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审美敏感期”到了,你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2020-04-08   素质教育观察

许多人常常认为审美这种东西是与生俱来的,那些艺术天赋高的人也是因为出生的时候这个技能点是满分。


其实不是的,人的审美观是依靠先天形成和后天培养两个阶段,天赋固然重要,什么都不做的话也会“泯然众人矣”。孩子2岁左右就具有审美意识,是“审美敏感期”的开始。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具备高层次的审美意识呢?这就需要家长们通过多种途径去提高孩子们的审美素养。



对生活美的发现与欣赏是培养审美意识的开端。审美素养包括认识美、评价美、感觉美、鉴赏美、享受美、表达美等意识和能力,而这些在生活中都能培养。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营造审美的家庭环境。孩子审美观念的形成往往会受父母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力的影响,为孩子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是对孩子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我在孩子自己的房间里挂了一些卡通画,窗帘用了有许多小动物图案的款式,孩子很喜欢这种生活在童话里感觉;冬天会给他换上暖色调的床上用品,夏天换上冷色调的床上用品,加强孩子对色彩的敏感度,其实不需要花费太多金钱,只要能够开动脑筋,生活中处处有着美。


借助审美媒介。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媒介,如电脑、电视这种图像、声音、文字的结合体,能够让孩子对事物有更直观的感受,身临其境,调动多种感官来感知。


让孩子在美术和文学作品中发现美。人的审美能力是在审美活动的实践中提高,而美术欣赏是最重要的审美活动之一。


对于我和孩子来说,周末的安排有一定的规律,去美术博物馆参观并拍下让孩子印象深刻的作品,然后我们会去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和画家的历史,让他能够从故事关联到美术作品,明白画家想表达的什么。



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提高孩子的审美敏感度。审美情感是一种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生命体验,只有让孩子真正参与到审美活动,他才能拥有自己的审美情感,并把它表达出来。


我家的小朋友现在对自己的穿着和生活会提许多意见,喜欢白色、黑色、蓝色、绿色的衣服,拒绝粉色系,牙刷漱口杯、毛巾都是按照他自己的喜好选择的,每次出门都会自己搭配好衣服。其实孩子在“审美敏感期”的时候,已经有自己的对“美”或者“不美”的一个标准,会本能地尝试用各种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家长们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提供合适的物品,并对他们加以引导。



提升审美意识,经常以审美的角度去看、去听、去想。孩子要感知外界的事物,就要让自己的各种感觉分析器官有敏锐的感觉能力。


我们的大自然是绚丽多姿的,有红玫瑰、粉杜鹃、白水仙、黄菊花,各色花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生活中有红番茄、紫茄子、绿黄瓜,各有姿态;就连动物们也是,斑马黑白分明,萤火虫金光闪烁,瓢虫红壳黑点...大自然就是天然的教材库,让孩子们可以在接触大自然的时候提升审美,锻炼审美感官的敏锐度。


审美教育的层次是多样的,角度是多种的,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时候要从日常生活着手,根据实际事物去建立审美观,并因势利导,才能让孩子的审美更上一层楼。


(图片来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