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公办学校的骨干教师和校长跳槽到民办学校,我们怎么看?

2019-10-09     三水三心

办学校的骨干教师和校长跳槽到民办学校,社会不要做过多解读,但有关管理部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员的流动,是正常的现象,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三水三心有多名朋友从公办学校跳槽到民办学校,有的是骨干教师,有的是名校长。一直到现在,我们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三水三心自己,有多个机会到民办学校从事管理工作,待遇也比在公办学校高得多,但权衡再三,还是留在了体制,所以,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应该是比较全面的。

那么,公办学校的教师校长到民办学校为什么要跳槽?跳槽之后的整体工作和生活情况如何?有关的管理部门需要从中引起怎样的反思呢?

下面,三水三心就从三个角度来分析:

第一,公办学校的教师校长到民办学校为什么要跳槽到民办学校?

在很多人看来,公办学校的校长教师跳槽到民办学校,是冲着更高的待遇而去的,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毫无疑问,待遇,是跳槽的重要因素。

十多年前,曾经有知名的民办学校主动招募三水三心,当时,三水三心每月的工资收入在2000元左右,而民办学校的工资已经在8000往上,足足超出4倍还多。

不动心的,估计都是圣人,但三水三心不是,所以,也曾心动加行动。最终没有成行,是因为家里的阻挡。

而那一波跳槽中,三水三心有好几个非常要好的同事加兄弟姐妹,离开了公办学校。

最近几年,又开始有大量的公办学校教师、校长离开体制,加盟民办学校。特别是一些知名校长,纷纷离开。比如,成都地区好几个名校长,诸如师大一中的曾成彬、草堂小学的蓝继红、天涯石小学的赖敏等名校长,纷纷离开体制。

三水三心与这些校长,都有来往,他们不是为了高薪,而是为了少一些约束。这就涉及到办学机制体制的问题。当前,公办学校的管理机制,相当僵化,检查多、考评多,还有许许多多“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让内心充满煎熬的事情。

年初,就下发了为教师减负的文件,我当时就说,毫无用处。时至今日,依然如此,负担不见少,反而越来越多。

很多的校长,都有对教育的情怀,他们想按照自己的理想来办自己所想要的教育,事实上,在重重禁锢下,拳脚得不到施展,心灵得不到舒展,理想的不到实现,或许,这才是校长跳槽的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公办学校的教师校长跳槽民办学校之后的整体工作和生活情况如何?

公办学校的教师校长跳槽之后,工作生活的怎么样呢?这可能是很多人非常关心的的话题。三水三心欲离开体制的员工办中小学干部教师,都有来往,大致清楚。个人以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在民办学校干得风生水起的。

有些跳槽的教师和校长,到了民办学校,在相对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体制下,如鱼得水,干得风生水起。三水三心有一个朋友,现在是成都某知名民办学校校长,住得是别墅,出入是大奔,生活非常富足。而在学校,他的话就相当于圣旨,言必行,行必果,几乎不受约束。

关键的问题是,他每年为董事会创造的利益,也是非常可观的(由于是商业秘密,他不会告诉我,我也不会问)。


二是不适应民办学校的机制,四处奔波的。

还有一些跳槽的校长和老师,由于不适应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比如很多民办学校实行的质量评价体系,那是非常血腥的——虽然不提末位淘汰,但质量就是生存,为了质量,无所不用其极。

我有一个朋友,就因为不认可学校赶走差生的教育,愤而辞职。而对于校长而言,在公办学校,好歹算是管理者,到了民办学校,就是董事会的打工仔。董事会不看教育,看的是盈利,校长,就是一种赚钱的工具。所以,也有不适应这种经营体制,转而另谋他就的。


三是重新考回公办学校的。

离开容易回归难。对于公办学校的老师,离开体制,只需要一份辞职书。而要回到体制,则要经历重重考试。三水三心有几个朋友,在第一波辞职潮后,又选择考回公办。但只有一个回到了本区,其他的,都到了其他区县,有的考到了沿海地区。

其实,不管是在公办还是民办,对于教师来说,适应是关键,而能力是根本。只有苦练内功,走遍天下,都至少有一口饭吃的。

第三,有关的管理部门需要从中引起怎样的反思?

人员的正常流动,不值得大惊小怪,但人员的单向流动,则需要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警惕。最近这些年,民办教育的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办学校的成熟的教师和校长,被纷纷挖走——这其实就是国有资产的的变相流失,是公办教育的重大损失。

个人以为,作为管理部门,针对骨干教师和名校长跳槽,需要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如何提高校长、教师的待遇。

这一问题,肯定会引起一些非教育行业人员的不满,甚至有人回哪农民工和清洁工人于老师来比较,还有人会说补课的收入。我不想与不理性的人讨论,因为国将兴,必尊师而重教——待遇不高,何来尊师重教?


二是实行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切实减轻学校的负担。

作为管理部门,重点监管学校教育方针的执行情况,少一些干预,多一些支持;少一些评比,多一些指导;少一些检查,多一些放手。我想,教师才能安安静静的教书,校长才能安安静静的思考学校发展,而学生,也才能安安静静的读书。

还有就是,有些不合理的管理体制,比如职称管理,早就应该回应广大教师的关切,进行彻底改革。还有绩效管理办法,用企业的管理方式来管理教育,这本身就值得商榷。


三是要努力维护校长教师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要维护教师的声誉。

近些年来,校长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事情屡有发生,而一些极端个别的校长教师违法乱纪的事件,被别有用心的人恶意放大,而我们的有关管理部门,对此不闻不问,遇到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处理教师、处理校长。

总之,有公办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离开,我们不要惊慌失措,这个世界,离了谁,都会转。但一旦出现单向的大量的流动,我们的有关部门,就要认真思考问题之所在了。毕竟,教师和校长的成长,都是有周期的,作为公办学校,我们不能成为民办学校发展的孵化园和人才培养基地,否则,到了民办强公办弱的境地,我们的教育,又如何让人民满意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lv7sW0BMH2_cNUgD-x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