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15岁少年偷车后出车祸身亡,家属向同伙索赔20万,法院判了

2022-10-09   史家霸唱

原标题:回顾 15岁少年偷车后出车祸身亡,家属向同伙索赔20万,法院判了

“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许多人听后都会下意识皱起眉头,原因在于它是“熊家长”无原则为自家孩子犯错开脱的最常见理由。

实际上就算未成年,很多孩子也清楚所做之事的对错,比如偷窃,偷多偷少,都是错的,小时偷针,大了就会偷金,家长不严格管束的话,孩子将为这样的错付出何种代价难以预料。

江西吉水便发生了一例典型的案件,15岁少年逃学与玩伴约好去偷车,谁知车偷到手后他竟意外出车祸身亡,父母认为自家孩子犯错,其他同伙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起诉索赔20万,事情经过具体是怎样的,法院最终的判决又如何呢?

(涉及隐私,当事人为化名)

案情经过

小晨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要星星从来不会给月亮,偶尔犯了错,父母也不舍得太严厉地打骂,如此一来,孩子学坏变得非常简单,自小学到初中,小晨一直都属于学生群体中的“小霸王”,欺负其他同学、问低年级孩子要钱都做得十分熟惯,翻墙上网、顺手牵羊也是一样。

2020年9月14日,小晨找了个借口跟老师请假,随后兴高采烈溜出校门坐上玩伴小皮的摩托车,小皮一路将他送到了县城宾馆,又接来小方和小东等人,几人都是十五六岁的厌学少年,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玩乐倒是样样都精通,当晚他们在宾馆里又是打牌又是游戏,到深夜依然很精神。

次日凌晨时分,小晨和小皮、小方、小东说起只有一辆摩托车逃学玩不方便,商量再“弄一辆”,弄的办法就是去偷,因为有结伙盗窃的经验,都知道小晨最熟练,于是其他人负责为他准备工具,小晨拿上东西后由小皮骑摩托车将他送到某小区里,小皮再返回约好的集合点等候。

一等等到了天亮,小晨不见人影,几个同伴感到奇怪,打小晨的手机,毫无回应,找了一大圈,完全没他的踪迹。担心出事没法交代,他们赶忙报警,警方调查后发现小晨果真遭遇意外,监控证据显示,当天小晨成功从小区偷出辆摩托车,得意洋洋地骑上,去与同伴汇合。

没想到半道经过维修路段时,小晨一个恍神就撞上了围栏,刚偷到手的车毁了,人也因车祸身亡,事故现场并无第二人可以追责。

小晨的父母得知儿子出车祸没了,悲痛欲绝,找到其他几名少年的家长,商量赔偿的问题。

小方、小东和小皮的父母认为小晨偷车身亡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因导致,就算自家孩子事先曾与他商量偷车,也不应该担责,商议没结果,小晨的父母便将小皮等人及其父母告上法庭。

律师分析

这个案件中,小晨父母主张索赔的依据是小晨仅15岁,还不太懂事,其他几名少年都16岁了,理应更明白事理些,然而他们擅自将小晨从学校接了出去,导致小晨脱离了学校的监管保护,几人都需要对小晨负起安全监管义务,而非唆使小晨实施违法的行为,招来祸患。

小皮等知道小晨没有摩托车驾驶证,无证驾驶存在很大危险,依然放任他去盗窃车辆,最终出车祸身亡,作为被告存在过错侵害了小晨的生命权应承担一定责任,不过鉴于他们还未成年,由担任监护人的父母履行赔偿责任,索赔各项损失合计20万。

这番索赔能否得到支持?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客观的损害事实就是小晨骑着偷来的摩托车出车祸身亡;小晨去偷车前与小皮和小方、小东及小陈进行了商议,互相配合,他人提供工具辅助,小晨实施主要偷窃行为。

承担过错责任除了损害结果这一要件之外,必不可少的还有行为的违法性、过错以及侵权的行为与损害事实间的法律因果关系,一般侵权纠纷中,过错是确定行为人是否担责的核心要件,分为故意和过失,小皮等人没有故意实施某种行为导致小晨最终出车祸或放任该结果;

因此,小晨的父母主张被告存在过失的过错,也就是未尽到一般人应尽的、对同伴的安全监管义务,与小晨出车祸存在因果关系需担责赔偿。

这种义务包括在合理人的注意义务之内,小皮等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侵权,由监护人负责是合情合理的,问题在于“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小皮和小晨等一同商议进行的盗窃活动并不受法律保护。

盗窃不仅违背道德要求也明显违法,这点十分明显,正如一伙人偷东西分赃不均,无法诉至法院解决一样,小晨和小皮等同伴事先商量,预谋盗窃他人摩托车,根本无法构成法律上的互负安全监管义务,就算小晨未满18岁,其年龄和智力也足以让他明白盗窃属于违法过错。

明知而为之,最终发生单方交通事故致死,小晨自己要为此承担责任,被告行为与该结果无法律的因果关系,原告也没有证据证明各被告对其子实施侵权行为,谈不上担责并且赔偿。

审判结果

理由不足,最终法院驳回小晨父母的诉求,这一结果对小晨及其父母来说都是惨痛的教训。

一个智力完全正常的少年,没理由不清楚偷窃他人的车辆是不对的,违法的,“他还是个孩子”不能成为其犯错的合理借口,小晨去做这件事时,就应该明白这一行为产生的任何意外后果都需要他承担,如果父母能够早些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及早教育改正,悲剧或许还可避免,事先预防,胜过事后追责。

(《回顾 15岁少年偷车后出车祸身亡,家属向同伙索赔20万,法院判了》一文图片皆为网图,配合叙事,与案无涉;尊重原创,请勿抄袭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