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这片漫漫黄沙时,恰好是撒哈拉的黄昏。
夕阳的余晖将世界渲染成一片片斑驳的红,无边的空旷中,驼铃不再,唯有寂寞的风缓缓流动,为夏日的大地带来诗意的悲凉。
当与阔别三月的恋人会和时,三毛却有了近乎心碎的疼惜。
肆虐的季风,将他的头发吹得乱糟糟,就连胡子上都有了土屑,原本英俊的脸上,更是被勾勒出一道道土色的纹络,似乎含着命运隐痛的创伤。
短暂的三个月分离,却给了荷西三年的苍老。
这样的变化,让三毛先是无比震惊,而后更感受到刻骨铭心的心痛:对于荷西,她心中始终怀着亏欠,在三毛看来,正是自己执意定居撒哈拉的想法,才让这个阳光英俊的男孩,困在贫瘠和偏远的黄沙世界里,生命尽是孤独和寂寥。
但同样的,正是荷西的包容和成全,也让三毛无比庆幸:自己遇到了真爱。
因为这个男孩的出现,让她的心有了安定下来的打算,她不愿再流浪了。
也是这一年,三毛给父母写去最简单的信件:第一次想结婚了,嫁给荷西。
此后的岁月,这片荒凉、苍茫、孤寂和傲慢的沙漠,成为三毛与荷西相爱的交融点;而从不被世俗染指的三毛,也以率真自由的活法,成就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婚礼。
物是人非的多年,再去见证那场与众不同的婚礼,才发现:有太多不被察觉的细节,也昭示了两人的爱情悲剧。
想来,情深缘浅,从来就是命中注定!
可无奈,她与荷西的结婚手续办得并不顺利。
撒哈拉沙漠居住的人,有他们自己的风俗;三毛与荷西这对外来异乡人仿佛天外来客,让大家无比震惊。
特别是得知两人要结婚后,法院的老秘书,直接抱来一大摞书籍。
把上面的灰掸了掸、并缓缓揉了揉眼睛后,老秘书才开始找书;他一边翻找,一边琢磨,用了大半天时间,才终于弄清结婚需要的文件:出生证明、单身证明、居留证明、法院公告证明……
当然,这是荷西需要准备的东西。
三毛的文件证明要更加复杂:她的证明文件由台湾出具后,还须由台湾驻葡萄牙公使馆翻译证明,转西班牙驻葡领事馆公证,再经西班牙外交部转到西属撒哈拉审核,核准后公告半月,才能送到马德里户籍所在地法院公告。
如果要走完这些流程,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也就是说:两人准备结婚时,却被告知还不能结婚。
对这些世俗条框倍感烦恼的三毛,有些打退堂鼓。
她试探性问道:要不,我们不结婚了?
可荷西却连连摇头,他的决心坚如磐石:这些手续会办好的,我们结婚的决定不能改变。
顾及三毛情绪,荷西请求老秘书加快办理进程,他对这一纸婚约,已经渴望了太久。
漫长的三个月等待中,三毛除了要准备新家需置办的物件,每天还要徒步一小时,来到小镇的法院中看信。
这份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三毛有些震惊。
很显然,她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身为新娘的她,丝毫没有涌现新婚的喜悦感,反而因不知所措,有了深深的焦虑。
等恢复平静后,她以最快的速度给家人寄信,告诉他们:自己即将结婚的消息。
很显然,因为婚礼太过迅速,双方父母根本无法到场。
三毛的父母素来开明,也自然不做计较;但荷西的母亲却是个无比传统的妇人,她觉得两人的婚礼没有邀请自己,是三毛的不称职,也是这件事,为三毛和婆婆的矛盾关系埋下导火线。
等给父母写完写,三毛在回家的路上,恰好遇到荷西公司的吉普车经过。
当时的荷西,在更为偏远的地方工作,每周才能回家一次;正愁不知如何通知丈夫的三毛,只好拜托司机传递消息。
“请帮忙转告荷西,叫他下班到镇上来,明天办理结婚。”
听到这句话,司机无比纳闷地问:荷西先生不知道自己明天结婚吗?
三毛愣了一下,而后笑道:“我们都不知道,明天要结婚的事情。”
司机依旧糊涂,可三毛却笑着跑开了。
将这份喜悦分享给别人时,三毛才真正确定:自己明天真要结婚了。
那时的天气似乎很好,沙漠也生出千般温柔。
这个素来自由洒脱的女子,也终于露出明媚的笑容,来迎接自己即将到来的婚礼。
但让三毛有些不满,荷西是第二天清晨,才出现在家门口的。
只见他拿着一个大盒子站在门外,那是他被通知可以结婚后,临时找到的结婚礼物。
三毛有些迟疑,却还是接了过来。等她打开一看,发现里面,居然是个骆驼的头盖骨。
对常人来说,这样的礼物是不祥之兆,更是无比恐怖的,但对三毛来说,这样的求婚方式,却是两人爱情最为欣喜的收获。
而这份礼物,荷西在沙漠中找了许久,才找到这么如此完整的骆驼头骨;这个开朗的西班牙男孩,非常了解三毛的爱好,他知道,三毛无比喜欢大自然产出的艺术品,而这样的礼物,更是流浪者才会高看一眼的东西。
这样的惊喜,也让三毛更加期待即将到来的婚礼。
那天上午,两人没有刻意打扮,只是比平时穿戴更整洁了一些。
荷西修剪了他乱糟糟的胡子,特意穿了件显得成熟的深蓝色衬衫,而三毛则如往常般将头发披散着,只是为了好看,又带了一顶阔边草帽。
临出门前,她又如孩子般心血来潮,去厨房拿了一把香菜别在了帽子上,以此打造自己的田园风。
就这样,两人从家出发,又花了40分钟走到婚礼现场。
荷西打趣:“你也许是第一个走路结婚的新娘。”
但真正来到法院门口时,两个人有些吃惊,因为自己与这场婚礼格格不入。
得知他们结婚的工作人员,都是西装领带的打扮,看起来十分隆重;而三毛和荷西的随意打扮,仿佛是无关紧要的人。
在婚礼仪式上,两人更是状况百出,其中3处细节昭示不详悲剧。
当年轻的法官念到“三毛女士”时,只听三毛突然打断:“什么”;这不合时宜的惊讶,让法院内一阵哄笑。
无奈的法官只得再念一遍:“三毛女士,你愿意做荷西的妻子么?”
这个时候,三毛看到法官颤抖的双手,觉得:对方主持公证结婚,竟然比他俩还要紧张。
走神间,三毛也随后回答:“好。”
但说出这个字后,又引来人们的哄笑声;此时三毛才知道,按照惯例,应该要答:“是”!
法官转向荷西,还没等开口,只听荷西大声回答“是”。
这样状况百出的现场,让法官早就乱了阵脚。
三个人就这样静静站着,任凭台下宾客疑惑的打量和等待着,时间似乎被命运按下了暂定键,漫长的等待有了宿命的不详气息。
后来,还是年轻的法官回过神来,高声宣布:“好了,你们结婚了,恭喜,恭喜。”
倍感煎熬的三毛,听到仪式终于结束了,心生雀跃的她,直接将帽子摘下来,想给自己扇风,结果用来装饰的香菜却抖落一地,让现场发出欢快的哄笑声。
三毛与荷西的婚礼,就是如此简单而匆忙。
值得一提的是,仪式结束后,两人为了省钱,又花了一小时步行回家;但等到回家后,荷西才发现,准备好的戒指一直在自己口袋中。
原来,在状况百出的仪式上,年轻的法官竟然遗忘了“交换戒指”的环节。
在撒哈拉附近的人们来说,交换戒指,是一项古老而庄重的仪式;两个人也只有完成这项仪式,才算是终成眷属。
没有互相交换戒指,意味着什么?婚姻没有套牢?爱情无法白头?
这个看似“凶兆”的遗憾,让三毛和荷西心里感到不安和失落。
但最终,他们决定自己补上,回到住所的两人,边吃蛋糕,便互相戴了戒指。
但这场不顺利的婚礼,似乎也定下了两人的结局:逃过了世俗。却终究逃不过宿命。
撒哈拉漫天的黄沙,曾给予三毛最为珍贵的人生回忆;可正如婚礼的种种不详般,在两人的六年相守后,上天给予彼此的是天人永隔的绝望和悲痛。
“要到你很老我也很老,两个人都走不动也扶不动了,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一齐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说:好吧!一齐去吧!”
荷西的爱是浓烈的,他用前六年的等待,后六年的陪伴,把这个缥缈的女子绑在了凡尘。
他给予她的万般温柔,却让她用一生的时间去偿还和思念。
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潜水作业中,因意外不幸离世。
荷西的离去,带走了三毛头顶上的那片天空;徒留她孱弱的身躯,孤单摇晃在这天地之间。
此后的三毛,似乎变了:她的作品不再写“传记文学”,不再记录她的生活,不再有荷西,笔下所有的事物均被赋予了忧伤的色彩,藏着欲说还休的绝望。
“每思念你一次,天上便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漫长岁月,天上人间;这个悲伤的女子,再也寻不到那个他……
————END————
其他推荐——
乞丐抱咸菜坛子进清华,保安拼命驱赶,27年后看报才知:险些误事
王洛宾爱过三毛吗?戈壁滩的浪漫时光,却抵不过两人的假意试探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炼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赞再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