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需要大家有更好的沟通能力,会说话的人更容易成功,好口才好像成为了现代人所必备的能力。
有一个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够最有效、生动地去向他人传达你的思想和观点。我想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怀抱着期待,希望他在未来的生活里能够优秀和平顺。那么对他来说,语言的表达能力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孩子大概在2岁左右,进入口语表达的关键期,从这时候就可以开始慢慢培养孩子的开口说话能力,3岁的时候语言表达会逐渐丰富,4-6岁进入语言敏感期,可以和孩子多一些互动和游戏,阅读也能很好地丰富孩子的表达词汇,同时这个时期对于孩子学习双语也是一个很好的阶段,能够让孩子更好消化语言系统,也是防治小孩口吃的一个很好的时期。
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后天大脑对这项技能的学习反复训练出来的,虽然也会有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不去对它进行培养,也会将它消耗殆尽。那我们该怎么去为他提升这项技能呢?
首先,环境是很重要的。创设一个有利于语言表达的环境,让孩子敢于开口。
可以在闲暇时候给孩子讲讲故事,我们的大脑天生爱听故事,相信大家都有相似经历,繁琐乏味的一些知识要点往往让人昏昏欲睡,还是故事性比较强的谈话让人更感兴趣。
我喜欢自己编故事给孩子听,孩子对太空、天文很感兴趣,关于外星球和星座的故事每次都能听得津津有味,有时还能反过来给我讲故事,这样和孩子有来有往地互动,才能更好地调动他的兴趣。
在家庭中尽量使用普通话交流,让孩子早习惯这个语言体系,才不会在之后入学的时候无法融入班集体。有的孩子因为长期是奶奶和保姆带着,能够听懂普通话,讲的却是一口流利的方言和“塑普”,小朋友们无意间的嘲笑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就更不愿意开口说话了。
然后,丰富的生活经验也是必须的。有一个生活经验的积累,才能让他在想说的时候有话可说。
平时带他去便利店或者商场的时候,可以让他自己做一些决定,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去沟通和购买,能够敢踏出社交的第一步,愿意说话就是一个好口才的开端。
有个朋友从学校时期就是各种活动的主持人,毕业后甚至接起了商演,一直很疑惑他是怎么做到语言表达能力这么好,他却说自己小时候也是个内向的孩子,但父母总让他跑腿,一会儿买东西,一会儿去串门,有时还和小区旁唱戏班的小朋友一起练练嗓,一来二去自己的表达能力就提升了,连性格也活泼了不少。
生活中可以和他有一些互动和提问,配合他说些“小孩子”的话,让他们能够听懂,多和孩子对话,像“今天过得怎么样?发生了什么?”之类的,引导他有思考地开口说话,这样有来有往的互动能更好地调动他的积极性,抓住生活中的一些表达机会。
最后,父母的语言输出内容也对孩子有很大影响。父母通常都是孩子观察、模仿、学习的对象,能够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在对孩子讲述事情时可以尽量详细展开,多使用一些能够用感官形容的词语,比如“今天的天气雾蒙蒙的,像柔软的细纱布挡在眼前”、“雷声轰隆隆的,就像爸爸的打呼声”,这些用到听觉、视觉、触觉之类的形容,能够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和表达。
语言表达不好,往往会让小朋友通过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行为,在没办法传达自己意思的时候,很容易造成他们哭闹、打人以及暴躁的脾气。
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给孩子打好基础,让他们能够凭借这个优势在未来有一席之地。
(图片来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