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的几大古镇,能否增加你的步数?

2019-05-03   心好懒人

萱洲古镇

萱洲因当地盛产萱草而得名,是一座千古名镇和内河港口。鼎盛时期,商贾云集。萱洲古河街由两纵两横四条石板街组成,明清古建筑错落其中。

宣州古镇

观潭寺

刘锦公祠

古河街

刘锦公祠

萱洲古镇

萱洲古镇系湖南水运重镇,历史悠久,古色古香。每年春暖花开时,沿江万亩油菜花开,漫步古镇,徜徉在油菜花海,返璞归真,别有一番滋味。

油菜花

桃花

稻花香

萱洲古镇油菜花

归阳古镇

归阳古镇已有1800余岁,状元桥头的老街历经时间洗礼,依旧不减风华。清一色的明清古建筑临河而立,石桥流水吊脚楼,美得令人窒息。

赵家祠堂

赵家祠堂建于清道光年,是一处极具民族特色的氏族祠堂建筑群;状元桥上百年的石板被时光打磨得锃亮,透露着水乡特有的悠然。

状元桥

新市古镇

湖南耒阳新市镇自晋置镇至今已有1499年,历史悠久,相传为“神农创耒,斫木之地”,智慧之乡,历来为耒水重要码头、商贸重镇;人文底蕴深厚,人才荟萃;镇区由九街十三巷组成,星罗棋布;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风格独特;古衡州郡曾设郡于此,耒阳县自唐至今四设县城,现纳入湖南省政府重点建制镇,重阳桥、三公庙、紫云峰、黄家大屋、石天主教堂、宋代石桥石狮、古地下钱庄、水埠衙门、古染坊、古兵站等保存完好;石桥路长达四公里,是现今湘南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耒水西岸风景秀丽,环境幽雅,水质清澈,另有两条溪水穿镇而过,垂柳小桥,错落有致,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古镇老街

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所建,是现今湘南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两条溪水穿镇而过,垂柳小桥错落有致,典型的江南水乡。

宝盖古镇

宝盖镇位于湖南省衡阳市东南45公里处,东界安仁县,西接冠市镇,南毗耒阳市,北邻衡东县,距京珠高速公路14公里,距江口鸟洲18公里,故有“一鸡叫四县”之说。有全国连片种植规模最大,湖南面积最多的银杏树林,还有闻名省内外万亩烟叶种植基地,被冠誉为“衡阳烟叶第一镇”。

这里主要是廖姓为主,目前仍有300余户居民在这古老的建筑群里,其中瘳家大屋气势格外恢宏,门顶正中悬挂着用朱漆写成的大匾牌“世承先泽”,为康熙四十七年的古董。听当地人说:在文革期间它曾被换成“为革命种田”的大匾;如今又恢复了原貌。两侧矗立着七根木质坚硬的大圆柱。门楼翘檐上50多个木雕龙头在阳光的照耀下烁烁生辉。

渣江古镇

渣江镇地处衡阳县腹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相传明末叛将吴三桂引清入关,因功勋卓著,官封“平西王”,在康熙年间意欲起兵谋反,拟定都渣江,终因历史原因未能如愿。另外清末名臣彭玉麟、明初大书画家曾熙、教育名人陈墨西、当代作家琼瑶都诞生在这块土地。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八乡十里的人们纷纷集中到渣江集赶集,谷称“赶八”,赶八起源于清朝,古有“立春五戊为春社”之说,主要是为一年的农业生产特别是春耕生产做准备,交易的产品以农贸、农具、耕牛等为主。赶八之日,人声鼎沸,万头攒动,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

说到渣江,笔者作为曾经衡阳县二中的一员:记忆深刻的还有渣江的美食:

渣江卤粉

渣江鱼粉

渣江米粉

渣江土头碗

酃县故城

衡阳酃县故城遗址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2年被发掘。是衡阳市区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座古城址,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公元前202年在此设酃县,属长沙国,汉之前就无史可查了。建国初期在这一带周围发掘了许多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证明汉代以前这里也非常繁华。三国分天下,这里以湘江为界,东属吴国,西归蜀国。蜀国在湘江西岸蒸水入湘处(今草桥旁)置临蒸县。吴国酃县依旧,并于酃县设湘东郡,取湘水以东之意,晋至南朝宋齐梁陈不同时期管辖六至九个县。晋代三国统一,隔条湘江不可能还设两个县,于公元395年把酃县并入临蒸县,湘东郡也随之西迁临蒸县。酃县存世近六百年。到了隋代,统一废郡改州,废湘东郡改称衡州,县称衡阳。

酃湖碧水

故城西南方向便是酃湖。寒烟春雾,飘香夏荷,成群秋鹭,平原冬韵。历代文人骚客,在此斟酌酃渌美酒,凝望天边的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