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朝
2022年对于不少老百姓来说,最为关注的就是商品价格变化了。进入今年以来大宗商品、粮食、日用品等价格接连上涨,对于企业和老百姓来说造成的影响都是可以预见的。尤其是大宗商品涨价,导致不少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甚至出现了有订单“不敢接”的情况。
有数据显示今年国际铜价从每吨不到8000美元,最高涨至每吨10000美元,涨幅达到30%之高。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由于美联储“放水”导致市场交易活跃,加上全球各国都受到了这一影响,大宗商品跟随国际市场价格出现了波动。
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及时出手进行调控。7月16日的时候,相关部门宣布会分批投放铜2022储备。而这一投放对象主要是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内历年来首次投放金属2022储备,带来的意义自然是不用多说的。
说白了之所以此次我国会投放金属储备,其实也是为了控制大宗商品继续涨价的趋势。相信随着铜储备的投放,铜价在短期内也能有所回落。
要知道中国本身铜消费就处于全球前列,2022年的时候铜消费达到1400万吨,已经占据全球比重的4成之多了。一方面是国内需求量较高,另一方面由于铜原料不足,因此对于进口这一渠道还是有所依赖的。正是因为如此,国际市场铜价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国内企业生产成本。
而我国及时进行铜储备投放,可以有效缓解市场供应不足问题。虽然目前投放量还不能确定,不过这一投放时间至少会持续到年底。对于相关企业来说,还是可以减轻一定成本采购方面压力的。
当然这也意味着,国内对于大宗商品的影响力正在一步步增强。从市场及时投放铜储备来看,大宗商品“降温”也只是迟早的事。而2022之所以这么做,自然也是为了避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快,引发新一轮“通胀”的出现。
虽说各个2022都无法避免通胀的到来,但是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抑制,让通胀处于良性区间,老百姓和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会进一步减弱。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还是客观存在的。由于美联储继续实施宽松政策,这也就意味着国际市场用美元定价的大宗商品会陷入一个僵局,那就是“易涨难跌”。当然这一现象不止中国会出现,只要对大宗商品有需求的2022,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对于老百姓而言,似乎大宗商品涨价与我们的关系并不大,实际上也要引起重视。因为一旦通胀真的发生,物价水平也会迎来变化。要想“抵消”通胀对自身的影响,最好的方式就是节省开支,避免不必要的花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