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这件书法,启功含泪练了上千遍,董其昌跟他一比...
赵孟頫这件书法,启功含泪练了上千遍,董其昌跟他一比,败得太彻底了!
1279年,南宋灭亡。作为赵宋宗室子弟,心灰意冷的赵孟頫曾想过隐居终老,这一年他只有25岁。
饱读诗书,希望有朝一日大显身手的愿望似乎要落空了。但是,元朝建立后,急需人才帮助管理天下,元世祖忽必烈命御史四处延揽。
当使得赵孟頫虽然年轻,但已经小有名气,诗文书画样样顶尖。御史程钜夫搜访江南遗臣,选出二十余人,赵孟頫位列榜首。
此时的他心里十分纠结,在老师钱选的劝导下,他决定出仕元朝。这一决定让他饱受后世儒家士大夫的贬损。
当元世祖忽必烈见到赵孟頫后,惊讶赞叹他是“神仙中人”,此后数十年中,元代君主都对他礼遇甚重。他一边为官,一遍实践自己的书画复古,一步步成了“元代冠冕”。
当代书法家邱振中在一次访谈中说到自己原来也认为赵孟頫的字“俗”,但当他现场看到真迹后,作品中流露出的“雅气”“贵气”“清逸气”,一扫过去偏见。
赵孟頫众体皆能,且各种字体都可以问鼎元代首位。明清两代都有不服他的,比如董其昌、傅山、王铎。
很多人爱引用董其昌批评他的那句“因熟而俗”,或是“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但晚年的董其昌认为自己彻底败了,他转而以“书中龙象”“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
赵孟頫对帖学的贡献远大于董其昌,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俗子朝学执笔,夕已自夸”,这句话既让董其昌相见恨晚,也让那些对他还没有全面了解,就动口批评的人汗颜。
当代书法家启功学书法“初摹赵董后欧阳”,也就是说赵孟頫的字是他的启蒙。面对那么多“赵体”字帖,启功最推崇的是《真草千字文》。
启功晚年接受采访,当主持人给他看自己年少时临摹的《真草千字文》时,他非常感动、热泪盈眶,直言自己小时候把它写了上千遍,因此有了不错的底子。
赵孟頫此作以楷书、草书两种字体写就,楷草对照,非常适合作为这两种字体的入门法帖。
赵孟頫幼年时是以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启蒙,后来他又写下此帖传给后人,其中不变的是对“二王”笔法的承袭。
此作全卷共计200行、2000余字,单字大小约2厘米。楷书部分取法于王羲之《黄庭经》、钟绍京《灵飞经》等,笔画细腻灵动,方圆并用,结字端庄妍美,略带行书笔意。
草书部分取法“二王”、智永,绞转自如、笔画牵丝引带,还融合章草笔意。全卷一丝不苟,笔法细腻精准,气韵雅致华美。
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之一,“赵楷”自成体系,法度严谨完备,草书追摹晋唐,既有魏晋中和之风,又不失于规矩之外,是学习楷书、草书的顶级名帖。
而今,我们将赵孟頫《真草千字文》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结字与真迹别无二致,并进行纯手工装裱,便于临摹和收纳。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