,脱缰的欲望只会使人掉入黑暗的深渊,诱发犯罪几乎轻而易举。
1995年2月21日的夜晚,吉林某地一处村庄起了一阵不寻常的骚动,有人大喊着“杀人了,杀人了”,有人被惊醒披衣起床去看是怎么回事,有人匆忙跑去找村医。村医听说情况后急忙带上药箱等往出事的那户人家赶,只见一个年轻人躺在床上,不言不动,连呼吸都没了。
这个年轻人他很熟悉,不就是张家的儿子张岩(化名,案中人名均为化名)吗?白天还有人看见张岩串门唠嗑,晚上他就成了具冰凉的尸体,实在意想不到。床单上的血显示他的死亡非同寻常,警方接到报案,赶来调查。
张岩死于叔叔温德之手,温德害死侄儿之后便逃离了村庄,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受制于当时的条件,温德下落长期成谜,但警方没有放弃此案,持续追踪逃了的嫌疑人,终于在2014年将改了名换了姓、在外地重组家庭的温德抓获,温德低着头,承认自己当年杀害了侄儿。
叔侄之间本来应该很亲近,为什么温德对侄儿有这么大的恨意呢?落网时已经48岁的温德想起当年发生的一切,如同做梦一般,他痛苦地回忆道:要不是妻子与侄儿不伦畸恋,他又何至于此。
侄子与婶婶产生不伦畸恋,酿成了悲剧。
温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母亲原先是张家的媳妇,后来与丈夫不和分道扬镳,改嫁到温家后有了他。温德在村里过着平凡的生活,没念几年书就回家面朝黄土背朝天,到了二十来岁,家里催他找对象,性格有些内敛的温德不擅长讨姑娘欢心,无奈,父母托人帮他介绍。
通过相亲,温德认识了后来的妻子高小云,初见高小云,温德便眼前一亮,高小云虽然长在乡下却丝毫不影响她的美貌气质,温德一见钟情,仿佛突然开窍了似的对她各种献殷勤,高家和温家的情况差不多,算门当户对,高小云也不排斥和温德在一起,两个年轻人很快办了酒席结为夫妻。
婚后随着儿子的出生,这个家的开销多了起来,温德与妻子商量后与同乡到外地打工,给了年岁差不多的侄儿张岩可乘之机。高小云嫁到温家之前就见过了夫家的所有亲戚,她的美给张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岩魂牵梦萦,他做梦都想娶到一个像婶婶高小云一样美的女人。
温德不知道侄儿心里想些什么,他认为张岩是自己的亲人,值得信任,拜托他在自己出门时帮妻子干些粗重活,张岩巴不得如此,他频繁上门找高小云,借独处一室的机会百般试探。
高小云因为丈夫长期不在家,带孩子又非常疲累,内心有些寂寞牢骚,张岩身材高大、外貌英俊,他的引诱对她而言就像一剂治病的药,一个寻常的夜晚,高小云没有拒绝张岩靠近,两人突破底线,之后张岩往叔叔家跑得更多,村里每个角落都有眼睛,风声迅速传了出去。
温德回家听到这些议论后气急败坏,质问妻子有没有这回事,高小云目光闪躲,不敢直接回答,这在温德看来就是承认了,他要求高小云远离张岩,可高小云做不到,连续几年,温德耳中飘过无数难听的话,他忍无可忍,1995年拉着妻子去离了婚。
这对张岩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叔叔离婚当晚他便悄悄跑去高家带走了高小云,事情就有那么凑巧,高小云前脚走,后脚温德就上了门。原来当晚儿子发烧,他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只得去问前妻,发现深夜高小云还外出之后瞬间想到了什么,怒气冲冲地直奔侄儿张岩家去。
张岩卧室的隔音效果不好,温德将里面的动静听得清清楚楚,以往再怎么听人议论都不如现场的“捉奸”来得有冲击感,他爆发了,转头就回家拿了把菜刀准备去教训张岩,哥嫂发现后连忙夺下了刀,劝他忍一忍,温德没法再忍,直接冲到侄儿家踹开门,叔侄扭打到一起。
温德和高小云的哥哥知道不好,匆忙赶来分开了2人,劝他们去见张岩的父母解决此事,温德暂且按捺住了怒气,与张岩争争吵吵往前走,张岩不觉得自己抢了叔叔的妻子有什么值得谴责,反而一边吵一边踢了温德一脚,这一脚让温德火冒三丈,他捡起一根木棒便朝张岩的头狠狠挥了过去......
张岩倒在地上不再动弹了,温德意识到自己杀了人,匆忙逃走,十几年来,他改名换姓东躲西藏,最终仍落入法网,回想当年发生的一切温德十分后悔,纵然侄儿有错在先,他也不应该那么冲动,而高小云更是悔不当初,因为她这段疯狂的畸恋情感,儿子成长过程中失去父爱。
温德对杀人的罪行供认不讳,认罪悔罪,被依法提起了公诉,家人为了帮他减轻罪责主动赔偿了张岩的亲属取得谅解,再加上本案中作为被害人的张岩介入叔叔的家庭,致使温德家庭陷入破碎,与其婶婶的不当情感给温德造成强烈刺激,存在重大过错,可以酌情对其从轻。
2014年8月,经当地法院审理,温德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温德还有机会重新开始生活,张岩却为疯狂的畸形爱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起悲剧追根究底是因他和高小云的畸恋酿成的,如果两人能控制不合伦理的欲望,又怎么会引火烧身,害人害己。
(《案例回顾:1995年,吉林一起侄子与婶婶不伦畸恋酿成的悲剧》图片为网图,与案无关;原创文章,禁止抄袭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