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发财的永远只有一种人:读懂此文,你在股市收益将大幅增加

2020-04-09     财经大护法

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员有一个有用而简单的交易法则称为“鳄鱼原则”, 这项原则就是:当你知道自己犯错误时,立即了结出场!在金融市场上生存,有时需要耐心,有时需要信心,但耐心、信心不代表侥幸,不懂得止损的投资者,就输在侥幸上。侥幸是止损的天敌。止损是投机艺术的基本功。关于止损的内容,全都是建立在投机操作的基础上的,只是针对投机操作的阶段。真正的投资在操作阶段不需要止损。投资也有止损,但更多的时候叫止盈。投资的止损不同于投机的止损,投机的止损只相对于价格的变化;投资的止损相对于基本面的变化。止损的问题,实际上只是投机艺术操作的一部分,一个基本功而已。 靠感觉在市场的操作将注定你会失败,如果无论在任何一次交易里,你都能按某种客观原则在交易,你实际上已经比大多数人做的好了--你已基本上成为一个市场专家了。根据原则思考,重点未必在于你知道多少市场信息,而是在于你知道内容的真实性与相关性。其实处理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从每天无数的资料中抽取根本原则。

在神秘的投机世界里最核心的内容--交易的一致性。人们在市场中发生亏损,理由虽然很多,但有一项最严重,也是最容易触犯的错误,那就是证券交易策略的不一致性,不统一性。这项错误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在交易之前,并没有为自己设定一种前后一致的交易策略。

绝大多数投资者在入市交易时未计划好到底是投资还是投机,投资短期内赚钱了就改为投机,投机如果套住了就索性改为长期投资,想想你身边的大多数投资者是不是这样的?

职业交易原则按重要性排列如下:保障资本、一致的获利策略以及追求优异的报酬。这三点是我们的基本原则,是我们所有市场决策的最高指导原则,也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秘诀。

在我们的事业经营哲学中,保障资本是最核心的原则。就风险--报酬的角度思考,最大的可接受比率为1:3 ,如果市场的风险--报酬情况很差,我会持有现金。我追求的是绝对的报酬,而不是相对的报酬。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必须赢利!

对于所有的投资者这也是唯一的目标--当然难度可能有些过高。为了确保这个目标能够实现,你唯有在掌握明确的胜算时--换言之,保持最低的风险,你才可以投资或投机。资本要稳定增加,你必须要有一致性的获利能力,而且要必须保障你的获利,并尽可能降低损失。因此,你必须--衡量每项决策的风险与报酬的关系,才能增加一致性的胜算。请务必记住上面这句话,它几乎是所有成功的职业机构铁定的操作原则,只有你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你才能跨入职业证券操作的大门。市场不会永远位于顶部或底部的附近。





一个成熟的交易者不会认为交易有独到的秘诀,即使最赚钱的交易策略也早就是公开的,烂大街的,能抵御无时不在的诱惑而恪守自己的信仰,是赢家和输家的唯一区别,其它的没有任何秘诀。盈利不是靠你预测行情的胜率来获取的,而是依赖“你做错的时候你尽可能少亏,你做对的时候你尽可能多赚”,这就是实战家和分析师的最大差别。

你买入的目的不是为了亏钱,而是为了获利且尽可能的获利更多:当走势对你有利的时候,必须贪婪、让利润奔跑;当走势对你不利的时候,停止幻想、要截断亏损。什么时候大盘方向明朗?任何时候都不明朗!任何时候的行情都是拿自己的筹码赌出来的,尽管很多朋友从来不认为自己在赌,那也只是认为概率大,算不上赌而已。事实上,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么走,交易就是下赌注,用确定的代价赌不确定的利润,只不过当致命的风险来临时远离。

当风险可控的时候,未来值得一睹。你之所以把精确买点看得那么重,无非就是这几个原因:

1、你总是希望买在最低点位上,买进就有盈利,无法忍受价格的正常回调;

2、你认为止损就是灾难,所以你总是把止损设得很小。只是你忽略了,一个区域买进,高一点或低一点的重要性远远没买不到更重要。但是,多少人因为在大概率的涨势面前,为了追求精确价格而错失机会。

这个世界上最白痴的人,就是那种自以为发现了别人不能发现的真相的人,我从来不奢望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很多人之所以在整体上无法实现资金的增加,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他无法承受浮盈的回撤,其实浮盈根本不是你的利润,也没有人希望利润回撤。因为回撤而损失一些利润,但也会因为回撤而把握到更大的利润,这是走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交易中已经很习惯它了。

亏损额度是自己可以控制的,盈利则需要行情的支持。我的买进或卖出不是自己的想当然,而是让实际走势决定买入还是卖出,任何时候我都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我也从来不会追求完美的交易。所谓一致性就是你在任何时候都按照自己的规则做:行情和外界对你毫无干扰,除非出现了规则内大幅度的亏损。事后诸葛的多说一句,一致性的定义就是只要你坚持自己的,不被别人和行情的一时迷惑所左右,市场就迟早会奖励的。在我交易还不能做到“涨跌不惊,闲看盘前花开花落”的时候,交易做得很好的一位前辈曾告诉我,在任何时候只要不让资金出现大幅回撤,同时在自己的节奏内保持盈利,即使是很慢,市场迟早会奖励你的。作为一名交易员,每天面对很多的K线,大量的信息,你首先需要处理的如何过滤这些信息,找出有效的信息给我们下一步制定有效的进攻防守策略与风控。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从这所恶,故几于道。所以做交易做高的境界就是包容市场,尊重市场和顺势交易,凡是此种,成功的交易就是从思维转变开始的。思维转变具体表现如下:顺势的思维,我们做交易永远要与势为朋友。永远在多头市场上不做空,在空头市场上不做多,宁愿错过不愿做错,提高我们的精准度和作战能力。止损的思维,止损错了也对,对了也是对的。对于单笔资本金保护是有好处的,我们一直在做的是概率性事件,在不确定性市场中提高我们的确定性,唯一能做的确定的是我们的手和我们的子弹。待机和控仓的思维,等待就是一种修为。做交易就是与自己在斗争,当属于你的标准和机会没有出来的时候你就是等,死等,狂等,就像狙击手一样一丝不动,这样你的思维是让你自己变的很沉淀很臣服市场。

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关于执行力我觉的是考验交易员最重要的一部分,且是不折不扣的,减少任何幻想和主观的判断,顺势而为,对自己不狠就是对市场的不尊重,你会受到狠大的惩罚。所以说各位,思维转变才是你做交易成功的开始!市场早晚会奖励的你,而且不是一次,时间会验证这一切。



永不踏空和永不满仓是控制资金仓位的硬道理。踏空永远没有赚钱的机会。不满仓是为了降低风险,等待最佳的进入的时机。


仓位控制

踏空永无赚钱的机会,手中没有股票如何赚钱?或者说,即便有投资但投入资金太少,也一样赚不到钱。特别是当股市出现大幅上升时,由于手中股票太少而使得市值增加量根本体现不出来,或者增加的量相对于其资金的比例太小。更重要的是,股市一旦上涨,低位吸货就会来不及,这时很容易迷失方向而胡乱买入一些股票,也是很容易失去理智,更不敢冒昧全仓杀人。因此,即便行情来了对于踏空的人来说,也赚不到钱甚至容易因为胡乱买股票而导致亏损。

不踏空是投资股市的硬道理,它告诉人们,投资股票时一定要选好时、选好股并好好握住它。但是,一般投资者的投资方式往往是与之相反的,即手中总是留有大量现金,他们投资买股票总是买很少,甚至几百股、几百股的买,买股票所占的资金比例还不到总资金的10%,这样的投资即便是每股赚几块钱,所获得的收益也不多。这种投资似乎与踏空没有什么两样。因此,踏不踏空,应视手中资金与买股票所用资金之间的比例而定。


不满仓的炒股硬道理是:控制好风险,抓住机会适时调整资金仓位,遇上不涨的股票要换上具有上升潜力的股票。

不满仓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比较容易做到,因为他们自从炒股的第一天开始就一天都不敢满仓,因为被套怕了不敢轻易买股票,哪怕是股票行情大涨,也只凭自己的那一点点感觉去买股票,感觉好时就多买几百股,感觉不好时就少买几股。当然,单凭感觉买股票是行不通的。


不满仓意在尽量降低风险,与其说是降低风险,不如说是等待时机。所以,没买股票的那部分资金一遇到机会不是要按兵不动,而是要“立即冲动”。如果遇到调整行情时,则作为补仓之用。这样,既控制了风险,也不失时机赚了钱。不满仓的炒股硬道理还告诉人们,手中握的股票如果是垃圾股即不涨的股票,就应该换成具有升涨潜力的股票。

在投资炒股时,应该有选择地把握好每一波行情的动态。同时,“该出手时就出手”牢牢把握住时机,握住股票等待上升。请记住:踏空不是股市的脚步声。投资者可以结合k线图解进行股票分析。

在股市投资的道路中,方法不再与多,而在于精。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努力学习,然后知行合一。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个较为常用而且使用的仓位管理办法——“三角”仓位管理法:

这种仓位管理法,要求初始进场的资金量比较大,后市如果行情按相反方向运行,则不再加仓,如果方向一致,逐步加仓,加仓比例越来越小。按照报酬率进行仓位控制,胜率越高动用的仓位就越高。利用趋势的持续性来增加仓位。在趋势中,会获得很高的收益,风险率较低。其主要风险来自于:初始仓位较重,对于第一次入场的要求比较高。


科普时间:仓位由什么决定呢

第一:由自己的风险偏好(就是那个千分之二点五)。

但是强烈不建议风险偏好设置成千分之二点五以上(这是由于多次重复试验后,小概率的事件也会出现);

第二:单次策略的准确率;

第三:单次策略的风险报酬比。

我们假定风险偏好是a,单次准确率是b,盈利亏损比是c。

首先要满足的是(b*c)大于(1-b),或者说:策略的数学期望大于零。

其次需要的是:当(1-b)的n次方大于a时,n取最大整数,这时候这个n+1就是理论的最大连续亏损次数,所以要保证这个n+1乘以单次亏损要小于您自己的资金最大回撤线。这个最大回撤线我们定义为30%。

再次,在以上两个不等式成立的情况下,仓位越大越好。

以实例来探讨:

假如风险偏好是0.25%,准确率是40%,风险回报比是2:1,资金量是20万。

那么我们可以知道:理论最大连续亏损是:12次;如果只能忍受最大资金回撤是30%,那么单次最大止损只能是本金的2.5%或者以下。

我们知道了这个数字,就可以通过计算得知自己应该开多少仓位。假如本次策略止损是100个点,那么合理的开仓数量是3.33手,也就是3手。




克服知行不一的弱点

重视 “知” 的不足, 提升 “知” 的能力

很多投资者向笔者诉苦,说是经常判断对了行情的方向,但由于操作水平不高,不仅没赚到钱,甚至还亏了钱。如,看对了方向却不敢下单,该止损保命的时候却瞻前顾后下不了手,该止盈离场的时候却又贪图小利,等等。以上是典型的知行不一。很多人也在经常反思:是心态不好、内心不够强大,还是生来就不适合做交易?

对“知”的认识不足

说实在的,这个问题也困扰了笔者很多年。笔者一直认为,知行不一的关键是性格、习惯和心态出现了问题。后来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失败才逐渐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做交易往往忽略了“知”的环节,总认为问题出现在“行”的阶段,即执行力不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只有重视“知”的不足,提升“知”的能力,才能走出这一误区,从而纠正知行不一的弱点。

可能大部分投资者很难理解,明明就是自己执行力不够,该出手时却犹犹豫豫,是先天因素所引起的,怎么会是“知”方面的不足呢?笔者觉得,恰恰是这部分投资者过分重视了“行”方面的因素,轻视了对“知”的认识——看似已“知”,但却“知”得不够、不深、不透。

上述情况通常表现为,投资者以为自己对交易标的基本面研究得很透彻,以为构建的交易系统很完善,以为制订的交易计划有序合理,以为风控应急措施也比较完备,但事实上却是远未准备充分。在自以为是的情况下,投资者暴露出对交易准备工作充分性和重要性的认知缺乏,误认为“战备”工作万事俱备,低估了交易的潜在风险,以为交易条件成熟了,可以去执行了。在一知半解和似懂非懂的情况下,自我陶醉,盲目实施“行”的阶段,很容易导致亏损情况发生。

“知”和“行”相辅相成

通常,投资者出现知行不一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你“行”方面不行,而是“知”方面还不够。其实“知”和“行”是相辅相成的,在“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知”,而“知”又帮助投资者继续“行”下去。如果真“知”,那么“知”就会深深刻在投资者的骨子里,形成内在的价值观,无形中成就你的交易。

打个简单的比方,一条是艰难险阻的羊肠小路,一条是平坦宽阔的阳光大道,一般来说,大家都知道该如何选择前行。这是很明确的“知”。在有了明确“知”的前提下,“行”起来自然毫无顾虑,且底气十足。同样道理,投资者是选择在熊市中参与股市赚钱容易些呢,还是选择在牛市行情下参与股市赚钱更容易呢?经历过股市牛熊转换的投资者毫无疑问会选择后者,因为其体味过熊市的可怕,有了惨痛教训,获得了对“知”的感悟,烙下了“非牛市不入场”的深深印记,继而影响往后的交易执行。

此外,有些时候投资者不但缺乏对行情的认知,而且也缺乏对自我能力的认知,这同样会引发交易时出现知行不一的现象。举个例子,很多投资者喜欢重仓操作,主要是因为对重仓的各种弊端认识不深刻,风险意识比较模糊所致。而成熟的投资者极少重仓,因为有刻骨铭心的惨痛“回忆”,深刻感知到了重仓的危害性,且这种“知”的痛感被深深印在脑海中,刻在骨子里,达到知与行浑然一体的境界,形成了本能的条件反射,最终也就克服掉了交易中“知行不一”的弱点了。

因此,大多数投资者别再抱怨自己怎么总是“知行不一”,那是因为你缺乏对事物深刻的认知,从而导致在交易中出现执行与认知相左的情况。笔者认为,高度重视“知”的不足,不断提升“知”的含金量,是做好交易、克服知行不一弱点的关键所在。


交易者,反观内心的过程都有一个从低纬度谈标的,中维度谈逻辑,过渡到高纬度谈交易心理的过程。漫长、升维、痛苦。如同佛教修行,若不得法,可能千次过门而不入。交易心理需要反观人性和你的内心。

人性本恶

谈交易心理,无法绕过对人性心理的认识。“近代神经学通过实验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的大脑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潜意识区域。比如人的快感、恐惧、紧张等潜意识行为,受大脑的下丘脑部分控制;另一部分是人类的有意识行为,比如理性、逻辑、研究、学习、社交、工作等,受人类大脑皮质部分控制。而这两部分的活跃度互相抑制。当我们面临危险,本能行为占主导时,由于大脑下丘脑部分过于活跃,大脑皮质受到抑制,我们就容易冲动,从而失去理性。”

这个发现意味着,人的成长的过程是从恶向善转变的过程。而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涂鸦。因而我们要明白:1、争夺资源是人性的本能。 2、理性是人类后天发展出来的一种能力,是有限能力,在紧急状态下让位于本能。

下垂体的本能区的情感包括的包含短视,急功近利和自私等。大脑皮层的理性区的情感包括理性、远见、牺牲和自律等。下垂体部分是先天的,遗传的,本能的,强大的。理性区是人类后天的,脆弱的,需要反复磨练的。这意味着:一是在紧急时刻,人是不理智的。而且本性如此;二是要保持高贵的人性,请让下垂体区放松警惕,为他建立防火墙。

无欲则智

交易心理的本质是艰难的磨练自己的人性,让自己不受强大的下垂体区控制,减少冲动、短视和急功近利;努力的训练自己的大脑皮层,让理性区域更强大,发达。

多数交易者并不缺少智慧。很多聪明,敏锐。但是缺乏对人性本能系统的清醒认识,不知道自己内心对欲望的承受力。错误的建立了超过自己心理承受水平的仓位和敞口,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当人处于压力状态,大脑就会潜意识所驱使,急功近利,患得患失,短视。大脑皮层被压抑,理性受压,失控,会做出愚蠢或者不理智决策,容易因为患得患失而成为韭菜。

所以,仓位管理永远处于第一位重要。真正赚钱的高手不是因为趋势判断对,智慧高。多数是因为知道自己该什么时候重仓,押注多大仓位而能保持理智。

练心和学习知识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心如一个容器。越练越大。当你内心更从容,必然可承受更大的压力,面对更大的挑战,处理好更高层次的事情。你对仓位和投资的管理能力也就升上去了。

宗教,本质上是一门练心的学问。据我有限的了解,基督教和佛教都有通往这条路的法门。基督是通过宽恕和忏悔实现;佛教是通过修炼实现。

佛教更通往东方人的心。可以多说一点。佛中说其实心只在你心心念念所系的事情上。心心念念的积聚,形成业力,业力所在,正是心识所在。佛教称之为“行缘识”。

佛教与交易心理之不同在于,佛从根本上否定有主宰,有能够决定一切的力量,修行的目标不是“无所不能”,而是“无所求”、“无所得”,而交易是有所求的。佛与交易的终极相同在于交易所求者亦为解放内心,所求者终为无所求。

强者陷阱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都是建立在抗争和竞争的基础上,如征服自然,战胜各种艰难障碍,与困难搏斗。这种意识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内。很多精英来到证券市场是带着这种强烈的精英心理意识的。

这样的人很多遭受失败,而且比一般人的失败更彻底。这是因为这些人都有一个很强烈的自我,他们不相信自己会失败,也非常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失败。他们以往的成功使他们的个性变得很坚硬,所以当市场变得对他们不利的时候,他们不懂得屈服和退让,而是采用抗争的态度,直到被摧毁。

在人性中有这样一个几乎是最顽固的倾向,那就是捍卫的观点和不情愿承认自己在判断上出现的失误。所以一个人不管自己是对是错,都会把自己的态度坚持到底。因为那个观点是自己的观点,所以他捍卫的不是真理,而是他的自我。

这是一个很大的强者陷阱。

人的习惯的改变和控制力的培养绝不是靠口号和思考就能完成的。其中的漫长和艰辛只有顽强坚持的人才能体会到,而且,没有终点,只有你对这种修炼生涯的不断适应。


关注笔者公众号,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探讨交易系统、分享盈利模式,追击热点龙头,干货不断!

微信公众号:财经大护法(ID:why232123)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prZYXEBrZ4kL1Vi1Oz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