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山水画时》人们往往会:“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正如“一千个读者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是因为每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所以在看待同一件艺术或文学作品时,体现的观点自然也各不相同。
很难说清楚究竟谁对谁错,但不论是艺术还是文学,本身都是比较抽象、虚幻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作品能够给看到的读者和观赏者,内心带来冲击和反思,也许这才是艺术和文学真正的意义吧。
很多人把这种流于表面的东西太过丑化,比如一本书中有一些特殊描写,便对这部作品完全否定,而不去思考这部小说,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在我国八九十年代的西北地区,有三位小说家大放光彩,他们分别的:写《平凡的世界》的路遥、写《白鹿原》的陈忠实,还有一位就是写《秦腔》的作家贾平凹。
他们三位都是名震全国的文学小说家,其中写出《秦腔》和《浮躁》的作家:贾平凹却在1993年因为自己的一部著作《废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废都》出版三个月后就成为了禁书,当时无数口诛笔伐的声讨之声,袭向作者贾平凹。
贾平凹因此,名誉受到了很大影响,甚至成为了当年文学界的“流氓”人物。
作家王朔抨击这部小说为:“完全是扒厕所的东西”,还指责作者冒充大家。
那《废都》到底是怎样的一部小说呢?贾平凹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写的这本书呢?
首先我们先来谈一下《废都》的写作背景,《废都》是贾平凹在1992年创作的,而92年正是贾平凹厄运连连的一年,命运仿佛有意为难他。
贾平凹先是被人诬陷有不正当关系,并加盐添醋的被有心之人告诉了自己的妻子。
贾平凹的妻子脾气比较直爽倔强,不听丈夫解释的她,相信了一面之词便选择结束了这段几十年的婚姻。
贾平凹无奈地面对妻子的离去,当时自己的好友路遥又去世,母亲重病在床,妹夫车祸死去。
当误会来临时,自己百口莫辩,在亲人、好友离去时,自己束手无策,生而为人,有太多的无奈。
种种人生的重大打击,犹如一块巨大的砖石,压得贾平凹喘不过气来。
而90年代的文学界新人辈出,开始农村向城市进军,很多人过了几天好日子之后,便横生枝节,贾平凹也听说了一些风流韵事。
此时的贾平凹开始有了痛恨世俗的念头,更加愤恨男女之情。
他回到乡下,开始专心写作,贾平凹把满心的愤慨,对婚姻以及世俗的失望,全部寄托于文字。
文人都是内心敏感的,他们感知周遭的变化和悲伤,往往比正常人都要更加强烈,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本小说,不如说这是一本贾平凹宣泄真实自我的作品。
为时三个月之后,这本《废都》便完成了,如此短暂的时间写完一本长篇著作,可见贾平凹内心的愤慨和急于想要表达的迫切心情。
贾平凹为何给书取名废都?
如果把婚姻形容为一座城,那贾平凹的婚姻就是一座荒废、颓败的“废都”。
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贾平凹当时的绝望之情,《废都》在1993年出版,当时印刷了50万册,几乎在一夜之间被兜售而空。
由于买不到,甚至还有抢书看的人,但伴随着作品的火爆之后,不到三个月《废都》就被封禁。
其实这也是在贾平凹的意料之中,当初写完这本书的时候,贾平凹就说过:“这本书要么是成功,要么就是毁灭”。
而在当时思想保守的年代,《废都》中多处直白的描写,让很多人内心无法接受,因此《废都》也迎来了它的毁灭。
贾平凹《废都》中的主人公:庄之蝶是一位文人作家,在贾平凹的笔下,庄之蝶并不是满腹经纶、待人友善、对感情矢志不渝的人。
相反庄之蝶是一个十分颓废、荒唐、虚伪的文人,他跟四个女人都有纠缠不清的男女关系,他将精神世界都建立在男欢女爱之上。
而书中其他三位文人,不是骗子就是赌鬼或者败家子,总之在贾平凹的这本著作中,文人是如此的破败不堪,过着自我毁灭的生活。
当时正是文人兴起的年代,所以这本《废都》自然成为了所有人抨击的对象,甚至有人评价这本书多处露骨的描写,跟《金瓶梅》毫无差别。
但其实这根本就不是贾平凹写这本书的初衷,之后也只有著名作家季羡林真正懂他,季羡林在阅读后,评价《废都》:“这本书一定会在20年后,大放光彩”。
《废都》被禁十几年之后,终于重见天日,当时盗版猖獗,全国印刷了1000万册。
十几年后的年轻读者,思想更为开明,能够不用偏颇的见解去看待问题,而如果真正剥开披着《金瓶梅》外衣之下的《废都》,其实是一部能够真实反应人性和社会伦理的现实主义著作。
《废都》还拿下法国米娜文学奖,成为那个年代领先国外的文学著作之一,这就说明贾平凹的《废都》是有很大的文学价值的。
其实贾平凹只是借助这本小说,在完成自己乡村风格小说向城市风格的过渡和转换,而当时不惑之年的贾平凹已经对世事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贾平凹在经历了婚姻失败,目睹了身边发生之事,便将一些观点写入书中。
其实不可能每本小说都赞颂世界的美好,也应当有一些小说通过反面的例子,来警醒人们的内心,这主要取决于人们自己是怎么想的。
如果心中污秽之人,看这本小说那看到的也只有男女之事,只有《金瓶梅》的影子。
而如果内心明澈的人,通过反复观摩这本小说,便会发现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警醒世人。
若在读完《废都》之后,能引起这样的反思,除了娱乐,除了男欢女爱,除了衣食住行,人这一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也是贾平凹希望通过这本小说真正带给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贾平凹曾经自嘲地说道:“在没写“废都之前”,我被大家认为是文学界最干净的人,写完《废都》之后,我成了文坛最肮脏的人。”
这句话之中又隐藏了多少的无奈呢?
随着蒙尘的珍珠,渐渐露出本来的光芒,也希望可以达成贾平凹的志愿,《废都》这本书能被越来越多,真正懂得它的读者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