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年足尖旋转
厦门95后女孩跳上春晚舞台
#子非鱼·人物访谈
大家是否有职场奇遇记呢
有人因借钱给同事
不料...
01.
冒用他人微信诈骗
同事上当
就在近日
翔安法院审结了一起偷登他人微信
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的案件
被告人王某通过某网络游戏与蔡某相识,并相约至蔡某处游玩。期间,王某得知蔡某的微信账户、微信密码等信息。
期间, 王某听蔡某说,其有个同事的老公很有钱,于是王某就产生了“邪念”。
配图,图文无关
此后,王某使用蔡某的微信账号。 冒充蔡某编造朋友出车祸、亲属生病住院等理由,通过蔡某微信骗取蔡某同事钱款20万余元后转入自己账户,用于偿还债务及个人花费等。
某日,蔡某上班期间发现同事在与自己的微信号聊天,询问同事后发现有人冒用自己名字在骗取钱款,遂与同事一同报警。
无独有偶,原来不止蔡某
还有多名网友都被王某骗过
02.
假借手机真盗窃
密码泄露风险高
经查,王某在借住另一名网友赵某处时,曾以让赵某煮面给自己吃为由支开赵某。而赵某只是想着她还没吃饭,于是便去煮面。王某在此期间,找赵某借手机偷看到赵某的支付密码,将赵某支付宝账户内的一万余元偷偷转走。
配图,图文无关
被王某伤透心的还有其他几位网友, 他们对自称成功人士的王某没有太多防备,万万没想到短暂的相处后自己的支付账户的支付密码和社交媒体的登录密码就被王某掌握,并用于非法活动。
对此,法院怎么判决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
03.
诈骗罪、窃盗罪
数罪并罚
配图,图文无关
被告人王某一人身犯两罪,依法应当数罪并罚。 被告人王某最终因犯诈骗和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法官提醒
网络交友要谨慎,不要轻易通过陌生人添加好友申请,更不能在陌生“好友”面前透露自己的支付密码。
在使用电子账户付款或登陆个人社交账户时要注意遮挡密码,借手机给陌生人使用时不要轻易让手机离开自己的视线,莫让一时的粗心大意酿成苦果,一旦发现个人财物被盗被骗,请注意保留证据并及时报警。
小鱼君提醒大家
涉及到金钱相关的事情
大家应该随时保持警惕
不论是网友还是熟人
都要保护好个人信息
对于同事借钱最好当面确认清楚
再来看一起
跟同事相关的另一起案件
04.
入职当天偷了同事的名表
马某,24岁,只身从外地来厦务工,父母在家务农。
2022年11月9日,马某应聘至一家泰式按摩店工作。当天下午5点左右,马某住进了门店提供的集体宿舍。偶然间, 马某发现同住的室友将一块手表随意放在房间的床头柜上。傍晚6点,趁室内无人,马某偷走了手表。
随后,他找了附近的当铺,将手表典当。后因室友报警,马某于2022年11月1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价格认定, 该手表价值7609元。
配图,图文无关
据马某交代, 当时他身上只有50元,还有网络贷款需要偿还。宿舍里只有一张硬板床,他连买被褥和工作服的钱都凑不齐。马某不愿意告诉家人,便动起了歪心思。
偷了手表后马某离开宿舍,用手机一查,发现该表是奢侈品牌产品,价值远超预想。他犹豫了,返回宿舍想把手表悄悄归还,却发现已有其他人在房间里,于是铤而走险去典当。当晚,心虚的马某辗转反侧。
配图,图文无关
取保候审期间,马某找了新的工作,努力存钱,希望尽快补偿被害人赵某。2023年2月,马某向赵某赔偿了损失,取得了赵某的谅解。
考虑到马某的犯罪情节、认罪认罚的态度、事后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等因素,思明区检察院对马某作出了不起诉决定。
最后小鱼君提醒大家
面对生活的压力
可以去适当寻求身边人的帮助
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步入歧途
┃图文编辑:秋秋
┃图文来源: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法院、海峡导报、思明检察、网络
┃转载授权请联系微信号:daydayxiaoyu
点击查看厦门六区积分入学实施细则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