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抗日有多狠?一个师一仗下来仅剩一个营,战绩比肩最精锐部队

2019-04-30   熊熊讲武

全面抗战之前,川军一度有着“双枪兵”的称号,即一手拿着步枪,一手拿着烟枪,言外之意也是中央军和其他地方军讥讽川军战力低下。

1937年川康整军之后,四川数十万军队裁撤合并了大量老弱,番号也开始和全国保持一致,虽然川军各军是以原地方军阀所部改编的,但在抗日问题上却均不含糊。

四川著名军阀刘湘去世前曾言道: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全面抗战爆发,川军主力一部编成第22集团军开赴山西战场参战;另一部主力编成20军、43军奔赴淞沪战场参战。

当时川军武器装备极为低劣,22集团军全军没有一门火炮;杨森部的20军算是川军武器装备较好的部队,但也只做到了步枪中汉阳造占30%,步兵每排配置一挺轻机枪而已,至于山野炮,20军同样缺乏。

而川军43军为郭汝栋部,说是一个军实际上只有下辖的一个26师,该部装备稍好于山西前线的第22集团军,略差于第20军,最好的武器也是迫击炮,无山野炮。

淞沪前线最激烈时,聚集了中国军队70余万人,日本军队20余万人,日军可得到海上大口径舰炮的支援,而中国军队也几乎集中了全部的海空军和重炮部队与敌对攻。

由于重型火力上的极大差距,在阵地战中中国军队一个师往往打几天就打光了编制,不得不退下阵来。中央军精锐尚且如此,对于川军来说,更不被看好。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一向被称为是双枪兵的川军却在淞沪战场上打出了自己的威风。

当时川军43军26师是一支执行2旅4团编制的师级部队,全师兵力为1万人左右,其任务是接替中央军精锐第36师位于大场的阵地。

在大场一线,日军各类火炮集结了上千门,还有航空兵的各种支援,此时的日军步兵也颇为训练有素,川军26师在1937年10月,与这样的日军交手了。

从武器的质量和数量上来比,川军26师的火力投送能力与日军一个步兵大队相当,因此很难阻止住日军的冲锋。

然而当日军跃进到川军战壕时,川军士兵们的顽强完全出乎其预料,因为很多川军士兵拼刺不过日军后便抱着手榴弹和日军同归于尽了。

1937年的日军尚且没有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那么绝望,也极少发起自杀性攻击,但是川军却让他们见识了什么叫做同归于尽!就是用这种搏命式的打法,川军26师一次次堵住了日军的攻击。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这样的打法自身的损失也是极重的。

26师守卫大场7天7夜后,撤下来的战斗兵员仅剩600余人。其中该师4个团长战死2个,14个营长战死13个,连排长的伤亡亦达到250余人,真正做到了官兵同生共死。

在淞沪战场上一个步兵师守卫阵地7天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中央军精锐部队都未必能取得这个战绩。

战后在国民政府的总结中,川军第26师被认为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在其阵前死伤的日军约有4000之众,占到了日军淞沪会战总伤亡的十分之一左右。

在淞沪战场上的川军第20军同样表现出色,但伤亡也很大,全军2个师牺牲3706人,伤7049人,失踪241人,战斗兵员在战后只能编成一个团。

川军在淞沪战场上的表现为其一举摘掉了“双枪兵”的恶名,此后无论是第20军还是第43军26师都在战后得到了补充,从而继续活跃在抗日战场上打击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