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豆妈,写下这篇文章是因为豆妈的一位朋友,当然也是经过朋友同意的,朋友说她也希望豆妈对她的帮助,可以帮到更多和她一样的妈妈。
这是一位多年不联系的朋友,豆妈知道她这么多年一直忙一件事情,那就是陪孩子,为此她放弃了工作,安心做全职妈妈。我们姑且称她为陪读妈妈吧。
陪读妈妈找到豆妈,是因为她知道豆妈一直专注于亲子教育,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帮帮我。
她在电话里给豆妈说,我以为静等花开最起码等到长叶子,结果等了个寂寞。孩子从上五年级开始,成绩就下滑特别厉害,到这学期成绩已经是惨不忍睹了,豆妈能感受到一个对方的伤心和落寞,还有迷茫和焦虑。
努力做一位静等花开的妈妈
陪读妈妈是在休完产假要上班的时候犹豫了,她也是学习型的妈妈,一直走在学习育儿的路上,所以她很清楚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她做全职妈妈没有任何的不甘心。
更为难得的是,她还能保持理性对待孩子的成长,告诉自己不要把自己的付出和期待绑定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轨迹。
豆妈佩服每一个陪读的妈妈,或者说是全职妈妈。因为她们不仅是用实际行动陪伴孩子,也是对自我成长的一种挑战。
一个有足够的底气和勇气的妈妈,豆妈给点赞。
这条陪伴的路会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尤其是孩子两岁以后面对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多,陪读妈妈也是一边学一边实践。
可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她发现很多事情都和育儿书里讲的不一样。这种按照育儿理论教育孩子,结果却大相径庭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豆妈启发陪读妈妈,举例讲得具体一些呢。
陪读妈妈说,她看了很多育儿书都提到了孩子的哭要有回应,要给予照顾,否则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阴影。于是,孩子从小只要哭,她都是积极回应的,而且也会有肢体上的安抚。
但是,这样的回应并没有让孩子的情绪变得稳定,相反变成了一个爱哭的男孩子。现在孩子已经上五年级,十一岁的男孩子只要觉得委屈就会哭。男孩子爱哭也没问题,但是妈妈发现哭已经成为孩子应对所有变故的行为习惯了。
而且是越回应越哭得越厉害,甚至会拿哭来威胁妈妈。
妈妈说,我以为大一些就会改善,毕竟我一直用方法在回应他,但是他已经十一对开始进入青春期了,这个现象不是有所改善,而是背离了初衷。
静等花开是一场骗局
豆妈帮陪读妈妈梳理了这件事情。
首先,陪读妈妈看到的育儿理念没有问题,的确在孩子低龄的时候,要对孩子的情绪及时回应。但是要注意,这是有时间段的,也就是说,所有的育儿理念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分孩子的年龄段和当下孩子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就好比我们有一个院子要种菜,这个院子划定一片种菜的区域,这相当育儿理论。但是具体的种什么菜怎么种,就需要细分出更小的区域分别进行。
就拿陪读妈妈回应儿子哭这件事情来说,当孩子两岁以后,已经开始萌发自我意识,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表达系统,那么哭就不再是和父母的沟通信号了,而是一种情绪。不再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哭是提醒父母,我饿了,我尿了,我不舒服。
两岁以后的孩子,用哭表达情绪的时候,父母是要建立分析思维的,要判断孩子的哭是因为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积极回应也就不再是唯一的应对方式了。
其次,陪读妈妈提到,长大一点就会好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静等花开,可是静等花开只是一个大方向或者说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能成为具体教育孩子的方法。
这也就是豆妈一直想说的话,静等花开没有错,但是把静等花开当做教育方法,就变成了一场骗局。
静等花开这个词,更多地是缓解了很多父母的焦虑,却并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豆妈的朋友所说,她陪伴孩子十年,都没等到叶子长出来,更别说开花了。
可能你会说,才十一岁的孩子,不能说已经等不到开花,只能说还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去等,或许他在初中高中甚至是成年人以后,才会开花。
不是这样的,豆妈还是很欣赏这位陪读妈妈的勇气,在孩子刚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就意识到,孩子出现的问题已经不是等待的事情这么简单了。
陪读妈妈是受一个很小的事情启发,孩子在最初学习穿鞋子的时候,不会系鞋带。当时无论妈妈怎么给教,孩子都学不会,别人也告诉她,别着急,长大一点就会了。
那当下怎么办?陪读妈妈选择了买粘贴鞋带的鞋子,这种鞋子孩子穿起来很方便,也不用再被系鞋带困扰,这件事情就算解决了。直到前段时间,孩子开始长个子,穿鞋尺码也增大不少,去买鞋已经买不到粘贴鞋带的鞋了。
卖鞋的老板告诉妈妈,大孩子的鞋都是绑带设计了,没有粘贴鞋带的设计了。这时候,陪读妈妈和孩子再次面临学习系鞋带的问题。妈妈发现,孩子依然不会系鞋带,以为长大一些就自动会绑鞋带了,结果没有,孩子依然不会。
更为要命的是,孩子排斥学习系鞋带,要穿粘贴鞋带的鞋。看到的确只有系鞋带的鞋可以穿,绑鞋带绑不好,就发脾气干脆不绑了。
无论妈妈如何鼓励,手把手给教,孩子就是绑不好鞋带,最后彻底不愿意绑,不愿意学做这件事情了。
这个时候,妈妈也意识到不能再等了,对于孩子的成长,很多事情不是等一等就能开花结果,也可能是等了个寂寞。
为什么等不来花开?
豆妈告诉陪读妈妈,之所以等不到花开,甚至叶子也不长,是因为教育细节的失控。
就拿学绑鞋带这件事情来说,两岁多孩子学习绑鞋带,是一个符合孩子成长的契机。当孩子学不会的时候,妈妈选择了一个逃避的方法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帮助孩子脱困。
别看这么小的一个举动,恰恰破坏了孩子在这个阶段要认知体验的事情,探索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抗挫能力。
不是危言耸听,正因为妈妈让孩子穿了粘贴鞋带的鞋子,孩子当时的体验就是不用学习绑鞋带这件事情,一样有鞋子穿。
所以,等到必须穿绑鞋带鞋子的时候,孩子是不能接受的,而且很明显,妈妈的大包大揽也让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发展和年龄不相符。
就这件事情来说,如果是在两岁的时候,只是坚持穿绑鞋带鞋子的问题,那么发展到孩子十一岁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复杂的行为纠正事情。
是不是已经晚了,错过了或者说做错了,就来不及了吗?不是,豆妈告诉陪读妈妈,什么时候开始改变都不晚,应该感谢自己保持着教育的警醒和思考能力。
说了这么多,豆妈才对陪读妈妈说,其实孩子在进入五年级成绩下滑只是一个信号,是进入青春期孩子出现问题的信号,不是单纯的提高成绩那么简单,但也不要恐惧孩子青春期的到来。
豆妈会陪着朋友还有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我们一起开启轻松应对青春期孩子的旅程,为了不迷路及时看到豆妈的分享,可以关注我。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