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君语
广东人喜爱韭菜是有原因的,除了物美价廉,“韭”还与“久”同音。因此,韭菜被赋予了“长长久久”的寓意。农历二月是叶韭收割的时令,此时上市的韭菜鲜嫩可口。
韭菜可以烤着吃、炒着吃、剁成馅料煮着吃,但最常见其实是——蘸着吃!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小小韭菜是如何成为“大酱”的?
【溯源】
做馅、蘸酱、热炒样样行
人们常说“正月葱,二月韭”,这句话正讲出了韭菜的最佳食用季节:早春二月的韭菜碧绿鲜嫩、香气浓郁、品质上佳。
查阅有关资料后发现,春韭菜,按供食部分不同,分根韭、叶韭、花韭和叶花兼用韭等类型,广东人多食用叶韭、花韭、韭黄,“二月韭”指的是叶韭。
韭菜味道非常鲜美,还有独特的香味。这种香味是其所含的硫化物形成的,还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不过,硫化物遇热易挥发,因此烹调韭菜时需要急火快炒。
于是,酷爱小炒的广府人,热衷把韭菜做成韭菜炒鸡蛋、韭菜炒河虾等时令美食。
不过,炒韭菜其实并不是主流吃法:在全国范围来说,韭菜的第一大吃法是做馅料,包括做饺子、粄、粿等。
在潮汕的小吃薯粉粿、无米粿、红桃粿、春卷等中,都要用到韭菜;在客家地区,也有韭菜粄等。
而第二大吃法,则是做韭菜酱,用料包括叶韭、花韭等。北京、山东、四川、重庆、西北一带,有涮火锅时蘸韭菜酱的习惯;在广东,粤西、粤东一带,也有不少地方流行韭菜酱。
那么,为什么好好的韭菜不吃,非要把它做成酱呢?
【搭配】
韭菜+盐 真的不简单
想了解韭菜酱,首先就得知道它到底是种怎样的食物。
韭菜在食物属性上大致分两种:一种是蔬菜,一种是调料,前者不用多说,后者就和葱、姜、蒜一样。
作为调料时,韭菜又大致分为两种酱料模式:一是以花韭为主材制作的韭菜酱,二是用叶韭的碎末搭配一些调料制作成蘸料。
其中,花韭韭菜酱多出现在每年7月韭菜开花时,把韭菜花清洗干净,加盐磨烂以后密封储存。在我国西部、北方尤为盛行,被誉为火锅必备调料之一,粤西、湘南、云贵一带亦有。
第二种韭菜酱,其实并不能称酱,而是纯粹的蘸料,流行于南方尤其是潮汕、赣南等地,做法多是叶韭切碎后加盐水即成,看起来就是一碟“清汤韭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普宁地区的炸豆干,其标配蘸料就是这一种。
无论是用韭菜做成哪种蘸料,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只要韭菜和盐混着,它就能成为好吃的蘸料。
看上去,是不是特别简单粗暴、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但是可别小看了它!
厨师兼营养师的涂志成介绍,韭菜加盐这种简单的组合,有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盐能加速韭菜内部硫化物的挥发,能放大韭菜的香味,所以北方的韭菜酱必须密封保存;而盐水韭菜则要现做热上,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韭菜的香味作用。
在烹制羊肉时,韭菜的味道正好可以掩盖住羊肉的腥膻味道,增加羊肉的鲜味。
在豆制品、米制品里,韭菜的硫化物(香味)可以和植物性蛋白质产生快速的化学反应,形成一种化合物,在味蕾上的表达类似于臭+甜的味道,非常有冲击力。
而盐分不仅能作为增甜香味的催化剂,又有助于覆盖臭味、提高舌头对甜度的敏感。所以,虽然韭菜酱仅仅是韭菜+盐的CP组合,但内里却包含了极深的饮食智慧。
文图 | 广粤文化·美食导报全媒体记者 冯睿峻
编辑&排版 | 广粤文化·美食导报融媒体编辑 木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