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西游记》花光300万,央视来查账,调查人员泪目

2023-12-13   历史两张脸

原标题:1985年《西游记》花光300万,央视来查账,调查人员泪目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如今已成为影视行业最大IP,衍生的影视剧层出不穷,但86版《西游记》至今无法被超越。

在创作期间,这部经典剧集经历了一系列艰辛困境,包括资金告急、换角风波、特效失常等“九九八十一难”。

1981年,受到日本78版《西游记》的刺激,中央电视台领导决定拍摄本土版本。导演杨洁在接受重大任务时,大声表示:“为什么不敢拍!

有钱给我我就拍!”央台给予300万的拍摄总预算,剧组于1982年正式成立,开始了跋山涉水的拍摄之旅。

在拍摄过程中,剧组面临资金枯竭的困境。

1985年,剧组无法进行后续拍摄,导演匆忙赶回北京申请拨款,却发现央台已投资给《红楼梦》,无法再为《西游记》提供资金。此时,剧组还遭到匿名举报,导致央台成立专门调查小组前来查账。

令人意外的是,调查员查清真相后对剧组表示敬意,甚至申请增加一台摄像机。

剧组的拍摄设备老旧,只有一台300P摄像机,没有升降机、移动轨道,导致拍摄过程充满艰辛。

为了完成一些特殊效果,如孙悟空眩晕镜头,摄像师和导演费尽心思。而拍摄天空和云彩的镜头更是困难重重,没有现代的无人机,只能提前与飞机机长商量好,有时受天气限制浪费时间。

演员片酬也是一个问题,六小龄童扮演孙悟空一集片酬只有40元,演员们的伙食也得不到保障,每人每餐只有五毛钱的配额。

道具方面,剧组自制了一些道具模型,例如使用刷了粉彩的纸糊蟠桃。

在资金告急时,剧组得到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的赞助,解决了拍摄的难题。

这一援助让《西游记》得以继续拍摄,最终成为影视史上的经典之作。

剧组在技术上也面临着许多困难。缺乏特效软件支持,导致一些特效镜头瑕疵较多。

干冰制造的大量烟雾为创造神话场景增色,但也带来了健康隐患。观众对这样的努力却给予了好评,86版《西游记》播出后广受欢迎,1988年获得第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连续剧特别奖。

剧组在选角上也历经波折,孙悟空的扮演者最初考虑的是南猴王六龄童,但担心他无法适应剧组的艰苦生活。后来,六小龄童通过模仿滑轮原理来研究孙悟空的动作,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唐僧的扮演者也经历了几次更迭,最终迟重瑞成为最后一位唐僧。

吊威亚的使用也是一项技术挑战,剧组甚至前往香港TVB“偷师学艺”。

由于时间有限,他们只观摩了几天,回来后依葫芦画瓢。然而,吊威亚的缺陷导致了一些危险情况,钢丝断裂使演员直接摔地。

总体而言,86版《西游记》在技术和资金上的困难并没有阻挡剧组的奋斗热情,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种艰苦拍摄背后所体现出的工匠精神,对当今的艺术工作者来说仍然是一种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