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爱与美食不可辜负”,而在众多美食当中,人们最不愿辜负的美食之一,就是小龙虾。小龙虾这种食物一开始其实只是无人问津的乡村食物,在经过一番包装后,摇身一变,就跻身成了各大夜市的宵夜之王。小龙虾的学名叫做氏原螯虾,关于它的制作方法,也非常多种多样,无论是麻辣小龙虾、油焖虾、蒜蓉虾、十三香小龙虾还是清蒸小龙虾,都能极大限度的征服人们的味蕾,而关于小龙虾的“优点”,也有两点尤为突出。
首先,其富含氨基酸。小龙虾所含有的蛋白质要普遍高于淡水以及海水鱼,而且其中还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次,其脂肪含量要低于大多数肉类,属于典型的低脂肪高蛋白食物,对于瘦猪肉来说,其脂肪含量大概在6.2%左右,而小龙虾的脂肪含量却只有0.5%-1.18%,而且小龙虾的肉质柔软,食用后很容易消化,经过烹调后,口感还会更加鲜美。
可即便小龙虾具有一定的营养优势,却仍然被很多人诟病,称其不健康、不安全,那么,小龙虾真正的安全隐患,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未熟透,可能携带大量细菌
在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之所以会因为吃小龙虾而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其实都与加工过程中没有彻底将小龙虾煮熟煮透,没有彻底将细菌杀死有关。而且小龙虾本身比较容易变质,在细菌繁殖的同时,就会非常容易滋生毒素,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的加热也很难将毒素降解,如果人们没有吃到新鲜的小龙虾,那么就很容易因为细菌、毒素而出现腹泻等症状。
第二、配料、油、就餐环境等卫生问题
小龙虾的制作方法大多都是爆炒或油炸,但在一些街边大排档,商家就可能会使用到地沟油,或是放入一些并不新鲜的配料,如果还伴有餐具不干净、食品卫生质量不合格等诸多问题,那么人们在食用后,就很容易诱发多种肠胃疾病,其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除此之外,在制作小龙虾的过程中,为了丰富口感,人们一般还会加上各种调料,如果一次性吃了过多小龙虾,还会诱发便秘,并出现咽喉不适、嗓子干燥等诸多症状。
在网络上,也有不少言论称小龙虾重金属超标,那么,这种说法究竟属不属实呢?实际上,小龙虾虽然具有很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即便在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下也能得以存活,但现如今,市面上流通的小龙虾大多都是人工养殖的,而且为了尽可能提升其产量,都会选择在清洁水域进行养殖。
当然,有些人工养殖的小龙虾在其生长过程中还会被“投喂”大量的生长激素,这样就能促使小龙虾生长得更快,并且更肥。除此之外,也不排除有些养殖者会因为担心小龙虾感染细菌,而投入一些特殊药物进行缓解。
不过,只要大家能够去正规餐饮机构或正规市场购买小龙虾,那么一般都能够有一定的安全保障。
如果大家决定购买小龙虾后自己在家里做龙虾,那么就一定要充分将其清洗干净,一般来说,小龙虾的腹部和头部非常容易藏污纳垢,而且还很难清洗干净,所以,大家在处理过程中,最好选用刷子来进行刷洗,之后再用清水进行充分清洗。另外,还有一点大家也不能忽视,那就是小龙虾的头部非常容易积聚毒素、病菌,所以,为了自身健康考虑,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吃小龙虾的头。
【本图文由“本草世界”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莂枳,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