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巨献:中国国家地理第一个校园地理体验中心来了!

2023-01-19     中国国家地理

原标题:新年巨献:中国国家地理第一个校园地理体验中心来了!

新年巨献:中国国家地理第一个校园地理体验中心来了!

你是如何回忆你的校园生活?是不是书山题海的世界,感觉沉闷而封闭?如果在你的学校里有这样一个空间,身处其中的你不仅可以深度学习地理,巩固知识,还能从宏大的视角了解世界的各个方面,就像为你开启一扇看到更广阔世界的窗口,让你的学生时代从此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桌,这种体验一定很奇妙吧。

中国国家地理自然教育中心在安徽省的六安为学生们诚意打造了一个奇妙的空间。这是一扇通向广阔世界的“任意门”,在这里你可以跳出教室,去探索广袤天地,去了解我们今天的地理格局,学着用包容的眼光看待不同的文化,用多样的方式去认知这个世界。这里也是你学生时代的一方小天地,你可以在这里阅读自习,跟朋友聊聊家乡的美,丰富你的校园生活,制造青春回忆。

校园地理体验中心

在这里,我们将地理课本上的内容变成了一个个立体的空间,不仅展示了丰富且严谨的知识,恰到好处地应用了大量的模型、化石等立体展品,还采用了开阔的空间视觉设计,让学生们可以从多角度了解太阳系、地质年代、地形地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力图用最强的现实体验感将学生带入地理学的世界。

现在,就请跟着我们去一探究竟:

1

太阳系展区

我们母星的坐标

坐在课桌前的你是否幻想过自己可以置身于宇宙的中心?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在浩瀚广阔的宇宙中,要如何确定我们的母星和其他星体的距离?

我们的地理空间以太阳系作为开篇,用空间的维度定义地球的坐标。将学生们脚下所在之地设为中心点,通过六安到世界各地距离的比例关系类比八大行星之间的距离关系,将抽象的天文单位概念转化为更容易被感知的距离。

把太阳系放进世界地图里

GS京(2022)0456号

展板上是行星的“名片” ,介绍了太阳系这个大家庭中各个星球的基础信息和名字由来,按照空间位置排列,进行平行对比。在一个小空间内,全方位展现了太阳系的浩瀚无垠。

行星“名片”

悬挂的太阳系各大星球仿真模型,让那些遥远的星星触手可及,直观地展现着它们各自的外貌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看,超大型地球仪,一下子将视角拉近:高低起伏的地形地貌,蔚蓝色的海洋,这里是家。

巨型地球仪

2

地质历史区

穿越时空看过去

在地球46亿年的岁月中,一块岩石,一粒矿物,就包容了上亿年历史。人类不到百年的生命,要怎样感受到“永恒”?

在地质历史区,我们按照地质年代陈列了大量的珍贵的化石原件、仿真化石和矿物标本,概览各个地质年代的起止时间、环境特点、代表生物和标志性的进化事件,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环境和演变史和生命群落的演替史。

质年代穿梭回廊

立体的地质年代像一座座丰碑,标记着远古生命留下的痕迹。沿着设定好的路线前进,你将穿越5.4亿年的生命历程。

白垩纪的菊石

寒武纪的三叶虫

三叠纪的鱼龙(仿真化石)

产自加拿大的蓝磷灰石

陈列台上一件件化石和矿物岩石标本,直观地展示着地球的美丽造物从中走过的你,像在穿越时空长廊,一步跨越万年,身旁一幕幕上演着变迁的地球环境,演替的生命群落。生生灭灭,绵绵不息。

3

地形地貌展区

感受塑造大地的力量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大海,和繁花盛开的山谷。 ──巴尔蒙特

在地形地貌展区,我们用18种精致的模型与地形地貌知识相结合,直观地为同学们展示了多种动力塑造地形地貌的过程和原理,展现了各个类型地貌的特征和演化。

地形地貌展区

我们生活在地球表面,地形地貌是人类的视角对地球最直观的认知。地壳运动、冰川、火山、风化、流水的冲刷和溶蚀,甚至人类活动,多种力量共同在地貌的形成中发挥作用,一起“雕塑”出我们生活的世界。

中国是世界上地形地貌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冰川与火山,高原与峡谷,海洋与沙漠,千形百态,包罗万象。我们希望在让同学们了解地貌知识的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骄傲之情。

地震模型

4

地图演化区

我们怎么看世界

少年,志在四海,前程万里。 拿起地图,我们出发去远方。

在地图演化区,制作精美的展板清晰地回溯人类循序渐进认识地球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下人类认知的世界地图,体现着当时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你可以感受到人类对地球和世界的理解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古至今,一代代探险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整装出发去探索世界。从南极到北极,从马里亚纳海沟到珠穆朗玛峰,人类的足迹遍布地球各个角落。伴随着人类探索脚步,人类有了新的生存需要:制作一张地图。

地图演化展板

经过两千多年的努力探索,人类终于完成的这幅“铺天盖地”的巨大拼图,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地图。然而,这幅世界地图也并不完美。

现代世界地图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们想尽办法如何在一张纸上尽量准确地展示地球的样子。经纬网的发明,是伟大的创造,直接标志着地图学的诞生。从此,人们发明了诸多各有优劣的地图投影方法,将球面上的点转换为平面上的点,不同的投影法在保留了某些精准信息的同时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失真。

地图投影区

地处高纬度,又作为巨型岛屿的格陵兰岛,是了解各种投影方法的的一个很好的参照物。用展板中心真实的格陵兰岛地图与展板上其他地图上的红色格陵兰岛一一对比,就能看出不同投影方式都对格陵兰岛做了什么。

格陵兰岛信息介绍

可能永远没有完美的投影方法,面积,距离,方位,诸多因素难以面面俱全。人类对世界的探索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完善的过程中逐步逼近真理。

5

自然地理区

多角度思维认知世界

在自然地理区域,我们从中学地理课本上精心选取了30个自然地理知识点,并且对它们进行了扩展和深化,制作成一幅幅简洁清晰的知识展板。在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触及一点点这些知识背后的深层原理,提供一些发散观点,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这些知识的本质,超越应试的局限,用地理学的多角度思维理解世界。

比如,海岛是怎么形成的?岛屿真的是“浮”在海面上的吗?以岛屿作为国家的人们要如何生存发展?地理学可以给你答案。

比如,我们要如何认识宇宙?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这样说:“宇宙中最不能理解的事情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 宇宙是我们人类已知的最辽阔的世界,征服宇宙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以地球这个蓝色星球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可以在研究方法上给你启发。

地理学这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包含地貌、气候、动植物、景观等多方面的自然知识。通过这些交叉学科对复杂信息的分析和整合,人类了解到了诸多世界运行的规律。这些规律来之不易。今天的我们,通过学习先辈们总结出的各种地理知识,不用付出高昂的代价就可以认识这个世界。

我们重视课本学习,书中所记,正是数千年来人类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结果。但学习并知识不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是要通过所学,从多个角度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也是我们设计自然地理知识板块的初心。

6

人文地理区

我们如何与自然相处

如何看待我们人类自己?我们要如何与自然相处?了解人文地理学可以帮你思考这些哲学问题。

在人文地理区,我们设计了精美的展板矩阵,将中国各个文化区的特有文化或人文景观呈现了出来,可以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地域环境的人类社会活动和文化特色。

这里有潮州的嵌瓷

康巴的服饰

蔚县的铁树银花

还有白茫茫的东北雪乡

人文地理学包含了经济、宗教、文化、民族、城镇等各个与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生活在土地上的人类,接受大自然的馈赠,创造出天南地北的物产和文化。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同自然对立的事物。我们希望这个空间可以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地域环境的人类社会活动,感受多姿多彩的文化,学会尊重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

7

在纸上的博物馆

在阅读区,我们提供更加丰富精彩的课外阅读体验。这里集合了《中国国家地理》、《博物杂志》、《中华遗产》三种刊物和图书部门近些年来出版的纸质媒体内容,涵盖了地理、历史、文化、艺术等众多领域。我们希望能够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打开他们的科学视野和博物志趣。

中国国家地理》、《博物杂志》、《中华遗产》三刊

我们也希望这些深入浅出的知识呈现和良好的互动体验,能够引领学生们踏入地理学的大门来一探究竟,进而从宏观到微观地层层深入,真正进入地理学的深度世界。其尊重者,能够具备基本的地理知识与素养,其热爱者,能够成为地理学科中的专业人才。

另外,我们还用大数据为热爱地理学的同学们精心设计了地理词云,介绍了地理学科有哪些专业?地理学科包含哪些课程?地理学科排名靠前的大学?学了地理可以做什么工作?学了地理可以去哪里工作?向同学们呈现出地理学科的相关联结,了解发展方向,未来不再迷茫。

地理词云墙设计图

8

地理会客厅

心系家乡,不惧挑战

我们还为学校的孩子们设计并布置了体现当地独特文化和景观的地理会客厅。这里既是典雅大方的会客场所,也是展示当地风土人情的平台。

中国国家地理封面墙和地理会客厅

我们希望在为同学们打造一个优雅舒适的学习、交流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同学们对家乡的自豪感,树立家乡自信,建立故土纽带。当你走出校园,面对世间的诸多挑战时,这份感情能成为你在异乡的依赖,能提醒你为什么出发

结束语

地理学既宏大又细微,既综合又深入,既是是一门关乎基础科研、工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的严肃科学,也是构建国族认同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个学科值得很多聪明的头脑投身其中。然而,学习地理,不一定要成为地理学家。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你,可以成为任何人。

向大众普及地理知识,传播地理文化,是中国国家地理的核心使命。中国国家地理自然教育中心始终肩负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对于这样一个有趣味、有深度、有意义的学科,我们很愿意以六安的地理体验中心为起点,将地理学的魅力推向全中国的青少年。

未来,我们还计划为全国各地更多的中小学校园打造体现学校特色的地理体验中心,为中国青少年树立家乡自信,展现世界更大的精彩,让孩子们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

总策划:宋静茹

项目统筹: 赫志洁

项目执行:王思一、罗心宇、黄一鑫

撰文:罗心宇、吴泽群

设计: 赫志洁、尚慧

摄影:魏晓峰、 黄一鑫

特别感谢:程远、何大伟

关注我们,认识天地万物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f1c3905b849514daa5a39a22e54de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