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从养生角度,建议大家夏天别吃冷饮+少吹空调,即使吹空调也要温度稍微高一些,让身体微微出点汗是有益健康的。对此,很多人都反馈说“夏天离了空调不能活呀”,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没有空调的古人,是如何避暑的。当然,古代没有空调,但也没有这么多的汽车和楼房,所以本文仅供大家借鉴哦!
《本草纲目》记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在唐宋时期,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上都有茶铺。人们会围坐在一起,煮壶热茶、谈天说地。
为了消暑,他们还会在茶中加入橘皮等消暑药材,帮助人体抵御酷暑的侵袭。
古代无法制作冰块,用到的冰块主要是自然冰(冬储夏用),而盛冰的容器叫冰鉴。明清以前,这种奢侈豪华的消暑方式只有达官显贵才会用,普通百姓是买不起冰的。用冰块避暑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是在明清时期。据记载:每到盛夏时,官民都会大量用冰:“取一桶冰,凿孔置于地,凉风满屋。”
宋代时,冷饮就很平民化了。从《事林广记》、《武林旧事》等宋人笔记所载来看,南宋时冷饮花样繁多。每到夏天,夜市冷饮店出售的果汁类饮品多达数十种,常要营业到半夜三更天才结束。
古代的豪宅会在厅堂下挖一口井,地面留一个送风口,这样井里地下水的凉风就会源源不断的被送进屋内,以达到降温的效果,这叫“空调井”。
还有比这个更豪华的“空调房”,就是房子傍水而建,利用机械原理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水流沿着屋檐往下淌,降温效果杠杠的。据《唐羽林》记载,盛唐时期就出现了”空调房“。
古人是“富人穿丝绸,穷人穿棉麻”,不管哪种材料,都比我们现在的化纤制品要凉快。
此外古人着装也有很大胆的,比如唐代的半臂装、袒露装等,在《簪花仕女图》中都能找到。
首先要说到的肯定是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做成的,所以叫“翟扇”,主要用途是挡光,并不是扇风。
扇子有团扇、折扇、竹扇、绢扇等,而且慢慢的已经演变成了一种艺术品,用途也不局限于消暑乘凉。
除了扇子,瓷枕也是古人度夏的必备神器。据传,瓷枕最早出现在隋朝,一开始并不是用来消暑纳凉的,发展到后来则成为以纳凉为主。瓷枕枕面是一层釉,性清凉,内部中空,下端有空穴可以通风,适合消夏。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