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是万恶之源,《圣经》中说:对钱的贪婪才是万恶之源。
最近支付宝的年度账单,上了热搜,很多人感叹:看了账单后才发现自己这么“有钱”;有的人表示诧异:没觉得花了这么多钱,难道是马云家算错了?有的人则希望:2020年的账单不再剁手。总之概括为一个心情:“看到真相的我,扎心了”。
那么钱都去了哪儿?除了固定消费、大额固定支出,有些小钱日积月累也长成了庞然大物。我们常常认为钱是赚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致富有两个轮子:投资和储蓄,的确,没人能靠攒钱致富,但也不能忽略攒钱的作用。
举例来说,如果每天早上一杯星巴克,约35元,那每个月消费约1000元,而一年的消费就超过12000元。
这个钱看着不多,但如果省下来,用在某固定利率投资上,五年后,光本就60000多元。还不包括利率投资所得的分红。
今天看喝杯饮料是小钱不值一提,偶尔吃顿大餐也没啥,我们想说的是积累这笔小钱,在未来5年,可以达到的惊人复利效果。
比尔盖茨、巴菲特、查理芒格等真正的富豪们,无不通晓其道,不仅如此,富豪在金钱观、事业观及家庭观上,也有一些惊人的相似之处。
生活观:节俭、理智消费
我们一般都认为,有钱人肯定买东西不看价格、花钱不眨眼的主,每天好吃好喝、大牌加身。实际上,许多白手起家的有钱人,花钱很克制,甚至到了“抠门”的程度。
股神巴菲特14岁起,开始打工送报、投资,寻找各种赚钱机会,也不舍得花钱,在26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攒到17亿美元,那时是1956年,换做今天,巴菲特小小年纪已成为百万富翁了。
巴菲特之所以存下这么多钱,是因为“抠门”:
他不准家人拿衣服去洗衣店清洗;
不买车而跟邻居借车,而且还车的时候从不加满油;
当他自己买了车,也从不洗车,而是借用雨水来从清洗;
他的妻子订了17美元的杂志,他觉得不划算,要求退费被拒,甚至联合其他订阅者控告杂志社。
节俭创造价值
我以前一直以为,有钱人那么富有,想买啥就买啥,一定不会太在乎一点小钱。本书作者托马斯研究发现,百万富翁们不光在创造高收入上很高效,甚至在生活方面也追求效率,他们真实的生活方式是:
维修家具而不是买家具;
使用资费更便宜的长途电话;
经常修鞋、换鞋底;
购物时尽可能使用优惠券。
看完有人会疑惑:富人购物时还用优惠券?用优惠券的时间都可以创造很多财富了。其实不然,他们不是为了省今天一点小钱,而是省下更多的钱,用于投资。
如上文星巴克的例子同理。一个美国家庭每周约200美元购买食物和家庭用品,这两块一生的支出大约40万到60万美元,如果能省下5%,就是2-3万美元,用来投资优秀的基金。一生至少能多赚50万美元。
可见,“小钱”的力量,没有小钱的积累,哪里能钱生钱,最后拥有大钱呢?
另外在购物上,他们大部分会选择买名牌皮鞋,注重鞋子质量和舒适感,一双好鞋能穿上10多年,坏了就换鞋底。他们注重购物的“生命周期成本”,不是贪便宜,而是喜欢买少而精,耐用而有幸福感的物品。
松浦弥太郎《不再为钱烦恼》中也说到:“钱先生”,喜欢尊重而不任意挥霍他的人,且喜欢通过流动来创造价值。所以说节俭,并非一味省钱储蓄,而是把钱用在刀刃上。
事业观:找理想的喜欢的职业
很多人都想财务自由,当问起他们为什么想要财务自由时,他们通常会说:“到时就可以不用工作了”
实际上,86%的富豪其实是因为热爱工作才会财务自由的。文中说有一个富豪拥有自己的企业,年收入超过70万美元,但在每个工作日清晨5:35分,他都会开心地起床,迫切的开始工作。
之前,网上流传王健林的日程作息表,他清晨4点起床,吃早餐,工作从5:30就开始了。王健林都这么有钱,还是拼命工作。我们普通人或许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状态了。
既然说百万富翁是因为喜欢才热爱工作的,那他们是怎么找到理想工作的呢?主要有三点:从兴趣出发、信息收集和偶然发现。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一开始幸运的找到理想工作,百万富翁也是,他们大多经历过几次尝试,才慢慢找到自己喜欢并且适合的工作。
1-从兴趣出发,根据自己的爱好、性格选择相关职业。
很多百万富翁能找到热爱的工作有运气成分,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又清楚的认识。寻找理想职业时,问问自己:你的长板和短板是什么?喜欢和不喜欢什么?如果有清楚的自我认识,就不会没有头绪,至少会有一个大方向。
2-信息收集,主要考虑个人情况和经济大趋势两个方面
如果自我认识不够,可以听听别人的建议,或许一个我们没有被发现的视角,能帮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自己。
再者就是经济大趋势,是因为我们顺着潮流走更容易赚钱,发展更好。那如何了解大趋势呢?一是看新闻,不管是新闻联播还是媒体,多看看。二是研究企业盈利状况和读相关的商业杂志了解经济状况,从事发展较好的行业。
3-偶然发现,一般是边工作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工作、生活发现了理想职业。比如用排除法去掉不喜欢的工作,生活中发现新商机等。
乔布斯曾经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说:找工作和谈恋爱一样,必须要自己热爱才行。如果没有找到理想职业,不要轻易妥协,继续寻找。等你真正遇到那份工作的时候,你能从心理感受得到。
别放弃寻找,多去尝试新鲜有趣的东西,比如培养新习惯、接触不同人群、学习新事物、读更多书,或许关于理想职业的灵感就不请自来了。
学习观:学习本身,在于可迁移能力
作者托马斯研究了许多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发现,他们当中只有一小部分通过考试去了顶级大学,对大多数百万富翁来说,他们在学校的时候都只是中等生,甚至是“差生”。
马云高考三次落榜,他数学极差,第一次高考只有1分,到第三次高考离本科线还差了5分,后来勉强上了杭州师范大学,但这段“差生”经历,不耽误他成为中国首富。
相反,2019年爆出名校学生被开除学籍的新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或国内某某知名学习,因论文造次、学业不端等理由开除了部分高材生,要知道能考名校的,当初可是高考时的“优等生”呀。
成绩虽然不能决定一切,但读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除了学书本知识,通过考试获得学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影响我们一辈子的习惯和能力。
很多富人认为在校经历,远比成绩重要,那就是自律和分辨能力。
一个自律的人,会合理规划时间,并且按时完成计划,他会有坚定的新年,不被诱惑干扰,专注目标本身。
分辨能力包括学会准确判断一个人、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技能。我们做事离不开与人打交道,如果你能准确的判断一个人,会给事业带来很多便利,也减少了人为烦恼。
另外,富人具备两种基本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毅力是自律的关键,卓越的领导能力,即需要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你需要判断发展方向,需要拍板决定人员的分工安排等。
家庭观:择偶注重不可变因素,如诚实、责任心、爱心、能力、乐于助人
facebook大佬扎克伯格娶了普莉希拉·陈,这位华裔姑娘,皮肤黝黑、身材粗壮、其貌不扬甚至出身难民家庭,面对公众的质疑。
扎克伯格却说:我爱她的表情,强烈而和善,勇猛又充满爱,有领导能力又能支持他人,我们在一起,很舒适自在很放松。她智商情商都很高,如果说高攀,那只能是我高攀她。
再看看比尔盖茨、巴菲特、查理芒格、贝索斯等等,他们的妻子都是相貌平平。
普通男人更看重对方的外表,其次是收入潜力,而男性富人选择伴侣的重要因素是诚实、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能力、乐于助人。
对于普通女性的择偶标准来说,她们最看重薪酬收入,外表吸引力、教育及职业等因素在后。而女性富人们认为,要嫁的伴侣的诚实、智商和抱负比收入更重要。
而大部分中国人的婚姻里,似乎还停留在外在层面,男性以娶到比自己年轻、美貌的女人为荣,年轻女人以嫁到有钱、爱她的男人为荣。很多人想通过结婚来实现财务自由。这个无可厚非。
而大多数西方富人的婚姻,更多是关注内在精神层面,他们懂得欣赏女人的真正的魅力。且有钱人喜欢和家人朋友交流,他们往往拥有长久而幸福的婚姻。
他们不依靠消费来享受生活,他们的快乐和满足更多地与家庭、朋友、宗教、财务独立和身体健康有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Ub_sW8BbDmBVZuPxX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